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24章 一不小心掺和了国家大事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24章 一不小心掺和了国家大事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酒过三巡,烛芯爆出个火星。

张正鹤捻着胡须,酒盏在指间转得慢悠悠,忽然叹了口气:贞观三年了,这日子过得真快。回想武德年间,天下初平,到处都还有流匪作乱。如今虽太平了,可事儿一点没少,朝堂上的纷争比当年的刀兵还让人费神,昨日旧友说户部为了春耕的粮种,跟兵部吵了三天三夜。

陈小九正给张子胄夹菜的手顿了顿,象牙筷上的糖醋鱼块颤了颤,差点掉进醋碟里。心里一下——贞观三年?转念也理解了,刘伯跟着师父在山里生活,不知山外世间事也正常。

他一直以为还在武德年间,前几天听镇上老兵说秦王破阵乐时,还以为是武德。没想到李大帝已经掌权两年多了。

前世历史课的记忆翻涌上来,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的刀光剑影,李世民登基改元时的雷厉风行,课本上贞观之治四个烫金大字忽然变得鲜活。

他不再是后来的品读者,竟也成了这宏大历史里的一粒尘埃,亲身融入在了这波澜壮阔的时代。

叔父说的是。张子拓放下酒杯,青年人脸涨得通红,眉宇间的愤懑像要溢出来,前几日国子监的先生说,去年秋冬时节,颉利可汗又在边关袭扰,定襄城那边的烽燧烧了三天三夜,红得把半边天都映透了。边军折损了不少将士,先生的一个同窗在那边当主簿,也战死了,尸骨至今没运回来,家里只剩个白发老娘带着孙子,天天在坊街上哭着求陛下为百姓做主。

张子墨也跟着点头,手里的筷子攥得指节发白:何止定襄,灵州那边也遭了祸。听说颉利还放话说,开春要再逼到渭水岸边,让陛下亲自去会盟,重演武德九年的旧事,简直欺人太甚!真当我大唐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不成?他说着拍了下桌子,酒盏里的酒都晃了出来。

张正鹤的脸色沉了下来,方才谈诗论菜时的温和褪去大半,手指在案上轻轻叩着,发出的声响比刚才听诗时重了几分,像在敲一面小鼓:朝廷这阵子确实紧张。粮价暗地里涨了两成,西市的米铺都在往官仓运粮,说是要备足三年的军粮;铁器管控得严,连长安西市的铁匠铺都得登记在册,想打把好刀得官府批文,说是防止流落到突厥人手里。前几日吏部议事,见兵部的人天天往工部跑,怕是在清点甲胄兵器。

这是......要打仗了吧?陈小九脱口而出,话一出口就悔了——这种军国大事,哪是他一个乡下小子该议论的?

他不过是凭着课本记忆,知道贞观三年冬天李靖会奇袭定襄,可这话要是说出来,怕是要被当成妖孽。

张正堂眼睛一亮,酒意都醒了大半,往前凑了凑:小九何以见得?你一个做糖的少年,怎么会想到这些?莫不是听哪个行商胡诌的?

满座目光都聚了过来,有好奇,有审视,还有张正鹤那带着探究的眼神,像在打量一块来历不明的玉石。陈小九硬着头皮,把历史记载混着乡野见闻揉在一起,缓缓开口:晚辈也是瞎猜。听官道上的客商说武德九年那会儿,颉利逼到渭水便桥,陛下为了稳住局面,给了不少金帛才退军——那些金帛装了三十车,都是从长安富户家里临时征的,至今还有人家没拿到补偿。这对陛下来说,怕是奇耻大辱。

他顿了顿,组织着语言,尽量让自己的话听起来像乡野猜测:这两年朝廷囤粮、控铁,摆明了是在做准备。颉利反复袭扰,就像恶狼试探,一次比一次胆肥,去年冬天竟敢在离长安不过三百里的灵州动手。陛下雄才大略,岂能容忍外夷如此放肆?依晚辈看,这仗迟早要打,而且必定要打出个结果来,不然对不起边关那些殉国的将士,更没法给长安百姓一个交代。

张正鹤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放下了酒杯:你一个乡下少年,倒懂这些?连陛下的性子都敢揣度?可知妄议朝政是大罪?家里没外人,出门可不兴这样口无遮拦!话虽严厉,语气里却没多少责备,反倒多了几分兴味。

都是听镇上来往的商人说的。陈小九赶紧找补,额角已沁出细汗,南来北往的商队见多识广,有个从幽州来的盐商,说当年跟着河间王李孝恭打萧铣时,战前也是这般光景——先攒粮,仓廪实了才有底气;再备铁,甲胄兵器不能缺;最后才出兵,讲究一鼓作气。如今这光景,跟他们说的一模一样,连官差盘查都严了三成。

张正堂叹了口气,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你说的在理。前阵子我去长安送雪酿糖,见西市的粮铺都在往官仓运粮,听粮铺掌柜说,太仓已经堆不下了,连旁边的义仓都腾出来装军粮。武库里的甲胄也够数,去年冬天还新造了五百副明光铠,就是战马不足。去年冬天折损了不少,光是关内道就报上来损失两千多匹,战场损耗又大,真要开打,骑兵怕是跟不上,总不能让步兵追着突厥的骑兵跑——那不是打仗,是送命。

战马......陈小九忽然想起什么,前世看纪录片时见过的画面在脑子里闪了一下——马蹄铁!对,就是马蹄铁!

他放下筷子,对旁边侍立的丫鬟道:劳烦姑娘找纸笔来,我画一个东西,或许有用。晚辈嘴笨,说不清楚,画出来或许明白些。

丫鬟很快取来文房四宝,是张府自用的上等竹纸,比草纸细腻多了。他蘸了点墨,在纸上画起来,凭着记忆勾勒出大致形状:晚辈听说,战马最金贵的是蹄子,跑多了容易裂,在石子路上还会打滑,尤其冬天结了冰,更是危险。去年冬天镇上王屠户家的驽马,就是因为蹄子裂了,拉货时摔断了腿,最后只能杀了卖肉。

他顿了顿,指着纸上的图案解释:若是给马掌镶个铁片子,就像这样——纸上出现一个半月形的铁片,边缘打磨得圆润,上面钻了几个小孔,这东西叫马蹄铁,就像给马穿了双铁鞋,既能保护蹄子,免得被碎石划破,又能防滑,跑起来更稳当。长途奔袭时,蹄子不容易磨损,战马的耐力也能好上不少,至少不会像王屠户家的马那样,走段烂路就废了。

图案画得简单粗陋,线条歪歪扭扭,可那半月形的轮廓却很清晰。

张正鹤皱着眉,手指点了点纸面:这东西能管用?马掌是角质的,跟人的指甲差不多,硬邦邦的铁器钉上去,怕是会硌得马不能走,说不定还会惊马。当年我在陇右见过战马发疯,马受惊了一蹄子能踢死个人,可不是闹着玩的。

可以先试试。张正堂倒是支持,镇上的杨师傅是祖传的铁匠,他爹当年给军里打过马镫,手艺扎实得很,打几块铁片子不难。明日初三,让他腾出一两天,专为这事忙活,打几副出来,找匹驽马试试,成不成都不打紧,至少能验证一下。

张正鹤沉吟片刻:我明日就得回长安,怕是赶不上看结果了。朝廷还有一堆事等着处理,杜大人催着要官吏考核的名册,耽误不得。

无妨。张正堂接话,语气笃定,我府里有匹老马,原是拉货用的,性子温顺,去年冬天蹄子裂过,正好用来试验。等杨师傅打好了,我让马夫按法子钉上,若是真有妙用,我亲自带着去长安给大兄送去,保准耽误不了事。你也知道,我这马车走得快,大半天就能到长安。

说定了这事,席间气氛又热络起来,只是众人看陈小九的眼神多了几分不同。

张子胄缠着陈小九问马蹄铁的细节,问那小孔是做什么用的,是不是要穿绳子绑在脚上。陈小九耐心解释:是钉钉子用的,得用细铁钉穿过小孔,轻轻钉进马掌的角质里,不能太深,免得伤了马——就像人穿鞋要钉鞋钉,不然容易掉。

张正鹤则跟张老爷低声议论着什么,时不时往陈小九这边看一眼,时不时点点头,眼神里有惊讶,有赞赏,还有一丝难以捉摸的复杂。

末了,张正鹤对陈小九道:明日还得劳烦小九去铁匠铺指点一下杨师傅,这铁片子的厚薄、弧度都得讲究,厚了太重,薄了不经用,弧度不合脚,马走起来更费劲,别出了差错。

小九自然应下,心里却在打鼓,他哪懂铁匠活计,不过是记得个形状罢了。

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应承:晚辈尽力而为,若是有不懂的,再向杨师傅请教。

又喝了几杯酒,夜色已深,月上中天,把院里的积雪照得像铺了层银箔。

陈小九起身告辞,张正拓、张子胄几兄弟送他到门口,廊下的灯笼照着积雪,映得路像铺了层银子。

小九兄,张子拓握着他的手,这位国子监的生员难得露出真切的热情,这马蹄铁若是真成了,你可是帮了朝廷大忙。家父在吏部,往后你到了长安,国子监的同窗里,不少人家里在各部司当差,总能帮上些忙。

张子胄也拍着胸脯,少年人的声音清亮:等你去长安开酒楼,我天天去咱家酒楼,吃遍你发明的菜!

陈小九浅浅一笑,你怕不是想捧场,只是想做个吃货罢了。

陈小九笑着应下,目送他们回去,才转身往家走。他摸了摸袖袋,里面还剩块橘子糖,掏出来含在嘴里,甜味慢慢散开。

回到家里,刘伯和他说了会儿话,陈小九说起明天要打马蹄铁的事。随后就各自回屋休息了。

初三一早,天刚蒙蒙亮,张正鹤带着张子拓、张子墨回长安,临行前特意嘱咐张正堂:若是那马蹄铁真管用,千万别耽搁,立马送进京。这事儿要是成了,比送多少雪酿糖都管用—。这东西送上去就算是军功,到时候的奖赏下来,对小九,对你,都有好处。不过这奖赏大头肯定是小九的,这孩子对我们张家来说,那可真是大福星。我看这孩子聪明伶俐,迟早有大出息。昨晚我跟你说的事,你得好好考虑考虑,宜早不宜迟!

送走他们,张正堂便来小九家,带着陈小九往铁匠铺去。

到铁匠铺刚过卯时,铁匠铺的烟囱已冒出了黑烟,炉火正旺,大冷的天杨师傅就穿个短打,正抡着手锤叮叮当当地打铁,火星溅得老高,落在地上成了点点星火。

见了张老爷赶紧停下,用搭在肩上的布巾擦了擦汗:老爷今儿怎么有空来?是要打新的糖模子?前几日九师傅说想做些带花纹的,我正琢磨着怎么打呢。

给你找个活计,比糖模子要紧。张老爷把图纸递过去,按这个样子打几块铁片子,要厚实些,边缘打磨光滑,别刮手,也别刮着马掌。用最好的熟铁,别心疼料。

小九补充道:还得打制一些细一点的铁钉,要圆头的,长度约莫两寸长,不能太粗,像皂角树刺那么粗细就行,免得把马掌钉裂了。钉尖要磨得稍微钝些,太尖了容易扎伤马。他一边说一边比划,努力回忆着纪录片里的细节。

杨师傅眯着眼看了半天,又用粗糙的手指在纸上摸了摸,铁砧上的火星还在跳,映得他脸上明暗不定:这是......给马戴的?罩在蹄子上?我打了三十年铁,只见过给马打马镫、马嚼子的,没见过给蹄子戴铁片子的。

这你别管,并且不能声张,最好这两天关门只打这个,照着打就是。张正堂先嘱咐几句,又加重了语气,这事关系重大,若是成了,少不了你的好处。

陈小九也跟着说:杨师傅放心,若是成了,往后张府的铁器活计都找你,保准你生意不断。陈小九没说是,说不得以后还得给你找个吃皇粮的机会。

杨师傅见张老爷说得郑重,也收起了玩笑心思,重重点头:老爷放心,我这铺子就我和徒弟两人,徒弟是我亲侄子,嘴严实着呢。我先打个样品出来,让小九师傅看看合不合心意,不合适再改。

他也不推辞,抡起大锤先把一块熟铁烧红,放在铁砧上反复敲打,火星溅得老高,落在地上成了点点星火。不多时,一块初具雏形的半月形铁片就出来了,虽然还粗糙,可那弧度已和陈小九画的差不多。

一天后,也就是初五下午,杨师傅果然送来了马蹄铁。

十多块半月形的熟铁片,边缘磨得光滑圆润,像镜子似的能照出人影,上面的小孔打得整齐,大小均匀;还有一小包细铁钉,圆头,两寸长,看着就结实。

杨师傅擦着汗笑道:九师傅看看,这弧度我调整了三次,应该差不多。

张正堂让人牵来那匹老马,马夫老李见了铁片子直犯嘀咕:老爷,这玩意儿硬邦邦的,钉在马掌上,马还能走吗?别再伤了牲口,这老马可是跟着您跑了五年的,拉货、送信,没少出力。

试试就知道了。陈小九接过马蹄铁,走到老马跟前,那马通人性,见人多也不慌,只是甩了甩尾巴。

他指着马掌道:我们先来搭个围栏架子,半人高就行,把马拉到里面不让它乱动,免得钉的时候惊了马。再找块厚草垫,垫在马肚子底下,让它站得稳些。

仆役们很快找来几根木棍,搭了个简易围栏。陈小九指挥着:一人先安抚好马匹,给它喂点草料;两人抬起马蹄固定住,别让它踢人——记住,动作要轻,别吓着它;老李师傅,您经验足,先负责清理马蹄,我在旁边看着,有不对的咱再调整。

一切准备就绪,老李先把老马的前蹄抬起来,用刷子仔细刷干净,又拿出把小刀,小心翼翼地削掉马蹄外层的老茧:这就跟人剪指甲似的,得先把死皮去掉,不然钉不牢,还容易打滑。他削得很仔细,像在打理什么宝贝,这马掌啊,就跟人的脚底板一样,得好好伺候着。

陈小九点头:对,就是这个理。他看着老李削下来的老茧,确实裂成了几块,难怪走不了烂路了。

等清理干净,老李拿起一块马蹄铁比对了一下,大小正合适,才拿起细钉,用小锤轻轻敲打,铁钉斜插进去,又从旁边穿出来,把多余的尖部敲弯抵在马蹄边缘。第一块马蹄铁就这样挂在了马蹄上。老马有些不安地刨了刨地,试着踏了两步,没什么异常。老李松了口气:看样子不排斥。

等四只都钉好,张正堂让人牵着马在院里转圈,又特意让马踩过院角的碎石堆——往常走这种路,老马总会瘸腿,今儿却走得稳稳当当,连呼吸都没乱,甚至比平时走得还轻快些。

张正堂索性亲自骑上去,在院里跑了两圈,勒缰绳时老马稳稳停下,转弯时也没打滑,他勒马下来,笑得合不拢嘴:真管用!走得比以前还稳,脚底下也没那么滑了!刚才过碎石堆,一点没打趔趄,比没钉的时候还灵便!

马夫老李也看呆了,围着老马转了两圈,伸手摸了摸马蹄铁:这铁片子神了!往后拉货不用怕路不好了,九师傅真是神人,连这法子都想得出来!

陈小九笑道:看来是有用的。若是给战马用上,跑长途、过山地,蹄子磨损肯定能少一半以上,对战事多少能有点帮衬。他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看来这纪录片知识没白。

张正堂立刻道:我这就带着马去长安!得让大兄赶紧把这东西献给朝廷!这可是能救命的物件!早一天用上,就能少折损些战马,多保住些将士的性命!”张正堂说着就往马厩走,亲自给老马备上鞍鞯,又让仆役把剩下的马蹄铁和铁钉仔细包好,塞进随身的行囊里。

“老爷,这都快入夜了,要不明天再走?”管家在一旁劝道,“夜里路滑,不安全。”

“耽误不起!”张正堂翻身上马,老马迈着稳健的步子,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声,比往日利落多了。“我走官道,明天一早准能到长安。你们在家看好宅子,等我消息。”他扬鞭一挥,马蹄铁踏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嗒嗒”声,很快消失在镇子尽头。

陈小九站在门口望着马车远去,心里忽然敞亮了许多。方才的忐忑被一种莫名的激动取代——但愿真能派上这么大用场。他转头对刘伯笑道:“伯,咱回去吧,说不定过些日子,长安城里的战马都要穿上这铁鞋了。”

刘伯捋着胡须,眼里满是欣慰:“好小子,有出息。只是往后说话办事,还得谨慎些,这般奇思妙想太多,难免引人猜忌。”

“我晓得,都是师父教的。”陈小九应着,往家走时,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回到家,灶房里温着羊肉汤,刘伯又准备炒了两个热菜。两人刚坐下,就听见院外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蓉娘的丫鬟春桃,手里捧着个食盒。“小九师傅,这是姑娘让我送来的,说是给您和刘伯宵夜。”春桃笑着把食盒递过来,“姑娘还说,等老爷从长安回来,让您一定去府里,她要听您讲故事。”

陈小九接过食盒,里面是几样精致的点心,还有一小罐蜜饯。“替我谢谢蓉娘姑娘。”他往春桃手里塞几块橘子糖,“路上小心些。”

关上门,刘伯打开食盒,拿起块梅花酥:“张府这姑娘,对你倒是上心。”

陈小九脸一红,赶紧岔开话题:“伯,您说这马蹄铁真能传到陛下手里?”

“不好说。”刘伯咬了口酥饼,“朝廷里的事复杂,一个新物件想推广开,得经过多少关卡。但不管成不成,你这份心,张郎中记着呢,往后在长安,总有人照拂你。”

两人边吃边聊,说到开春去长安开酒楼的事,刘伯又嘱咐了几句,让他到了长安别莽撞,多听多看少说话,尤其别再随便拿出些“奇思妙想”,免得被人当成异类。

陈小九一一应下,心里却忍不住想,要是能把后世的那些好东西都弄出来,说不定能让这贞观年景更热闹些。

反正都是师父教的。

该做的还得做,谁让咱生而知之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