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26章 长安信至少年传名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26章 长安信至少年传名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只见张府管家气喘吁吁地冲了进来,眼睛在店里扫了一圈,看到陈小九时眼睛一亮,几步跨到桌前,带着急声道:“小师父!杨师傅!我家老爷……我家老爷从长安回来了!让小师父您立刻去张府一趟,有急事!”

众人都是一愣。陈小九放下筷子,心里隐隐猜到几分,却还是问道:“张老爷回来了?有好消息?”

“是!是天大的好消息!”管家擦了把汗,声音里难掩激动,“老爷说……说长安派了御史大人来传旨,明天就到镇上!让小师父杨师傅赶紧过去商量准备呢!”

“传旨?”杨师傅手里的酒杯“当啷”一声磕在桌上,酒洒了些出来也顾不上擦,“我也去?”

“千真万确!”仆役连连点头,“老爷刚进镇就打发我来请你们!”

他起身道:“杨师傅我们先去张府看看,柳师傅您先吃着。”

“快去快去!”柳师傅推着他和杨师傅往外走,“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可不能怠慢了。”

到了张府,穿过栽满花木的庭院,远远就听见书房里传来压抑不住的笑声。

推开门,只见张老爷正背着手在屋里踱步,身上还穿着赶路的锦袍,虽带着几分风尘,脸上却红光满面,精神极好。

“小九!你可来了!”张老爷转过身,一把拉住他的手,眼里的笑意几乎要溢出来,“好小子!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那马蹄铁,皇上看上了!”

“伯父,到底是怎么回事?”陈小九问道。

张老爷请他坐下,自己也端起茶杯喝了口,这才缓缓道来:“我到长安的第二天,就带着马蹄铁去找了大兄。大兄见了那马蹄铁,当下就觉得是个好东西,立马带着我和那匹钉了铁掌的老马,去见了吏部尚书杜如晦杜大人。”

他顿了顿,仿佛又回到了那天的场景,语气里带着自豪:“杜大人是个极认真的人,当即就让人牵来几匹马,让演示马蹄铁怎么用。我按着你教的法子,让马夫把铁掌钉上,又让马在府里后院跑了几圈,再看那马蹄——一点磨损都没有!”

“杜大人当时就拍了桌子,说这东西能解朝廷燃眉之急。”

张老爷的声音高了几分,“你是不知道,如今朝廷的战马损耗有多厉害!杜大人说,每年光是因为马蹄磨损、冻伤废掉的马,就超过半数,每年左右武卫都淘汰好多马,新买的马养的马数量根本不够用。见了这马蹄铁,他说这是‘救马之术’,二话不说就带着我们去了皇宫,面呈皇上。”

陈小九静静地听着,心想,这杜如晦杜大人果然是个决断之人,马上就能判断出这东西的用处有多大。

“皇上在马坊见了我们。”张老爷的语气变得恭敬起来,“当看到那匹老马钉了铁掌,在青砖地上跑得稳稳当当,又让军士骑着杜大人的马在宫外去跑了几里路,回来看到马蹄完好无损时,龙颜大悦啊!当场就说要让将作监全力打造,要给全军战马都配上这铁掌。”

说到这里,张老爷看向陈小九,眼神里满是赞叹:“皇上还问起这马蹄铁是谁想出来的。我说了是你陈小九,一个才十四岁的少年,皇上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就笑了,说‘十四岁!好个少年英才’!”

“更巧的是,”张老爷又道,“杜大人还提起,最近长安城里流传一首新诗,叫《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是一个少年所作,好像就叫陈小九。我一听,可不就是你之前在我府里写的那首吗?于是我就说是同一人。皇上一听,更是高兴,说既有巧思,又有文采,一定要见见你。”

陈小九这才想起,年前在张府背的诗,没想到竟传遍了长安,还被杜如晦记在了心里。

“所以皇上就下旨,派监察御史来传旨?”陈小九问道。

“正是!”张老爷点头,“皇上说了,这次封赏,你、我,还有杨铁匠,都有份。除了传旨,还有就是要把这次打造马蹄铁的一应技术,全部收录整理。”

杨铁匠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双手抱在一起左手搓右手,右手搓左手。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嘴里不住地念叨着:“皇上……皇上还能晓得我这打铁的?这……这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啊!”

他这辈子跟铁块打交道,最大的念想就是打出的铁器能耐用、受欢迎,何曾想过能跟“皇上”、“圣旨”这些词扯上关系,一时间激动得手足无措,连站在原地都觉得脚下发飘。

张老爷看他这模样,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老杨你莫慌,你打的铁锅本就结实,这次马蹄铁能成,你那一手打铁的好手艺功不可没。皇上虽未明说赏什么,但想来不会亏待。”

说着,他转向陈小九,神色渐渐郑重起来:“小九,这次御史大人来传旨,不只是封赏这么简单。皇上说了,这马蹄铁关乎军务,后续如何推广、如何批量打造、如何让军中马夫尽快学会钉掌之法,都需要你把条文整理出来。毕竟这法子是你想出来的,没人比你更清楚其中的关键。”

陈小九原本以为马蹄铁被采纳,自己领了赏,这事就算告一段落,却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后续的事情要做。

他定了定神,拱手道:“伯父放心,此事关乎军中要务,小九定会尽力。只是我年纪尚轻,很多事情不懂,还需伯父和各位长辈多指点。”

“你能这么想就好。”张老爷欣慰地点头,“明日御史大人到了,传完旨意,少不了要问些细节。你今夜好好想想,把马蹄铁的好处、打造的关键、怎么教马夫钉掌这些事都理清楚,别到时候说漏了。”

“嗯,我记下了。”陈小九应道。

一旁的杨师傅也回过神来,连忙道:“小师父,打造马蹄铁的火候、厚薄这些,我都记在心里了,明天要是问到我,我一定好好说。”

“杨师傅经验足,有您在,我更放心。”陈小九笑道。

张老爷又细细叮嘱了一番明日迎接御史的礼仪,比如何时去镇口等候、见了御史该行什么礼、说话要注意哪些忌讳,一一交代清楚,生怕出了半分差错。

毕竟御史是代天巡狩,代表着皇上的颜面,半点马虎不得。

正说着,管家进来禀报,说镇上的里正听说张老爷回来了,还带来了皇上要传旨的消息,已经带着几个乡绅在府外候着,想过来道贺,顺便问问有什么能帮忙的。

张老爷略一思索,道:“让他们进来吧。明日迎接御史,人手怕是不够,正好让他们帮着张罗张罗,比如清扫街道、在镇口搭个简易的接旨棚子什么的,也能显得咱们镇上人懂规矩、知礼数。”

管家应声出去,不多时,就领着里正和几个乡绅走了进来。

里正见了张老爷就拱手作揖:“张老爷,恭喜恭喜啊!您这一去长安,就给咱们镇上带来了天大的福气,连皇上都要给咱们镇上的人传旨,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啊!”

其他几个乡绅也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说着吉利话,眼睛里都闪着兴奋的光。

他们都是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自然明白这事意味着什么——一旦陈小九和杨师傅得了皇上的封赏,整个镇子的名声都会大噪,往后无论是经商还是行事,都会便利许多。

张老爷笑着摆手:“同喜同喜,这也是托了小师父和杨师傅的福。今日请各位来,是想劳烦大家一件事。明日御史大人就要到了,咱们得把镇子好好拾掇拾掇,镇口那边也得搭个棚子,让御史大人能体面地传旨。还有,到时候需要些人手维持秩序,免得乱哄哄的失了体统。”

里正拍着胸脯道:“张老爷放心,这事包在我们身上!清扫街道的人,我这就回去召集;搭棚子的材料,我家就有现成的木料和帆布,保证弄得妥妥帖帖;维持秩序也简单,让镇上的后生们来几个人就行,保管安安静静的。”

其他乡绅也纷纷表示愿意出力,有的说要让自家店铺明天提前开门,摆上些茶水点心招待;有的说要让家里人穿上新衣裳,显得精神些。

一时间,书房里热闹非凡,大家都为这突如其来的荣耀忙碌起来。

商议妥当后,李里正带着乡绅们匆匆离去,各自忙活去了。

张府里也开始行动起来,仆役们洒扫庭院,管家指挥着人去准备明日接旨要用的香案、蒲团,连厨房里都杀了鸡鸭羊肉,准备明日招待御史一行。又通知萧丰晚上就过来准备明天的菜式。

陈小九和杨师傅也没闲着,张老爷让管家找来了纸笔,陈小九凭着记忆,把马蹄铁的形状、尺寸、打造时需要注意的火候、钉子的长度和材质,还有怎么给马钉掌才不会伤到马的步骤口述,管家都一一写了下来,又画了简单的图样。杨师傅在一旁看着,时不时补充几句,比如哪种铁料更适合做马蹄铁、淬火的时候该用什么水,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不知不觉,天色就暗了下来。张老爷留他们在府里用晚饭,桌上摆满了菜肴,比平时丰盛了好几倍。

但几人心里都装着事,吃得也有些心不在焉,时不时就会聊起明日的事。

晚饭后,陈小九要回去准备准备。杨师傅也一起告辞,他说要回去再打几块马蹄铁出来,万一明日御史大人想看实物,也好有个准备。

两人出了张府,街上已经有了些变化。不少人家都点起了灯,门口的灯笼也挂了起来,几个后生拿着扫帚在清扫路面,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既紧张又兴奋的气息。

“小师父,你说……皇上能赏咱们啥啊?”走在路上,杨师傅忍不住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憧憬。

陈小九想了想,笑道:“或许会赏些钱帛,或许会给个什么身份?不过我觉得,能让这马蹄铁用在战马上,提升战力帮到朝廷,打仗的时候少折损人马,比什么赏赐都好。”

杨师傅点点头:“你说得对,你说得对。只是……我这心里啊,总跟揣了个兔子似的,砰砰直跳。”

两人一路说着话,到了陈小九住的小院门口。陈小九停下脚步,道:“杨师傅,您也回去早些歇息,养足精神,明日才好应对。”

“哎,好,好。你也早点睡。”杨师傅应着,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陈小九推开院门,刘伯迎了上来,他已经听说明天的事,也有点紧张,自家小九看来这是要一飞冲天的感觉。刘伯没多打扰小九,让他早点休息。陈小九走到屋里,点亮油灯,拿起白天写的那些关于马蹄铁的纸条,又仔细看了一遍,觉得没什么遗漏,这才吹了灯,躺在床上。

但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脑海里一会儿是张老爷说的场景,一会儿是明日御史传旨的画面,一会儿又想到马蹄铁推广开后,战马再也不会因为马蹄磨损而废掉的情形。心里既有激动,也有几分恍如隔世的感觉。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透,陈小九就被院子外的动静吵醒了。他起身穿好衣服,推开门一看,只见街上已经热闹起来。

里正带着一群人在清扫街面,老柳和几个木匠已经搭好了,棚子上还挂了红色的绸布,显得十分喜庆。

不少百姓都站在路边,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脸上满是好奇和期待。

他洗漱完毕,刚想出门,就见杨师傅匆匆走来,手里还提着一个木盒子。

“小师父,你看我把这个带来了。”杨师傅打开盒子,里面是几块打磨得光亮的马蹄铁,还有几枚特制的钉子,“我昨晚睡不着觉,连夜又打了几块,你看这成色,绝对没问题。”

陈小九拿起一块看了看,果然比之前的更精致,不由赞道:“杨师傅,您这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杨师傅嘿嘿一笑:“这不是怕给咱丢人嘛。”

两人正说着,张府的管家就来了,说张老爷让他们赶紧过去,御史的队伍估计再有一个时辰就要到了。

两人不敢耽搁,跟着管家快步往张府走去。到了张府,张老爷已经换上了一身崭新的锦袍,见他们来了,点点头道:“都准备好了?那我们就去镇口等着吧。”

一行人手执香案,带着几个仆役,往镇口走去。此时的镇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里正带着乡绅们站在最前面,见张老爷来了,连忙迎上来:“张老爷,都准备好了,就等您了。”

张老爷点点头,指挥着人把香案摆好,又让陈小九跟自己站在一起,杨师傅站在小九身后。

百姓们则被安排在道路两旁,由几个后生维持着秩序,不准喧哗。

时间一点点过去,太阳渐渐升高,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就在众人都有些焦急的时候,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越来越近。

“来了!来了!”有人喊道。

众人连忙循声望去,只见一队人马正朝着镇子的方向过来。

最前面是两个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士,穿着黑色的官服,腰佩长刀,神情肃穆。

后面跟着一辆马车,马车周围还有几个护卫,一看就气度不凡。

里正连忙喊道:“都安静!御史大人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