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8章 黄泥淋水成白雪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8章 黄泥淋水成白雪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天还没亮透,窗纸刚映出点鱼肚白,陈小九就醒了。木板凉得像块冰,他往草堆窝子里缩了缩,鼻尖却还是能嗅到墙角那股淡淡的霜气。旁边的刘伯不知啥时候起了,正蹲在炭盆边翻找着什么,背影像块佝偻的老木头。

“醒了?”老人回头,手里捧着个豁口的陶碗,“刚去后厨跟王妈讨了点热水,你先暖暖身子。”

碗里的水带着股淡淡的土腥味,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熨帖得五脏六腑都舒服起来。陈小九喝到第三口时,突然听见隔壁客房传来掌柜的骂声,嗓门大得能掀翻屋顶,还夹杂着瓷器碎裂的脆响,哗啦啦。。。

“咋了这是?”刘伯扒着门缝往外瞅,眉头皱成个疙瘩。

两人披了衣服往院里走,正撞见个伙计端着个破瓷盆。

“大清早的,这是闹啥?”刘伯拦着伙计问。

伙计往地上狠狠跺了跺脚:“还不是张大户家的管家!昨儿咱们掌柜向张家定了二十斤红糖,今早张家送来货,结果糖里有沙子,能硌掉牙。掌柜说着就和张家管家吵起来了,一不注意掀了桌子,这一盆子糖全废了!”他指了指盆底的糖渣,“这黑糖虽说粗,可也是真金白银换来的,就这么泼了,掌柜的能不气疯?不说了我得赶紧把这糖收拾一下。”

陈小九盯着那些褐色的糖渣,心里“咯噔”跳了一下,拉着伙计追问:“掌柜要这么多红糖做啥?”

“做点心用的!咱这镇上的黑糖粗得能当石头扔,听说长安有店铺用霜糖做的点心,达官贵人们稀罕的不得了!”

回屋的路上,陈小九的脚步都轻快了,像踩着团棉花:“刘伯,您看,这不是巧了?咱正想做白霜,就有人送上门来!”

“巧啥巧?”刘伯还是犯嘀咕,枯瘦的手指捻着下巴上的几根胡子,“就凭那黑糖块和黄泥?人家做糖霜都是用新鲜蔗汁熬浆,一层层提纯,咱连个像样的糖坊都没有,就凭客栈这破炭盆,能做出人家要的糖霜?”

“黑糖本身就是熬好的糖浆凝结的,直接用就行,省了熬浆的功夫。”陈小九边说边往怀里揣东西,把那包红糖往布包里塞,“咱得先找地方处理黄泥,客栈院里人多眼杂,不方便。”

两人揣着家伙什往镇外走,天刚蒙蒙亮,主街上的铺子还没开门,只有几个挑着担子的货郎,背着沉甸甸的筐子往集市赶,脚步声在青石板路上敲出“笃笃”的响。

镇东头有条小河,河水结着层薄冰,岸边的泥地却软乎乎的。陈小九蹲下身,用柴刀挖了块黄泥,凑到鼻尖闻了闻——没有腥气,只有股土腥味,颜色是那种纯正的淡黄色,摸在手里滑腻腻的,像抹了层油。

“就这泥。”他把黄泥往陶盆里装,“得是这种高岭土,不含沙,吸附力才强。”

刘伯也跟着蹲下帮忙,冻得通红的手插进泥里,很快就沾满了黄糊糊的泥:“这玩意儿能把黑糖变白?我咋瞅着跟咱村后坡的泥巴没啥两样?”

“差远了。”陈小九一边挖一边解释,“普通泥巴含沙多,淋出来的糖会碜牙;这高岭土细,淘洗干净了,比面粉还滑,才能把黑糖里的杂质吸干净。”

两人挖了满满一盆黄泥,又到河边打水淘洗。陈小九把黄泥倒进水里,用木棍使劲搅,搅成浑浊的泥浆,然后静置片刻,等泥沙沉底,再把上层的泥浆倒进另一个盆里。如此反复三次,盆里的泥浆越来越细腻,颜色也浅了些,像融化的奶油。

“得淘到水清为止。”陈小九把最后一遍淘好的泥浆装进布包里,沥着水,“这泥是关键,要是带了沙,做出来的糖霜就毁了。”

回镇上时,日头已经爬到了屋顶。陈小九先去了杂货铺,想买个带孔的瓦漏斗,掌柜的却摇头说没有,指着街尾:“去老陶窑问问,王瘸子那儿啥稀奇瓦器都有。”

柳泉镇西头的老陶窑果然藏在巷子深处的河边,烟囱里冒着淡淡的青烟,门口堆着些烧坏的瓦罐,像堆歪歪扭扭的小山。瘸腿的王老汉正蹲在门槛上。

“要啥瓦器?”见陈小九和刘伯进来,老汉慢悠悠地问,浑浊的眼睛在两人身上转了一圈。

“想要个上宽下窄的瓦缸,底部带个小孔的。”陈小九比划着,“口要大,底要尖。

王老汉往窑里喊了声,一个伙计拿着个瓦器出来——那瓦器有一尺高,像个倒扣的喇叭,口沿宽宽的,底部尖尖的,正中间果然有个铜钱大的小孔,胎质细密,釉色是那种朴实的灰褐色。

“你看这个行不行,你要就给3文。”

陈小九摸了摸怀里的钱袋,没有这瓦缸子,再好的法子也施展不开,咬咬牙还是买了下来,抱着瓦器往外走。

“还得找个能生火的地方。”刘伯看着怀里的瓦缸,又看了看那包红糖,“客栈的炭盆太小,熬糖汁怕是不够用,火不匀,容易糊。”

陈小九也正犯愁,两人沿着街边走,突然看见个农户家的烟囱在冒烟。他眼睛一亮,拉着刘伯走了过去。

农户家只有个老太太在劈柴,见他们进来,顿了顿:“你们是?”

“大娘,想跟您租个灶头用用。”陈小九把瓦缸子放在地上,笑得有些腼腆,“就用半天,保证给您打扫干净。另外劳烦您中午给我们买两张饼子。”说完递了5文钱过去。

老太太瞅了瞅他们手里的东西,又看了看陈小九真诚的脸,摆摆手:“用吧,灶头在西屋,柴火够你们烧的,就是别给我弄脏了就行。”老太太接过钱,悠悠的上街去了。

西屋的灶头是那种最常见的土灶,连着个陶锅,锅里还沾着点汤水的痕迹。陈小九把陶锅取下来,赶紧舀了水,把瓦缸子洗得干干净净,又在灶膛里生了火,火苗“噼啪”地舔着锅底,很快就把锅烧得发烫。

“开始吧。”他深吸一口气,把那包红糖倒进陶盆,加了半碗热水,用木勺慢慢搅动。黑褐色的糖块在温水里渐渐化开,泛起一层细密的褐色泡沫,甜腻的香气很快弥漫开来,像掺了蜜的桂花,闻着就让人心里发甜。

刘伯蹲在灶边添柴,见陈小九往糖汁里撒了点磨碎的生石灰粉,像撒了把白面,忍不住问:“这又是干啥?好好的糖汁,加这玩意儿能吃?”

“澄清用的。”陈小九用木勺轻轻搅动,糖汁里的泡沫渐渐少了些,“我师父以前说过,每石糖汁加五合石灰,能让杂质沉底,糖汁更清亮。”

果然,没一会儿,糖汁就清了些,底下慢慢积起一层黑渣,像沉淀的淤泥。陈小九小心翼翼地把上层澄清的糖汁倒进铁锅里,架在灶上慢慢熬。

“火不能太急,得用文火。”他守在灶台边,手里的长勺不停地搅动,“火太急了,糖汁容易糊,会发苦。”

灶膛里的火苗不紧不慢地跳着,铁锅被烧得微微发红,糖汁在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渐渐变得浓稠,颜色也深了些,像融化的琥珀。陈小九舀起一勺,糖汁挂在勺边,像根细细的丝线,迟迟不落。

“差不多了。”他熄了灶膛里的火,把浓稠的糖浆倒进早已准备好的瓦溜里。瓦溜底部的小孔用干净的稻草塞住了,他用木勺把糖浆抹平,让它在瓦溜里自然冷却。

“这得等多久?”刘伯凑过来看,瓦溜里的糖浆像块黑褐色的玉,还泛着点光泽。

“得等它凝固成块。”陈小九擦了擦额角的汗,额前的碎发都被汗水打湿了,“最少得一个时辰,急不得。”

两人坐在灶边歇脚,老太太端来热水。陈小九喝了一大口,眼睛却时不时瞟向瓦溜,心里像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的。

等一碗饭吃完,瓦溜里的糖浆果然凝固了,变成了块黑褐色的糖块,边缘还沾着点瓦器的青灰色,看着像块朴实的石头。陈小九轻轻抽出底部的稻草,把瓦溜架在一个空陶缸上,又找来个带沿的木勺,在勺底钻了个小孔。

“接下来就等淋泥了。”他把淘洗好的黄泥倒进清水里,调成奶白色的泥浆,又用细布过滤了三遍,直到滤出的水清澈得能照见人影,才把泥浆倒进木勺里。

木勺里的泥浆顺着小孔慢慢往下滴,像根细细的银线,刚好落在瓦溜里的黑糖块上。第一滴泥浆渗进糖块,很快就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接着又有第二滴、第三滴……

刘伯蹲在旁边看,眼睛瞪得圆圆的,像个好奇的孩子:“就这么点水,能把黑糖淋成白的?我咋看着像在浇花?”

“急不得。”陈小九盯着糖块,眼睛一眨不眨,“得让黄泥水慢慢渗进去,把里面的色素和杂质带出来。这就像筛沙子,得一层一层筛,才能筛出最细的。”

第一勺黄泥水流过糖块,顺着瓦溜的内壁滑进陶缸,水色立刻变成了深褐色,像泡了浓茶。陈小九又续上第二勺、第三勺,泥浆滴得均匀而缓慢,像沙漏里的沙子,一点点计数着时间。

起初,糖块只是边缘微微泛白,像冬天湖面刚结的薄冰。可随着黄泥水不断淋浇,白色渐渐向上蔓延,像雪慢慢盖住了土地,又像清晨的霜爬上窗棂,一点点吞噬着原本的黑褐色。

太阳爬到头顶,吃过饼子,太阳又慢慢往西斜,陶缸里的褐色糖滓渐渐积了小半缸。陈小九终于停了手,用布把瓦溜盖好:“得让它静置一夜,糖分才能彻底结晶,这样出来的糖霜才够细。”

抱着瓦缸子回客栈时,天已经擦黑了。刘伯一路都在念叨,说这要是真成了,说不定能在长安站稳脚跟,不用再奔波。陈小九没接话,心里却比谁都紧张,晚饭只扒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满脑子都是瓦溜里的糖块。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陈小九深吸一口气,慢慢掀开盖在瓦溜上的布——

一瞬间,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瓦溜里的糖块竟变得雪白,最上层的糖霜像初雪般细腻,泛着淡淡的光泽,在晨光里像撒了层碎钻。他用小刀轻轻一撬,一层完整的白糖就从瓦溜里脱了出来,捧在手里像捧着块冻住的月光,细腻得几乎能随风化掉。

“乖乖!”刘伯伸过手想摸,又猛地缩了回去,像怕碰坏了什么稀世珍宝,“这……这真是那黑糖变的?咋比天上的云还白?”

陈小九抓一小撮递给他,老人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眼睛瞬间瞪圆了,半晌才咂咂嘴:“甜!真甜!还带着点清清爽爽的香,一点不齁嗓子,比我年轻时在长安药铺尝过的乳糖还细润!”

他又往陶缸里瞅了瞅,缸底沉着些褐色的糖块,虽不如上层的雪白,却也比原来的黑糖干净了许多:“这底下的褐糖也能用吧?虽说不白,可比原来的黑糖细多了。”

“能用。”陈小九把雪白的糖霜切成小块,装进从杂货铺讨来的木盒里,又把那些褐糖收进布袋,“这白糖能当稀罕物卖,褐糖还可以再淋,不浪费。”

算下来,这次竟得了小半斤白糖,还有半斤多褐糖,比他预想的多了不少。

去张府的路上,刘伯把装白糖的布包捧在怀里,像捧着什么圣旨,脚步都放轻了,生怕走快了会颠坏了里面的宝贝:“就这么点,能卖钱?”

“能。”陈小九的脚步踩在青石板上,笃笃作响,带着股笃定,“有钱人就好这新奇玩意儿,越稀罕,越值钱。”

张府的朱漆大门紧闭着,门环上的铜狮子被摩挲得发亮,透着股富贵气。门房见他们穿着普通,一个是半大孩子,一个是乡下老汉,本想拦着不让进,听陈小九说有“长安贵人稀罕的白糖”,又探头看了看布包里雪白的糖,犹豫着进去通报了。

不多时,一个穿着锦缎棉袍的中年男人快步走了出来,面团似的脸上堆着笑,却掩不住眼底的精明——正是镇上的首富,张万堂。

“你就是卖霜糖的小师父?”张万堂接过木盒,捏起一块白糖对着太阳照,阳光透过糖块,折射出淡淡的光晕,他突然“咦”了一声,“这成色,竟比我在洛阳见过的还好,够细,够白!”

“这可是从南方带过来的。”陈小九故意说得玄乎,眼角的余光瞥见张万堂眼里的惊讶。

张万堂把一小块糖块放进嘴里,细细品了品,眼睛亮得像点了灯,猛地一拍大腿:“好!好!甜而不腻,还带着点清润!我那大兄在长安吃惯了山珍海味,就好这口新奇的甜!”他突然抓住陈小九的手,力道大得差点捏碎了陈小九的手,“你这白糖,有多少?我全要了!价钱好说!”

陈小九看着他急切的样子,心里那块悬了两天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看来,这糖霜的生意比自己想象的还受欢迎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