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联邦总部战略指挥中心,空气凝重得如同液态金属。环形主屏幕上,代表维度守护者活动的能量图谱正以令人窒息的方式演化——不再是之前那种试探性的涟漪,而是如同精密手术般的规则修改。
“西格玛-7扇区,维度跃迁功能完全失效。”监测员的声音干涩,“不是技术故障,是底层空间结构被修改了——跃迁所需的时空曲率条件不再成立。”
星尘站在指挥台前,面色冷峻:“影响范围?”
“整个扇区,半径三百光年。十七个 inhabited 星系,四十二个前哨站,全部被困。”技术主管快速汇报,“常规亚光速航行仍可工作,但跨星系旅行已成不可能。”
这仅仅是开始。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里,联邦如同陷入一场无声的噩梦。守护者的“净化”并非狂暴的毁灭,而是精准到令人恐惧的规则重塑。
在伽马维度,电磁相互作用强度被微妙调整。所有精密电子设备瞬间失灵,不是损坏,而是基础物理规律变化使得它们的设计原理不再成立。文明倒退回蒸汽时代水平,只因守护者认为他们的科技树“过于危险”。
德尔塔维度的海洋星球遭遇更诡异的改变——强核力被轻微削弱。结果令人毛骨悚然:所有物质的原子结合变得松散,海洋开始缓慢“蒸发”,物质界线的模糊让实体存在本身变得不确定。守护者似乎在测试物质的稳定性极限。
最令人不安的是发生在卡帕殖民地的“时间纯度”事件。当地居民报告时间流动变得“不均匀”——某些区域时间加速,某些减速,形成时空马赛克。一个孩子上午玩耍的草坪,下午已过去数十年而荒芜;一栋建筑东翼正在腐朽,西翼却崭新如初。守护者在重新定义时间本身的连续性。
“这不是攻击,”林栀在紧急会议上平静地说,手腕上的星石散发着稳定的微光,“这是编辑。就像程序员修改代码库,画家调整画布底色。”
秦屿眉头紧锁:“目的是什么?如果守护者认为我们是‘污染’,为什么不直接清除?”
“因为它在评估,”林栀的目光扫过全场,“每一个修改都是一个测试用例。它在观察我们如何应对基础规则的变化,这比单纯毁灭更能揭示一个文明的本质。”
话音未落,新的危机爆发——这次是直接针对新生星核。
守护者并未攻击星核本身,而是在地球轨道附近创建了一个“规则隔离区”。任何从星核发出的能量,在穿过该区域时都会发生不可预测的畸变。原本温和的滋养能量,可能突然变得具有破坏性,或者完全消散为无意义的热噪声。
“它在切断我们与星核的有效交流,”星尘震惊地看着数据流,“不是用武力,而是用规则。”
新生星核试图调整自身输出以适应新规则,但守护者的修改持续变化,如同一个无限复杂的密码锁。星核发出的能量越来越难以被地球技术安全接收和利用。
更精妙的是,守护者似乎在学习。每一次联邦尝试适应规则变化,开发出新的技术应对方案后,守护者就会进行针对性调整,让新方案迅速失效。就像一个老师不断出更难的题,测试学生的极限。
“它在测量我们的适应速度和创造性极限。”联邦首席科学家沮丧地得出结论。
社会影响开始显现。维度网络时断时续,能源供应不稳定,甚至日常重力都可能出现微小波动。人们开始生活在不确定中,不知道明天醒来物理定律是否还会一样。
恐慌悄然蔓延。尽管联邦尽力维持秩序,但基础规则的变化动摇了文明的根基。一些极端教派开始兴起,宣称守护者是神来净化宇宙,呼吁主动“回归原始”。
在这片混乱中,林栀保持着异常的平静。她大部分时间待在江州大学那座经过特殊加固的实验室里,通过星石默默感知着规则变化的模式。
“妈妈,”小月亮不安地拉着她的衣角,“世界变得好奇怪...月亮不喜欢。”
林栀轻轻抱住女儿:“世界在变化,月亮。但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变化。”
她注意到一个微妙的现象:并非所有人都同等受到规则变化的影响。有些人似乎能更快适应,甚至无意识中“预测”到某些规则变化。这些人往往是之前与新生星核有过深度共鸣的人。
电竞社的成员们表现尤其突出。在一次局部重力反转事件中,他们不仅迅速适应,甚至开发出了一套利用反向重力进行移动的新技巧。
“就像游戏里的机制突然更新,”李铭浩在报告中写道,“菜鸟会抱怨,高手会适应,顶尖玩家会利用新机制开发新战术。”
这个发现让林栀若有所思。她通过星石向新生星核发送了一个简单问题:“规则变化是否有模式?”
回应不是语言,而是一段复杂的频率波动。林栀静心解析,逐渐理解:守护者的规则修改并非随机,而是遵循某种更高阶的“元规则”——一种关于如何改变规则的规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