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14章 这炒菜吃进嘴就吐了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14章 这炒菜吃进嘴就吐了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镇口的青石板路就像蒙了层薄纱,沾着昨夜凝结的露水,踩上去 “咯吱” 作响,还带着些凉意。陈小九裹紧了身上的粗布道袍,跟着萧掌柜一前一后挎着竹篮出了悦来客栈的门。萧掌柜把脖子往羊皮袄里缩了缩,双手拢在袖筒里,哈出的白气在眼前凝成一团白雾,又迅速消散在冷空气中。

“小师傅,不是我多嘴,这快入冬了,买菜可得赶早,晚一步别说新鲜菜,就连耐冻的根茎菜都得被抢空。” 萧掌柜的声音带着几分无奈,脚步却没放慢,“咱这小镇就镇中心一个早市,拢共也就十来个摊位,大多还是卖粮食和干货的,您可得有个心理准备,别指望能像春夏天那样挑挑拣拣。”

陈小九点点头,将发僵的双手往袖子深处揣了揣,心里却忍不住泛起嘀咕。在现代,哪怕是数九寒冬,超市和菜市场里也照样琳琅满目,红得发亮的番茄堆成小山,顶花带刺的黄瓜裹着保鲜膜,紫莹莹的茄子摆得整整齐齐,还有来自南方的青椒、豆角,反季节蔬菜能把货架摆得满满当当。可到了这唐代小镇,连一口新鲜的绿叶菜都成了稀罕物,这差距实在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两人踩着薄霜往镇中心走,路上偶尔能碰到几个和他们一样挎着空篮子的行人。有个挑着担子的老农看到萧掌柜,远远就打招呼:“萧掌柜,您也去早市啊?可别抱太大希望,我刚从那边过来,就几家卖芋头、山药的对了,菘菜还有!”

萧掌柜笑着应了声,等老农走远了,才叹着气对陈小九说:“您看,我没骗您吧?今年天寒得比往年早了半个月,菜农们种在地里的菘菜、萝卜全被冻坏了,地窖里存的菜也所剩无几,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说话间,两人就到了早市。所谓的早市,其实就是镇中心一块平整的空地,用璜土铺着地面,零星散落着十几个摊位。所谓摊位就是自己蹲在地上摆出要卖的东西,精贵一点的干货东西放在口袋里,地上面大多是裹着泥土的芋头,或是带着须根、个头参差不齐的山药,偶尔有两个摊位摆着腌菜坛子,确实连一点绿色都难寻。

萧掌柜领着陈小九挨个摊位看过去,伸手拿起一个芋头,捏了捏,硬得像块石头,又放下,“你看这芋头,应该还可,炖着吃都没味儿。”

陈小九跟着萧掌柜走了七八个摊位,情况大同小异。要么是耐储存的根茎类蔬菜,表皮坑坑洼洼,带着冻伤的痕迹;要么是发黄发蔫的菜叶,一碰就掉渣,根本达不到炒菜所需的新鲜程度。他心里渐渐凉了半截,难不成连一道简单的炒菜都没法试做?

就在两人准备放弃,打算买些芋头山药回去时,不远处一个不起眼的小摊引起了陈小九的注意。那小摊摆在墙角,避风的地方,一个老婆婆裹着厚厚的头巾,只露出一双布满皱纹的眼睛,坐在地上,双手拢在怀里取暖。她面前的竹筛子里,摆着几个圆滚滚的青白色东西,头上还长着绿色的茎叶,旁边还放着几把用稻草捆着的花绿色蔬菜,但好歹是新鲜的绿叶菜。

“大娘,您这芜菁咋卖呀?” 萧掌柜眼睛一亮,快步走过去,声音都提高了几分,指着竹筛子里的东西问道。陈小九望过去,道:“这不是萝卜么。”老婆婆慢慢抬起头,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这芜菁,咱这儿人都叫它土萝卜,炖肉汤、腌咸菜都好吃。旁边这几把是苋菜,是我家地窖里存着的,铺了三层稻草,才没冻坏,就剩这么多了,你们要是全要,我算便宜点给你们,两文钱一把,芜菁一文钱一个。”

陈小九凑上前仔细看了看,那所谓的 “土萝卜” 外皮呈青白色,比现代常见的白萝卜小了一圈,也就拳头大小,表皮还带着些细小的坑洼和泥土,确实是芜菁。而那苋菜倒还看起来新鲜,在这秋冬里,已经算是难得的新鲜蔬菜了。

他转头看向萧掌柜,萧掌柜无奈地摇了摇头,压低声音说:“小师傅,咱也别挑了,这芜菁和苋菜已经是这早市上最好的菜了,再往晚点,估计连这些都没有了,先买着吧,总比炒芋头强。”

陈小九点点头,老婆婆见他们愿意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颤巍巍地站起身,从萧掌柜手里拿过竹篮,手脚麻利地把芜菁一个个放进竹篮里,又把苋菜理了理,也塞了进去。“一共四个芜菁,三把苋菜,十文钱,您看行不?” 老婆婆一边算账,一边期待地看着他们。

萧掌柜掏出钱袋,数了十文钱递给老婆婆,接过竹篮,掂量了掂量,对陈小九说:“咱再往前走走,看看能不能再找点其他菜,总不能就这两样。”

两人提着袋子继续在早市上转悠,买了点山药和芋头。又走了两个摊位,就在陈小九以为要空手而归时,一个老伯的摊位前摆着的几节莲藕吸引了他的目光。那莲藕还沾着没干透的淤泥,褐色的藕节上缠着几根水草,看着新鲜得很,不像存放了很久的样子。

“老伯,您这莲藕怎么卖?” 陈小九拉着萧掌柜快步走过去,语气里满是惊喜。老伯坐在石头上,听到问话,他抬起头,指了指莲藕,声音洪亮:“这是我昨天从村后的河沟里挖的,天冷,我摸了两个个时辰就挖着这么十来节,您要几节?这几个小个头的两文一节,这几个大个头的三文一节。”

陈小九上前拿起一节莲藕,仔细看了看藕节之间的缝隙,没有发黑,也没有异味,确实是新鲜的。萧掌柜凑过来,小声对陈小九说:“这价格不算贵,莲藕金贵得很,能挖到就不错了。” 说着,就跟老伯讨价还价:“老伯,您看我们全要了,能不能便宜点?一起给您三十文钱怎么样?”

老伯想了想,点头说:“行,看你们诚心买,三十文就三十文。” 萧掌柜连忙掏出三十文钱递给老伯,小心翼翼地把莲藕放进竹篮里,生怕碰坏了。

买完菜,两人提着沉甸甸的竹篮往回走。太阳已经升了起来,金色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驱散了些许寒意。萧掌柜一边走,一边跟陈小九念叨:“小师傅,您放心,咱酒肆里的调料还算齐全。葱姜蒜常年都有,我让伙计在地窖里存了不少,随用随取;豆酱是前阵子刚做的,晒了半个月,咸香十足;还有花椒、茱萸果、桂皮、八角这些香料,都是去年从山货商手里买的,保存得好,香味还足。油料的话,菜籽油管够,是今年新榨的,香得很。您看这些调料和油料够用不?要是不够,我再让人去镇上的杂货铺买。”

陈小九在心里盘算着,炒菜常用的基础调料无非就是这些。葱姜蒜能去腥增香,是炒菜的必备;花椒、八角、桂皮这些香料能丰富口感,让菜的味道更有层次;豆酱可以增加咸鲜味,菜籽油的烟点高,适合高温快炒,用来炒菜再合适不过。他笑着点头:“萧掌柜,这些调料和油料已经差不多够了,先试试炒几道菜,等后续需要其他调料,再想办法也不迟。”还有句话他没说,其实我想要辣椒的,您这儿没有哇。

回到悦来客栈,萧掌柜立刻喊来伙计:“阿福,把菜拿到后厨去,仔细清洗干净。芜菁切成滚刀块,苋菜择去老根老叶,莲藕削去外皮切成薄片,动作麻利点,别耽误了小师傅炒菜。”

陈小九连忙说:“芜菁还是切成丝吧。”

阿福应了声,接过竹篮就往后厨跑。陈小九也跟着进了后厨,只见后厨宽敞明亮,靠墙角砌着一个土灶,灶台上陶锅已经取下,放着一口崭新的铁锅,正是杨师傅昨天送来的。铁锅擦得锃亮,反射着灶火的光,锅沿打磨得光滑,握着锅柄试了试,手感正好,看着就让人有做菜的**。灶台下堆着整齐的柴火,旁边的木架上摆着各种调料罐,葱姜蒜用湿布盖着,新鲜得很。

不一会儿,阿福就把洗好的菜端了过来。芜菁切成了大小均匀的丝,白嫩嫩的,还带着水珠;苋菜择得干干净净,叶子舒展着,透着鲜亮的绿意;莲藕切成了薄薄的片状,泡在清水里,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三个白瓷盘里,看着就很有食欲。

陈小九挽起袖子,露出胳膊,准备开始炒菜。他先拿起油罐,往铁锅里倒了适量的菜籽油,然后点燃灶火,柴火 “噼啪” 作响,火苗舔着锅底,很快就把铁锅烧热了。等油热到微微冒烟,他正准备往锅里放切好的姜片和葱段,目光却不经意间落在了灶台上的盐罐上。

那盐罐是个粗陶做的,表面有些斑驳,罐口用一块红布盖着。陈小九伸手拿起盐罐,掀开红布。他往罐子里一看,里面的盐黑乎乎的,还夹杂着不少细小的沙粒和杂质,颗粒大小不一,最大的有指甲盖那么大,最小的却像粉末,跟他在现代吃的雪白细腻的加碘盐差别巨大,甚至连之前在道士师傅那里看到的、相对白净的盐都比不上。

“萧掌柜,您这盐怎么回事啊?” 陈小九拿着盐罐走到刚走进后厨的萧掌柜面前,眉头皱了起来,疑惑地问道。

萧掌柜凑过来看了看罐子里的盐,脸上露出了然的笑容,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小师傅,您刚到咱这儿,可能还不知道,这就是咱平民百姓常吃的盐啊。您也知道,朝廷实行盐铁官营,好盐都得先供给达官贵人当贡盐,剩下的粗盐才轮到咱小老百姓。这盐虽然黑了点,还带着杂质,但咸味还是够的,平时炖菜、煮菜都用这个,镇上家家户户都吃这个,您就将就着用吧。总比用醋布强吧。”

陈小九皱了皱眉,心里有点打鼓。他知道唐代盐铁官营的制度,优质的井盐、海盐大多被官府垄断,经过精细加工后供给皇室和官员,平民百姓只能吃这种未经提纯的粗盐,里面不仅有杂质,还可能含有有害物质,长期吃对身体不好。可眼下也没有其他盐可用,只能先凑合着试试,便说道:“行吧,那咱就先用这个盐试试,看看炒出来的菜怎么样,说不定影响不大。”

说完,陈小九回到灶台前,重新架起铁锅。此时锅里的菜籽油已经烧得冒烟,他迅速拿起装着姜片和蒜粒的盘子,把姜蒜倒进铁锅里。“滋啦” 一声响,姜蒜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驱散了后厨的寒气。

他用锅铲快速翻炒了几下,让姜蒜的香味充分融入油里,然后把一把苋菜抓进铁锅里。

又是一声 “滋啦” 响,热油裹住苋菜,翠绿的菜叶瞬间蜷缩起来,颜色也变得更加鲜亮。

陈小九握着锅铲,手腕发力,快速翻炒着苋菜,动作算不上娴熟流畅,锅里的苋菜在他的翻炒下,不断上下翻滚,很快就变软了,渗出的汁水让锅底泛起了泡泡,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还没放盐,连忙放下锅铲,拿起那罐黑盐。他小心翼翼地往锅里撒了些盐,生怕撒多了,又怕盐里的杂质掉进锅里。可盐颗粒大小不一,根本不好控制用量,只能凭感觉撒了半勺。撒完盐,他又拿起锅铲,快速翻炒了几下,让盐均匀地裹在苋菜上,然后关火,把炒好的苋菜盛进一个盘里。

盘子里的苋菜翠绿鲜亮,还冒着热气,散发出阵阵香味,看着就让人忍不住想尝一口。

萧掌柜早就站在一旁等着了,见苋菜炒好了,连忙拿起一双干净的筷子,夹了一大口放进嘴里。可刚嚼了两下,他的脸色就变了,眉头紧紧皱了起来,原本期待的表情瞬间变成了苦涩,猛地把嘴里的苋菜吐到了旁边的泔水桶里,连连摆手,还不停地漱口:“这…… 这怎么是苦的啊?小师傅,您是不是哪里弄错了?是火候太大了,还是调料放多了?怎么一点苋菜的清甜味都没有,全是苦味啊?”

陈小九见状,心里 “咯噔” 一下,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他连忙拿起筷子,也夹了一口苋菜放进嘴里。刚一入口,一股浓重的苦涩味就瞬间在口腔里蔓延开来,完全掩盖了苋菜本身的清甜,好好的一道炒苋菜,竟然变得难以下咽。

他连忙吐了出来,仔细回想刚才炒菜的步骤,火候刚好,姜蒜的用量也没问题,唯一可能出问题的,就是那罐黑盐。

“萧掌柜,看来是这盐的问题。” 陈小九放下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指着盐罐说道,“这盐里的杂质太多了,炒出来的菜自然就带着苦涩味,根本没法吃。要是用这种盐炒菜,就算菜的食材再好,调料再全,也做不出好吃的炒菜,甚至可能砸了咱酒肆的招牌。”

萧掌柜也皱起了眉头,他拿起盐罐,倒了一点盐在手心,又伸出舌头舔了一下。刚一碰到盐,他就皱起了眉头,苦涩的味道让他忍不住咂了咂嘴:“确实苦涩,还真是盐的问题,这盐不仅苦,还有股土腥味,平时炖菜煮菜的时候,因为时间长,味道被其他调料盖过去了,没觉得这么明显,没想到炒菜的时候,苦味这么突出。精盐的价钱太高了,一斤精盐可要一百多文,贡盐那可买都买不到,这可咋办啊?小师傅,咱总不能因为盐的问题,就放弃炒菜吧?”

陈小九也陷入了沉思,双手背在身后,在灶台边来回踱步。

他知道,要想推广炒菜,优质的盐是必不可少的。炒菜讲究的是快速高温,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可如果盐本身有问题,就算食材再新鲜,火候再精准,也做不出美味的菜肴。

可平民百姓吃的都是这种劣质盐,达官贵人吃的贡盐精盐价格昂贵,而且管控严格,不是轻易能买到的,这可真是个难题。

他转过身看着焦急的萧掌柜,语气坚定地说道:“萧掌柜,你别着急,我想想办法。我们先解决能不能炒出好味道的问题。我师傅给我留了一小罐盐,比你这个盐要好。”

然后又跟刘伯说:“刘伯,麻烦您去张家问问,有没有精盐,有的话买一斤过来。没有就把师傅那个盐罐子带过来。”

刘伯转身出门。

陈小九又想了想,提纯粗盐的方法很简单,比如用草木灰过滤掉杂质,或者用阳光暴晒结晶,去除盐里的有害物质。现在的井盐大多都是毒盐,需要经过一些工序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有害的物质,虽然他记不清具体的步骤,但是提纯粗盐这种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事情,对于他这种长期蹲实验室的理化学生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

提纯的精盐,味道比贡盐和精盐都要更纯正,商业价值也很巨大。但是这事情自己暂时不能做,毕竟盐关系到官府。

心有定计,陈小九找个石头坐了下去,静静等待刘伯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