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七零:空间搬空仇家养崽崽 > 第213章 亿万黑金作贺礼,买批粮食掩耳目!

一到晚上,沈君兰就跟进入狩猎场似的,开始行动了。

她悄无声息地把精神力释放出去,这精神力就像一张大网,一下子覆盖了整座城市。这网巧妙地避开了那些光明正大的建筑,直接朝着那些藏污纳垢、充满罪恶和黑暗的地方扎了进去。

像赌场的后账房、俱乐部的地下密室,还有废弃工厂深处的办公室。

这些地方全是充斥着暴力、毒品和脏钱的窝点,在沈君兰的精神感知里,它们的位置清楚得就像看自己手掌上的纹路一样。

很快,她就锁定了一个首要目标。

是一个在这儿盘踞了好多年的意大利裔黑帮家族,这家族靠贩毒和暴力催收出名,行事特别嚣张,手上的血债多着呢。

他们的主金库,藏在一家高级意大利餐厅的地下酒窖深处。

一扇特别厚重的合金钢保险门后面,两个拿着霰弹枪的壮汉正靠着墙,脑袋一点一点地打瞌睡呢。

沈君兰的精神力穿透了钢板。

门后面,一捆捆百元美钞堆得歪七扭八的,散发着一股纸张、霉菌和血腥混合在一起的酸腐味儿。

沈君兰嘴角冷冷地翘了起来。

接着,她发动空间之力,这力量的波动特别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眨眼间,保险柜里堆积如山的现金,还有角落里散落的几枚硬币,在万分之一秒内一下子全没了!

原地就剩下空空的金属货架。

门外,其中一个打瞌睡的壮汉刚好换了个姿势,咂了咂嘴,对门里发生的这么大动静,一点儿都没察觉到。

成了。

而且,竟然这么容易。

沈君兰感受着个人空间里凭空出现的那堆现金,眼神里闪过一丝冰冷的快意。

这些在社会上为非作歹的黑帮,恐怕到死都想不明白,这世上居然有这么神奇的“零成本”抄家办法。

接下来的两个晚上,沈君兰就像一个效率超高的“黑帮财富清道夫”。

她的精神力顺着东海岸庞大的黑恶势力网络,开始了一场精准无比的“巡回表演”。

芝加哥、纽约、底特律……这些地方都没放过。

她就像一个在数据流里来去自如的顶级黑客,精准地“拜访”着一个个黑帮的核心据点。

墨西哥毒枭用来走账的现金安全屋?直接清空!

爱尔兰黑帮刚到手的军火交易巨款?没收!

飞车党一整个季度的毒品利润?不客气,收下了!

俄罗斯黑手党藏在暗处的洗钱中转站?连根端掉!

她目标明确得很,就盯着那些现金流大,而且安保系统在她面前跟没有一样的黑帮金库。

她手法干净利落,只拿现金。

至于那些珠宝、毒品、军火,她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在她的空间里,各种面额、沾着不明污渍的美元,堆成了好几座小山,那股雪茄、大麻、血腥和廉价古龙水混合的味道,浓得都快成实体了。

经过这几天的行动,小绿很快给出了统计结果:总额已经超过三亿七千万美元了!

这可是一笔能让任何国家都重视的巨额财富。

第三天黎明,风暴突然就爆发了。

在芝加哥,一个黑帮家族的教父发现金库被洗劫得一干二净,当场就把所有守卫都杀了,认定是死对头买通了内鬼,一场血腥的街头战争马上就爆发了!

在纽约,两个平时井水不犯河水的帮派,因为一笔本来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交易款同时没了,立刻就反目成仇,直接在街区上激烈枪战,死伤的人躺得到处都是!

在拉斯维加斯,那些没办法向上游毒枭交代的庄家,开始疯狂清理内部,枪声一整晚都没停过。

在洛杉矶,好几个帮派都接连被盗,脆弱的地下秩序彻底崩溃了,为了抢越来越少的地盘,陷入了不死不休的全面火并!

整个美国的地下世界,一夜之间就进入了“黑暗森林”模式。

刺耳的警笛声成了各大城市的主旋律,新闻头条全是黑帮火并的血腥画面。

FbI和各地警局忙得焦头烂额,完全搞不懂这场席卷全国的地下风暴是怎么回事,最后只能说是“黑帮内部因为经济不好,信任崩塌”导致的。

谁都想不到,这一切的幕后黑手,竟然是一个来自东方、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农业干部”,在两个晚上就完成了这场“精准金融净化”。

沈君兰决定对黑帮下手后,就启动了出发前就准备好的联络方案。几天前,当地华人商会和大使馆在一家老牌酒店的宴会厅一起办了一场商务酒会。水晶吊灯下,人们穿着漂亮,交谈声被舒缓的爵士乐包围着。沈君兰穿着一套得体的深色套裙,安静地站在角落里,就像一个来寻求合作机会的农业技术顾问。她眼神平静,却精准地扫过大使、参赞这些引人注目的人物,最后把目光落在了一位正在和侨领交谈的二等秘书身上。这秘书三十岁左右,戴着无框眼镜,气质内敛,负责和侨界联系事务,是那种在合影里会站在第二排的“低调人物”。

人群流动的时候,机会来了。沈君兰“不小心”和那位秘书擦肩而过,就在身体快要碰到的前一秒,她手腕轻轻一动,一方叠得整整齐齐的丝质手帕飘落在秘书脚边。秘书很有礼貌地弯腰捡起来,正要还给沈君兰的时候,对上了她毫无波澜的眼睛。沈君兰没说话,只是用口型无声地说了两个字:“为了它。”

秘书感觉手帕里有个极小的硬点,不仔细根本发现不了。他表情一点没变,很自然地把 手帕放进口袋,对沈君兰微微点了点头,就好像只是做了一件很绅士的小事,然后转身融入了另一群宾客中。

其实手帕里藏着一枚在薄纸片下的微缩胶卷点,肉眼看就像一个不起眼的小黑点。

一小时后,在中国驻美大使馆一间有铅衬、能防窃听的特殊办公室里。

那位戴着金边眼镜、气质儒雅的参赞,一脸严肃地通过一台高倍显微阅读器,看着投射出来的影像。那位二等秘书和一名安全主管在旁边垂手站着。影像上没有机密文件,只有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某个重点水利工程的奠基仪式旧址。照片下面,有一行手写的编码。

“是‘归雁’的信物。”安全主管声音低沉,说得很肯定。

参赞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知道“归雁”代表着什么。那是国家几十年前布下的一步暗棋,是只有在最关键时候才会被唤醒的最高级别海外关系。他马上通过电传打字机,向国内发了一份用最高级别密电码的核查请求。

等待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办公室里的空气好像都凝固了。终于,译电员送来一份刚破译的绝密回电,内容简短却有力:

“确认信号。启动‘归言’预案。授权甲级接触。”

参赞紧绷的肩膀稍微放松了一点。他拿起一份当天的《华盛顿邮报》,在分类广告版的一个角落圈出了一个位置。然后他拿起笔,写了一段话,交给秘书:“明天就用这个版式,连续刊登三天。”

第二天,沈君兰在一家街角咖啡馆里,仔细翻看着《华盛顿邮报》的分类广告。很快,她就找到了那条信息:“寻故人。王先生欲购长江旧景照片,题材不限。电:xxx - xxxx。”

“王先生”、“长江”,这就是她和组织约定的暗号。

三天后,在乔治城一家黎巴嫩人开的古董店里。

沈君兰在约定时间,从街角的一个公用电话亭拨通了那个号码,电话刚响一声就被接起来了,一个沉稳的男声只说了一个词:“进来。”沈君兰挂了电话,推开了对面古董店的门。

店里光线很暗,空气中弥漫着旧木头和灰尘的味道。那位参赞背着手,正在欣赏一尊清代的花瓶。他换了一件深色夹克,看起来就像一位对东方历史很有研究的普通顾客。

“我们已经确认了‘故人’的心意。”参赞没回头,声音平静地在安静的店里回荡,“请说明情况。”

“一笔资金。”沈君兰说得很简洁,声音压得很低,“三个亿美金,现金,大部分是旧钞。已经装在箱子和各种麻袋里了,现在存放在城郊一个安全的私人仓库。需要用最快的速度给国家买一批急需的农产品——大豆、棉花、小麦、玉米!别管花多少钱,越多越好!其中一份发给一家矿业公司当掩护。”

参赞慢慢转过身,透过金边眼镜,目光审慎又锐利。他想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感谢这位先生对祖国的信任。但是,这么多现金,没办法通过正常渠道转移。我们得想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

他往前走了一步,声音更低了:“从现在开始,你别再主动做什么了。明天中午十二点,到国会山下的联合车站,南侧的二号储物柜里会有新的指示。看完就销毁。之后,我们单线联系。”

沈君兰没想到会这么麻烦。接下来的日子,一场无声的“大戏”在华盛顿的各个角落上演。

按照储物柜里字条的指示,沈君兰会在特定时间,到不同的公用电话亭等着电话。电话那头的“王先生”会用简短的暗语下指令。

今天,她把几个沉甸甸的黑色运动包存放在一家电影院的寄存处,十分钟后,一个看报纸的男人慢悠悠地走过去,把包拿走了。

后天,她在一个工业区的路边,把五个看起来装着机械零件的箱子交给了一位开着破旧皮卡的拉丁裔司机。皮卡车门上印着一家根本不存在的“兄弟搬家公司”。

这些现金,就像一条被分成无数小段的溪流,悄悄地流进了国家在海外掌控的商业网络里。一部分通过合作的餐厅、洗衣店和小型贸易公司的现金流被“清洗”;另一部分通过香港的地下钱庄,很快就被换成黄金或者投到合法的海外投资项目里了。

当沈君兰把最后一个箱子交出去后,那位司机在离开前,从口袋里掏出一包没开封的“骆驼”牌香烟,放在她车座上,然后一句话没说就开车走了。这是他们约定的最后信号——任务完成,一路平安。

沈君兰平静地把那包烟扔到路边垃圾桶里。

考察行程的最后一天是自由活动。

团员们兴高采烈地冲进商场,抢购巧克力和时髦的牛仔裤。农业考察团的所有行程就这么结束了。在杜勒斯国际机场,沈君兰拖着简单的行李箱,随着人群登上了回中国的航班。从头到尾,她再也没进过大使馆,也没再听到“王先生”的声音。

从舷窗望出去,夜幕下的美国大陆慢慢远去。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但一笔足以影响某些领域格局的巨额资金,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了祖国。

同伴们还在兴奋地展示自己买的东西,讨论着这趟带薪“公费旅游”的见闻。

沈君兰靠着舷窗,看着那片越来越小的北美大陆,嘴角悄悄露出一丝没人注意的微笑。

飞机钻进云层,在万丈霞光中,朝着东方平稳飞去。

机舱里,考察团的农业专家们还在热烈讨论着这次考察的收获,畅想着怎么把学到的技术用到祖国的田野上。

没人知道。

在这趟看起来平平淡淡的考察行程里,他们身边这位最安静的“沈干部”,给这个正努力发展的国家,带回了真正能奠定未来世界格局的关键东西。

那可不是几项技术,也不是几台机器。

那是一个工业强国崛起必不可少的“入场券”,是钢铁与火焰的象征。

用黑帮的钱,买美国的粮。

这趟“农业考察”,收获满满。

而这一切,才仅仅只是个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