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社活动室里的喧嚣和热血,如同潮水般被隔绝在身后。林栀重新将自己浸入校园那看似慵懒、实则暗藏机锋的日常洪流之中。
她依旧顶着那头乱糟糟的狗啃短发,穿着那身宽大不合身的运动服,踩着那双看起来随时要散架的旧运动鞋,耷拉着眼皮,如同梦游般穿梭在教室、食堂、图书馆(只在门口晃悠)和宿舍之间。每一个动作都精心计算过,完美复刻着那个“开学第一天就祈求睡到毕业”的废材形象。
课堂是她最佳的伪装场所。趴在最后一排,脸埋在臂弯里,呼吸均匀绵长,仿佛外界的一切知识灌输都与她无关。教授们早已习以为常,偶尔投来恨铁不成钢或彻底无视的目光。同学们则或窃笑,或鄙夷,或完全当她不存在。
然而,在那看似深沉的“睡眠”之下,她的意识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
战术平板被她巧妙地伪装成一个破旧的电子词典,放在桌角。屏幕裂纹被一张磨砂膜覆盖,减弱了反光,看起来更不起眼。平板通过极其隐蔽的蓝牙连接着她自制的一个微型信号中继器(藏在笔袋里),中继器则如同贪婪的触须,悄然汲取着教室里的无线网络信号。
她的感知,透过这脆弱的电子桥梁,无声地漫溢出去,融入校园庞大的数据网络之中。
电流的嗡鸣,数据包的奔流,无线信号的交织……这一切在她脑中构建起一个庞大而透明的数字地图。她避开主流流量,如同一个技艺精湛的刺客,游走在网络的阴影缝隙之中。
她的目标明确:追踪那些异常的信号源,分析其模式,找到其源头。
很快,她有了发现。
学生会和校网络中心的数据交换频率和流量,远超正常行政管理和校园网维护的需求。大量加密数据包在特定时段涌向校外几个陌生的IP地址,这些地址的注册信息和物理位置都经过了层层伪装,但跳转模式带着某种熟悉的、属于“清洗者”的冰冷效率感。
更有趣的是,她捕捉到一些极其短暂的、定向的异常扫描脉冲。这些脉冲并非漫无目的地搜寻,而是精准地指向几个特定区域:校史馆的某个加密资料库、几位资深教授(研究方向涉及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的私人服务器、甚至……是她所在宿舍楼的网络接入点。
他们不仅在监控,还在有目的地寻找着什么。是在寻找“星轨”或“钥匙”的更多线索?还是在排查可能存在的、像霍华德那样的隐藏抵抗者?
林栀不动声色,继续着她的“假寐”,指尖在平板边缘极其轻微地移动,如同弹奏一首无声的钢琴曲,引导着她的探测程序,避开对方的防御节点,尝试反向追踪那些脉冲的最终目的地。
过程如同在雷区跳舞,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准的控制。好几次,对方的主动防御系统几乎要触碰到她的探测触须,都被她以毫厘之差巧妙避开,留下一些看似随机网络噪声的痕迹。
就在她全神贯注于数字世界的暗战时,现实的涟漪也悄然荡至身边。
这天的《高等数学》课上,她照例占据最后一排的角落“酣睡”。课间休息时,嘈杂的人声和移动的桌椅声也未能将她“吵醒”。
直到一个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力量的声音在她旁边响起:“林栀同学?”
林栀的“睡眠”呼吸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随即她像是被突然惊醒般,肩膀猛地一颤,茫然地抬起头,睡眼惺忪地看向来人。
学生会会长陆琛,正站在她的课桌旁。他穿着一身熨帖的白色衬衫和深色长裤,身姿挺拔,脸上带着惯有的、无可挑剔的温和微笑,眼神却如同深邃的湖,平静之下难以见底。
“陆……会长?”林栀缩了缩脖子,眼神躲闪,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和怯懦,完美演绎了一个被大人物突然关注而感到惶恐不安的差生。
“看你睡得很熟,是不是最近没休息好?”陆琛的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目光却似乎不经意地扫过她桌角那个“电子词典”和平板电脑形状的轮廓,“学生会有负责联系后勤,宿舍方面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没……没有。”林栀低下头,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就是……就是容易困……”
“要注意身体。”陆琛笑了笑,仿佛只是例行公事的关心,“对了,最近学校网络系统在升级,可能会有些不稳定。如果遇到什么奇怪的网络问题,或者看到什么异常弹窗之类的,记得及时向网络中心报告,或者直接告诉我也可以。”
他的话语听起来像是正常的提醒,但林栀却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试探意味。“异常弹窗”、“网络问题”——这几乎是在直指她可能在进行的黑客行为,只是用了一种极其委婉的方式。
“哦……好……”林栀一副完全没听懂、只是被动应承的样子,眼神依旧茫然。
陆琛看着她这副模样,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探究,但脸上的笑容不变:“那就好。不打扰你休息了。”他点了点头,优雅地转身离开,走向前排几个正在讨论问题的学生干部,很快融入了他们的交谈之中,仿佛刚才只是偶然路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