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 > 街角回响,人生彻悟

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 街角回响,人生彻悟

作者:惯看秋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8 10:04:34

“后来呢?”我追问着,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口袋里的打火机,金属外壳的凉意透过布料渗进来,却压不住心里窜起的燥热。

老赵灌了口二锅头,酒液顺着嘴角往下淌,他用袖子胡乱擦了擦:“后来啊……后来就没见过了。大概是黄皮子家出事之后,他就没再来过。说起来也怪,他天天在那儿蹲点,黄皮子家的保姆都见过他好几回,跟黄皮子说了,黄皮子还派人去撵过,可那老头跟泥鳅似的,一看见人过来就溜,转个弯就没影了,跟长在那片儿似的。”

老陈在旁边敲了敲烟杆,烟灰簌簌落在脚边的青砖上:“怕是跟黄皮子有仇吧。这一带谁不知道黄皮子的底细?早年发家那阵子,手上沾没沾血都说不准,结下的仇家能从巷头排到巷尾。只是没想到,来寻仇的是这么个不起眼的老头。”

我没接话,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堵得慌。原来陈建国不仅设了局,还亲自去盯着黄皮子家的动静,他是在等一个结果,还是在等一个同归于尽的机会?想起他眼角那道浅浅的疤,在路灯下泛着青白的光,那大概不是天生的,是被生活的棱角硬生生划出来的。

“林老板,你打听这个干啥?”老赵眯起眼打量我,“你认识那老头?”

“不认识。”我连忙摇头,端起老陈递来的凉茶喝了一口,试图掩饰语气里的慌乱,“就是听着稀奇,随便问问。”

老陈笑了笑,露出没剩几颗牙的牙床:“林老板是文化人,不懂我们这些底层人的恩怨。这世上啊,好多事说不清道不明,就像黄皮子,当年多风光,谁能想到老了老了,栽在自己儿子手里?”他顿了顿,往巷口瞥了一眼,“不过话说回来,那老头也怪可怜的,有次我看见他蹲在垃圾桶旁边,捡别人剩下的盒饭吃,手里还攥着个空酒瓶子,跟个孤魂似的。”

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五万块,他大概没舍得花在自己身上。那些“懂行的”人或许分走了大半,剩下的可能都用在了打听消息、蹲点守路上,他自己依旧啃着干馒头,捡着别人的剩饭,就为了看黄皮子摔得粉身碎骨。

“对了,”老赵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前几天黄皮子家不是被催债的堵门吗?我路过的时候,看见那老头就蹲在对面的树底下,手里拿着个打火机,打了好几次都没打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黄皮子家的大门,那眼神……啧啧,跟要吃人似的。”

打火机……我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那个刻着“平安”的打火机。原来那天在公园,他的打火机真的坏了,他就是用那样一个打不着火的玩意儿,在寒风里蹲了一天又一天,盯着仇家的门,心里烧着一团不灭的火。

“后来催债的把黄皮子家的玻璃砸了,黄皮子那婆娘哭得跟杀猪似的,他儿子缩在屋里不敢出来,黄皮子自己在医院打电话叫人,结果没人敢来帮忙——以前跟他称兄道弟的,现在都躲得远远的。”老赵说得兴起,又喝了口酒,“那老头就一直蹲在那儿看,直到催债的走了,他才慢慢站起来,往公园的方向走,走几步回头看一眼,跟完成了啥大事似的。”

我沉默地听着,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闪过陈建国在公园长椅上啃馒头的样子,在黄皮子家对面树底下蹲守的样子,在催债的砸门时死死攥着坏打火机的样子。他不是在复仇,他是在给自己心里的那口气找个出口,给那些被黄皮子坑害的人讨个说法,哪怕这个说法来得这么狼狈,这么凶险。

“林老板,你咋不说话了?”老陈推了推我,“是不是觉得这些事太糙,听着不舒服?”

“不是。”我摇摇头,声音有点发哑,“就是觉得……不容易。”

“可不是嘛。”老陈叹了口气,“谁活着容易啊?王老板当年做的口水麻鸭,那叫一个香,街坊邻居谁不夸?结果呢?被黄皮子坑得连祖传的卤料方子都卖了,临死前还惦记着那口锅。李老板更不用说,以前在街口开五金店,人老实得很,谁赊账都答应,最后被黄皮子卷走了货款,老婆跟人跑了,儿子也不认他,落得个断腿的下场。”

他磕了磕烟杆,眼神飘向远处:“那老头啊,说不定就是替这些人出头的。只是这出头的代价太大,弄不好就把自己搭进去了。”

我站起身,从口袋里掏出几张钱放在桌上:“老陈,老赵,今天的酒钱我付了。我还有事,先走了。”

“哎,林老板,不用……”老陈想把钱推回来,被我按住了。

“拿着吧。”我笑了笑,“就当……就当我请两位老哥喝杯酒,听个故事。”

走出巷子的时候,晚风更凉了,吹得人脖子后面发紧。巷口的路灯忽明忽暗,把我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像个找不到方向的魂。我没直接回家,而是绕到了街心公园。

长椅上空空如也,垃圾桶旁边干干净净的,连片落叶都没有。我在长椅上坐下,深秋的夜已经带着霜气,木头椅子凉得刺骨,像坐在冰窖里。远处传来几声狗吠,接着又归于寂静,只有风吹过树林的声音,呜呜咽咽的,像谁在哭。

我从口袋里掏出那个刻着“平安”的打火机,打了一下,火苗“噌”地窜了起来,橘红色的光在黑暗里跳动,映得指尖发亮。不知道陈建国现在在哪,他的打火机换了吗?他是不是也像我这样,在某个角落里,看着一点火苗,想着那些过不去的坎,那些放不下的人?

突然想起他那天把银行卡还给我时,眼里的光。那不是复仇成功的狂喜,也不是大仇得报的释然,而是一种……空落落的平静,像一场大火烧完之后,只剩下一地灰烬,风一吹就散了。

他大概也不知道,复仇之后该干什么吧。支撑他活下去的那口气泄了,心里的那团火灭了,剩下的日子,该怎么过呢?

我在长椅上坐了很久,直到打火机里的油烧完了,再也打不出火,才站起身往家走。路过老陈的杂货铺时,灯已经灭了,只有巷口的路灯还亮着,像只昏昏欲睡的眼睛。

接下来的日子,生活仿佛又回到了正轨。工作室的新项目进展顺利,小周天天哼着小曲跑前跑后,老王的高血压稳定了不少,再也没在工地上跟人吵过架。我按时上下班,晚上陪女儿写作业,周末带妻子去逛公园,一切都平静得像一潭死水,可我知道,水底藏着漩涡。

偶尔路过黄皮子家别墅附近,会下意识地往树底下看,空荡荡的,只有几片枯黄的叶子在地上打转。听说黄皮子已经从医院出来了,头发白了大半,背也驼了,再也没开那辆宝马,天天骑着辆破自行车去菜市场买菜,见了谁都点头哈腰,跟以前判若两人。他儿子据说去了南方,再也没回来过。

有人说这是报应,大快人心;也有人说,看他现在那模样,有点可怜。我没什么感觉,就像看一个陌生人的故事,开头很热闹,中间很狗血,结尾很平淡。

直到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去郊区的建材市场考察,路过一个工地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工装,正背着一袋水泥往楼上走,佝偻着背,每走一步都很吃力,军绿色的布料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勾勒出嶙峋的骨头。

是陈建国。

我的车在路边停下,看着他一步一步地爬上脚手架,背影在灰蒙蒙的天空下缩成一个小小的黑点。他没穿军大衣,头发剪得很短,露出的额头很亮,眼角的疤在阳光下看得更清楚了。

他好像瘦了点,也黑了点,但走起路来很稳,不像以前那样总带着点摇晃。

我在路边站了很久,看着他把水泥袋卸下来,拿起旁边的水壶猛灌了几口,然后抹了把脸,又转身往下走,准备去背下一袋。他的动作很熟练,显然已经在这里干了很久。

我没有上前打招呼,发动车子慢慢离开。后视镜里,他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工地的尘土里。

或许这样最好。他不再是那个蹲在公园长椅上喝闷酒的醉汉,不再是那个盯着仇家大门的复仇者,他变回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工,靠力气吃饭,靠汗水活着,心里的那团火灭了,却燃起了另一簇更安稳的火苗——那是生活的火苗,不烈,却能暖着日子。

年底的时候,工作室办年会,小周非要拉着我去庙里烧香,说求个来年顺顺利利。庙里的香火很旺,烟雾缭绕中,我看见一个穿军大衣的身影在香炉前跪拜,背影很熟悉。

我走过去,果然是陈建国。他手里拿着三炷香,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把香插进香炉,转身时看见了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他的笑容很淡,眼角的疤被皱纹挤得变了形,却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林老板。”

“你也来烧香?”

“嗯。”他点点头,“工地放假了,过来拜拜,求个平安。”

“回老家吗?”

“回。”他往庙门口看了一眼,“买了明天的票,村里的老房子修好了,能住人了。”

“挺好。”

我们站在香炉旁边,看着来来往往的香客,谁都没再说话。烟雾飘过来,带着淡淡的檀香,呛得人眼睛发酸。

过了一会儿,他从怀里掏出个东西递给我,是那个刻着“平安”的打火机。

“这个,还给你。”他说,“用不上了。”

我没接:“你留着吧,图个吉利。”

他看着我,看了很久,然后把打火机重新揣回怀里,像藏着个宝贝:“那……我走了。”

“嗯,路上小心。”

他朝我鞠了一躬,还是弯得很低,然后转身往庙门口走。军大衣的衣角在人群里一闪一闪的,像一面褪色的旗帜。

我站在原地,看着他走出庙门,走进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再也找不到了。

那天的阳光很好,透过庙顶上的琉璃瓦,在地上洒下一片金光。我对着佛像拜了拜,没求什么,就想谢谢它,让那些该过去的都过去了,让那些想开始的都能开始。

回家的路上,小周在车里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说来年要接更大的项目,要给员工涨工资,要带大家去旅游。我听着,偶尔应一声,心里却很平静。

或许生活就是这样,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复仇,也没有那么多恰到好处的报应。更多的时候,是像陈建国这样,带着一身的伤,在尘埃里挣扎,在角落里等待,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找到一个出口,把心里的那口气吐出来,再重新拿起工具,继续往前走。

而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他路过的时候,递上一杯水,一个打火机,一点微不足道的善意,让他知道,这世上还有人愿意相信,公道或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生活或许很糟,但总有值得期待的地方。

年后开春,我收到一个包裹,寄件人地址是乡下的一个小村庄,没有名字。打开一看,是一包晒干的茶叶,用粗布袋子装着,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是歪歪扭扭的字:“自家种的,尝尝。”

我泡了一杯,茶叶在水里慢慢舒展,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喝在嘴里,有点苦,却回味甘甜。

那天下午,我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早点摊冒出的白汽,像一缕缕扯不断的棉絮,在春风里慢慢散开。远处的街心公园,梧桐树抽出了新的绿芽,在阳光下闪着光。

我知道,那个穿军大衣的身影不会再出现在长椅上了,但他留下的那点星火,会像这春天的绿芽一样,在心里慢慢生长,然后蔓延开来,照亮往后的每一个日子。

因为我们都在等,等一个公道,等一个安稳,等一个能让自己挺直腰杆活下去的理由。而这个理由,有时就藏在街角的一声叹息里,在茶馆的一段闲聊里,在陌生人递过来的一个打火机里,在那包带着泥土气息的茶叶里。

它很轻,却能扛起千斤重的生活;它很小,却能照亮整个黑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