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118章 贪财的君臣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118章 贪财的君臣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李世民看了陈睿几眼,眯着眼睛问陈睿:“你说实话,你是不是觉得朕很贪财?”

旁边的内侍听得发愣,陛下这是说的啥话啊!

陈睿闻言,忙放下账册,躬身笑道:“陛下说笑了。臣只知,陛下眼里的‘财’,从不是金珠银锭,而是天下百姓的衣食丰足。”

他抬眼望向李世民,语气恳切:“陛下分这三成利,无非是想让内库充盈些,好少征些百姓的赋税;无非是想把钱投到军器坊、屯田上,让边军不缺粮草,让荒地能长出庄稼。臣在工坊里听老匠人说,去年关中歉收,陛下让内库出了十万石粮赈灾,那才是真正的帝王气度——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让天下人都能沾着实惠,这哪里是贪财,分明是藏富于国。”

李世民指尖在案上轻轻敲击,眼里的笑意深了些:“你这小子,倒会说话。”

“臣说的是实情。”陈睿继续道,“就像这玻璃工坊,陛下若真贪财,大可将工坊收归内廷,独占其利。可陛下偏要让臣与张伯父分润,还允诺外销西域,为的是什么?无非是想让这手艺能发扬光大,让更多人靠着它吃饭,让大唐的商路更兴旺些。这不是贪财,是在为天下算计。”

他顿了顿,又添了句:“臣听说说,陛下老早就把自己的御膳都减了一半,省下的肉菜全送到了军营。若陛下贪财,何至于此?”

李世民朗声大笑,起身走到陈睿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个伶牙俐齿的小子!朕原是想逗逗你,没成想被你说得哑口无言。也罢,你既懂朕的心思,往后这工坊的事,朕便更放心交给你了。”

陈睿躬身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往后每一分利,都让它明明白白,一半用在工坊扩建,一半用在实处——或补军需,或助农桑,绝不让它闲着。”

李世民望着殿外的晴空,语气沉了些:“等突厥平定,西域安稳了,朕就用这赚来的钱,在丝绸之路沿途设些驿站,让商队能歇歇脚,让信使能快些传递消息。到那时,天下人就知道,这玻璃器赚的钱,到底花在了哪里。”

“陛下圣明。”陈睿低头应着,“其实臣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让天下的农民不再需要交税!”

李世民闻言,先是一怔,随即眼底泛起复杂的光,盯着陈睿看了半晌,才缓缓开口:“你这梦想,倒是比朕想得还远。”

他走到舆图前,指尖划过中原的农田区域,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自夏商周起,百姓交税纳赋,便是天经地义。王朝兴衰,往往系于赋税轻重——轻了,国库空乏,难支军需、赈灾;重了,百姓不堪重负,易生祸乱。你想让农民不再交税,谈何容易?”

陈睿躬身道:“臣知道。赋税是国之根本,养兵、筑城、赈灾,哪一样都离不得。可臣总想着,若是有一天,地里的收成足够多,百姓手里的余粮足够吃,朝廷不用靠赋税也能运转,那该多好。

但臣以为,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就像这琉璃工坊,起初不过是想做出透亮的玻璃,如今却能盈利万贯,还能帮着稳住西域商路。若往后各行各业都能兴旺,国库自然充盈,未必非要靠农税。”

“哦?你倒说说,如何让各行各业兴旺?”李世民转过身,眼里带着几分探究。

“比如农具。”陈睿侃侃而谈,“若能造出更省力的犁、更快的纺车,农民一人便可种更多地,产出自然就多。”

他想起太平村丰收的稻田,想起曲辕犁、水车带来的改变,继续说道:“就像今年推广的新稻种,亩产比往年高了三成;还有曲辕犁,让农户能多种两亩地;水车省力,浇地快了,庄稼长得更旺。若是这些法子能传遍天下,让亩产再高一成、两成,百姓手里的粮食多了,就算交同样的税,日子也能宽裕些。

产出多了,即便少交些税,国库也未必亏空。再比如商路,西域的良马、香料,南洋的珠贝、药材,若能顺畅流通,商税便能填补农税的缺。还有工坊,琉璃、铁器、绸缎,做得越好,卖得越远,赚的钱便越多——这些钱流转起来,总能惠及更多人。”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恳切:“臣不是说眼下就要免掉农税,而是想朝着这个方向走。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让农、工、商相辅相成,让国库的进项不止依赖田亩,到那时,或许就能让农民卸下赋税的担子,安心耕种,衣食无忧。”

李世民沉默了许久,忽然笑道:“朕登基这些年,所求的不过是‘轻徭薄赋’,让百姓能喘口气,你却想着‘无税’,胆子不小。”

他虽话里带着调侃,但是确实郑重其事:“不过,你这梦想,倒也不是痴人说梦。就像你说的,粮食多了,根基就稳了。朕年轻的时候,见惯了饿殍遍野,那时只想着能让百姓有口饭吃就好;如今天下稍安,却也不敢想‘无税’二字。”

李世民走到舆图前,指着关中平原:“你在太平村种出了好稻子,在草堂村造出了好物件,都是在往这个梦想走。虽远,却不是没路。朕盼着有那么一天,哪怕朕看不到,后世子孙能看到,也算不负这天下百姓。

他转头看向陈睿,语气郑重了些:“只是路要一步一步走。你先把你的新稻种、新农具推得再广些,让更多农户多打些粮。朕呢,就先管好这赋税,能少征一分,就少征一分,让百姓能离你的梦想,再近一步。”

忽然长叹一声,拍了拍陈睿的肩膀:“好小子!朕这辈子,先前想着能平定突厥、安稳西域,便已知足。你这梦想,若能在后世实现,也算了却朕的心愿一样。”

他拿起案上的玻璃镇纸,对着光看了看:“朕给你记下这个梦想。往后你若能造出省力的农具,打通更远的商路,让工坊的盈利再多几分,便是在离这梦想更近一步。”

“臣定当尽力。”陈睿深深一揖,“臣相信,只要路是对的,哪怕慢些,总有抵达的一天。”

李世民望着殿外的天空,嘴角慢慢扬起:“好一个‘路是对的’。朕等着看,你这小子能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来。”

怎么赚钱,成了君臣两人讨论的话题,陈睿没有多说,只是说想到新点子,一定会禀报给陛下,让陛下来安排。

李世民听陈睿说有新点子会及时禀报,忍不住指着他笑:“你这小子,倒学会卖关子了。不过也好,省得朕日日惦记。”

他拿起账册,指尖在“净盈利一万零五百八十贯”那行字上敲了敲,“说起来,朕与你这般围着银钱算计,倒真像两个贪财的寻常商贾。”

陈睿躬身笑道:“陛下这是‘贪’天下之财,为的是让仓廪实、边疆安;臣是‘贪’工坊之利,为的是让手艺传、百工兴。同是‘贪’,却不是为了自家腰包,算不得真贪财。”

“你呀,总能把话圆得滴水不漏。”李世民放下账册,起身走到殿外,望着宫墙外连绵的坊市,“长安西市每日流水百万贯,若能让这些钱都活起来,多养些工坊,多开些商路,何愁国库不丰?只是这赚钱的法子,得合情合理,不能让百姓觉得朝廷与民争利。”

“陛下说得是。”陈睿跟在一旁,“就像这琉璃器,看着是稀罕物,实则能带动砂矿、木匣、运输等一串营生。往后臣若有新想法,定先琢磨透了——既得赚钱,又得让百姓沾光,还得让陛下用着安心,这才敢来禀报。”

李世民回头看他,眼里带着期许:“朕信你。上次你说的水车,果然省力,周边农户都来求着做,这便是既赚了钱,又利了民。往后多些这样的点子,比盯着琉璃器的利润强。”

“臣记下了。”陈睿点头,“其实臣最近在想,若是能把臣试种的棉花纺线、织布的法子再改进些,让棉布比麻布便宜,寻常百姓都穿得起,说不定也是桩大生意。”

“哦?棉布?”李世民想起太子说的怀德坊那片棉花地,“那东西絮软,做袄子确实不错,只是纺线费劲。你若能让棉布贱过麻布,百姓得谢你。”

“正打算让东子和惠婶试试改良纺车。”陈睿笑道,“若是成了,不仅能赚钱,还能让关中的棉花种得更多,农户又多一笔进项。”

李世民朗声大笑:“好!这桩生意朕准了!若是做成了,盈利分你三成,不用交国库。”

“陛下又取笑臣。”陈睿也笑,“臣哪敢私藏,自然是按规矩分润。”

李世民忽然道:“罢了,你且去琢磨你的新点子。朕这‘贪财’的皇帝,就等着看你这‘贪利’的县子,能折腾出多大动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