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电竞联赛总决赛的狂热气氛,如同实质的岩浆,在学生活动中心内沸腾、喷发。巨大的环形观众席上座无虚席,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口号声、以及解说到破音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几乎要掀翻屋顶的音浪。炫目的聚光灯在舞台上疯狂扫动,将台上隔音比赛房内选手们紧绷的侧脸映照得忽明忽暗。
空气灼热,弥漫着汗水、兴奋和一种近乎燃烧的集体荷尔蒙气息。
在这片沸腾的喧嚣中心,江州大学电竞社的队员们正与他们的最终对手——上一届的全国冠军“冠亚战队”,在虚拟的战场上展开殊死搏杀。巨大的全息投影悬浮在舞台中央,实时渲染着游戏内激烈的战况:魔法光效炸裂,子弹轨迹横飞,英雄的身影在刀光剑影中交错、倒下、又重生。
比赛已然进入白热化的最终局。双方比分胶着,任何一次微小的失误都可能直接葬送整场比赛,乃至整个赛季的努力。
顾言坐在主操作位上,额头青筋暴起,汗水浸透了队服后背,嘴唇紧抿,全部心神都灌注在屏幕和键盘鼠标之上,嘶吼着指挥队友走位和集火。整个电竞社的命运,仿佛都压在了他剧烈敲击的指尖。
而在舞台下方,靠近道具箱和线路接口的昏暗角落,与这沸腾热血格格不入的,是蜷缩在一张破旧折叠椅上、似乎又一次陷入沉睡的林栀。
她歪着头,鸭舌帽的帽檐压得极低,几乎遮住了整张脸,只露出一个瘦削苍白的下巴。一件过于宽大的电竞社替补队服外套松松垮垮地套在她身上,更显得她形销骨立,与环境脱节。她怀里抱着那个屏幕碎裂的战术平板,平板连接着一根不起眼的、接入旁边一堆复杂交换机设备的网线。
在所有人眼中,她依旧是那个被社长顾言不知为何硬塞进后勤组、却只会添乱和睡觉的古怪“关系户”。甚至有几个负责灯光的学生会干部路过时,对她投去嫌弃和不满的目光,低声议论着“这种时候还能睡着”、“真是废物”。
无人知晓,在那低垂的帽檐之下,林栀的双眼睁着,瞳孔深处没有丝毫睡意,只有一片冰冷的、高速流转的数据荧光。
平板的屏幕是暗的,但她通过直接神经反馈接入的虚拟界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刷新着!
她的意识仿佛被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
一部分意识,如同最精密的雷达,监控着电竞社独立服务器承受的恐怖数据洪流。全国直播带来的海量访问请求、游戏数据的实时同步、直播信号的编码推送……这一切正常的流量,此刻成了她最好的掩护。她小心翼翼地引导着其中一部分冗余数据,将其编织成一道致密的、不断变化的数据迷彩,覆盖着她真正的操作。
另一部分意识,则如同潜伏在暗流下的毒蛇,跟随着陆琛提供的临时密钥,悄然接入了校园网的核心路由节点。她的“指尖”在虚拟的防火墙和访问规则上轻盈舞动,按照与陆琛达成的危险协议,开始精心编制虚假的网络活动数据包。
这些数据包被巧妙地伪装成源自校园各处(图书馆、实验室、甚至是一些教职工宿舍区)的异常访问请求,它们的目标指向一些无关紧要的内部服务器,但访问模式却刻意模仿着某种高阶黑客的试探行为,并在关键处留下一些似是而非、足以误导分析算法的错误协议特征。
这是极其危险的舞蹈。她必须在制造足够多的“噪音”干扰“清洗者”监控系统的同时,确保这些假动作不会被对方的核心算法识破,更不能留下任何能被反向追踪到她或陆琛的痕迹。这需要对她从未接触过的“清洗者”安全协议有着超乎常人的直觉和理解力。
而最后一部分,也是最核心的意识,正全力应对着来自比赛本身的、隐藏的威胁!
正如她所料,“清洗者”并未放过这个绝佳的测试机会。他们果然渗透了比赛网络!
全息投影中,战况激烈。每当“冠亚战队”陷入劣势,他们的选手操作总会出现极其细微却关键的异常提升——反应速度快了毫秒级、技能预判精准到像素、资源计算毫无误差……仿佛有无形的“上帝之手”在幕后进行着微调修正!
这种修正并非明目张胆的开挂,而是巧妙地利用游戏机制和网络延迟,混杂在选手本身的高水平发挥之中,极难被赛事系统检测判定。但落在林栀的感知中,那一道道异常精准的指令流,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虫般清晰可见!
对方在利用这场比赛,测试某种基于神经反应预测的辅助算法!这技术,与那台地下抽取意识机器的工作原理,隐隐同源!
她的任务,就是在不直接破坏比赛公平性(那会立刻暴露她自己)的前提下,进行反向干扰。
当异常指令流试图提升“冠亚战队”某个选手的狙击枪预判精度时,她的意识便如同幽灵般切入,在数据包传输的毫秒之间,注入极其微弱的、针对该选手硬件设备ID的特定频率抖动干扰,导致其鼠标在关键时刻产生几乎无法察觉的微小漂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