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 > 茶余闲话,人真性情

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 茶余闲话,人真性情

作者:惯看秋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8 10:04:34

月光透过葡萄藤的缝隙,在茶桌上织出一张细碎的银网,那些光斑随着风轻轻晃动,像撒了一地会动的碎银子。李哥正说着本分人的心安,说他们夜里睡觉连呼噜都打得比别人踏实,老张忽然想起什么,猛地拍了下大腿,竹椅被震得吱呀作响:“说起来,我老家村里还有个叫王二柱的,也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说话嗓门大得能惊飞树上的鸟,可全村人都护着他,比护着自家娃还上心。”

“这王二柱有啥故事?听着就带劲。”小李往前凑了凑,手里的茶杯都忘了放下,眼里的好奇像被点燃的火苗,映着灯光闪闪发亮。他在城里待久了,见惯了说话拐弯抹角的人,总觉得这种大嗓门的实在人,身上藏着数不清的趣事儿。

“他是个种庄稼的好手,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子,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手心的老茧比鞋底还厚。”老张呷了口茶,茶梗在杯底轻轻翻滚,他慢悠悠道,语气里带着对乡邻的熟稔,仿佛王二柱此刻就站在茶室门口,正扛着锄头往家走,“这人没啥别的本事,就是实在得像块地里的老石头。春天播种,他比谁都下力气,天不亮就扛着犁下地,把土翻得匀匀的,像揉过的面团,种子播得深浅都一样,用尺子量似的;秋天收割,他从不贪别人半分便宜,就算自家的麦子被风吹得掉在别人家地里,他也会蹲在地上一粒一粒捡起来,用衣角兜着送回去,嗓门洪亮得能让半个村子都听见:‘张婶,你家地头这把麦子是俺家的,风刮过去的,给你送回来!’”

“有年夏天,村里下大雨,跟瓢泼似的,下了整整一天一夜,河沟里的水涨得跟小山似的,把李寡妇家的菜地冲得稀里哗啦,刚长起来的黄瓜、茄子漂了一地。王二柱在自家地头看排水,远远瞅见了,啥也没说,扔下手里的铁锹就往李寡妇家跑,扛着锄头就去帮着挖排水沟。那泥水里全是杂草和碎石子,他一锄头下去,泥水溅得满脸都是,跟个泥人似的,一忙活就是大半天,浑身湿透了也不在意,裤脚都在滴水。李寡妇要留他吃饭,擀了面条还卧了俩鸡蛋,他大手一挥,嗓门比天上的雷声还响:‘嫂子你别忙活,这点活不算啥!你一个人拉扯俩孩子不容易,俺有力气,多干点应该的!’说完扛着锄头就走,背影在雨里看着特厚实。”

小王听得笑了,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去,暖乎乎的:“这嗓门,估计隔着二里地都能听见吧?但听着就暖心,比那些甜言蜜语中听多了。”他想起自己合租的室友,平时说话客客气气的,可背地里总偷用他的洗发水,相比之下,王二柱这大嗓门里的真诚,简直像冬日里的太阳。

“可不是嘛。”老张点头,指节在桌面上轻轻敲着,像是在打拍子,“他说话直来直去,有时候听着像吵架,可没人真往心里去。有次村主任想把村里的集体林地承包给外地老板,说能给村里搞点创收,其实谁不知道,那老板是他远房亲戚,给了他不少好处。王二柱在村民大会上第一个站起来,手里还攥着个没啃完的窝头,嗓门高得震得祠堂的梁木都嗡嗡响:‘这林地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埋着俺们王家的祖坟,咋能随便给外人?俺们庄稼人靠啥活?不就靠这山、这地,春天采点蘑菇,冬天砍点柴火吗?给了外人,俺们喝西北风去?’”

“他这话一出口,好多人跟着附和,张叔说‘二柱说得对,这林地不能动’,李大爷拍着桌子喊‘村主任你要是敢签合同,俺们就去镇上告你’,最后村主任脸涨得通红,只好作罢。事后有人偷偷跟二柱说‘你这是顶撞领导,就不怕他给你穿小鞋?’他梗着脖子,脖子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嗓门更大了:‘俺说的是理!他要是做得对,俺咋会反对?做得不对,俺就得说!他要是敢给俺穿小鞋,俺就再在大会上喊,让全村人都评评理!’”

李哥端着茶杯,指尖在温热的杯壁上慢慢滑动,若有所思:“老实人说话大声,是因为他们说的是心里话,是公道话,不怕别人听,也不怕别人传。他们没想着要讨好谁,也没想着要得罪谁,只是把该说的话说出来,心里才舒坦,跟吃饱了饭打个饱嗝似的自然。不像有些人,话到了嘴边要绕三个圈,说出来还得留半句,累不累?”

“反观那些有权有势的,说话轻声细语,可每句话都跟打哑谜似的,得让人猜半天,猜不对还得倒霉。”小李接过话茬,语气里带着些不以为然,他想起自己前公司的经理,就觉得一肚子气,“我前公司有个部门经理,姓赵,三十多岁就爬到那个位置,据说靠的是跟领导‘处得好’。平时说话总是笑眯眯的,声音软得像棉花,可谁都怕他,办公室里他一咳嗽,连掉根针都能听见。有次部门聚餐,在个挺高档的饭店,一个实习生刚毕业,不懂规矩,多喝了两杯,红着脸说‘赵经理,上次那个项目,要是按我说的方案,说不定能省点钱,还能提前两天完成’。”

“赵经理当时没说啥,就笑着拍拍实习生的肩膀,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值得鼓励。’可第二天一上班,那实习生就被调到后勤部了,说是‘轮岗锻炼,熟悉公司业务’,明眼人都知道是被穿小鞋了。后勤部啥活?搬资料、修打印机、给领导订外卖,跟他专业八竿子打不着。”小李撇撇嘴,把茶杯往桌上一放,发出轻微的声响,“就因为一句话,至于吗?可他就怕别人觉得他‘听不进意见’,更怕这实习生的话传到大领导耳朵里,说他‘决策失误’,所以先下手为强,把人打发得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

“这种人,活得跟惊弓之鸟似的,风吹草动都能吓破胆。”小王叹了口气,他想起表哥单位的事,就觉得好笑又无奈,“我表哥在机关单位上班,说他们单位有个副局长,姓刘,五十多岁了,头发都白了一半,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纸、刷新闻,一个字一个字地抠,生怕哪里有政策变动,自己没跟上趟,被人说‘思想落后’;下班前还要把当天的文件再核对三遍,签字的时候笔都要握不稳了,怕签错个字留下把柄,影响退休待遇。有次他母亲生病住院,挺严重的,医生说最好家属陪着,他都不敢请长假,就请了三天假,白天去医院待俩小时,下午赶紧回单位,怕这期间有人‘趁虚而入’,把他分管的那块工作抢走,把他的位子给占了。”

“有次表哥跟他汇报工作,说上次会议的纪要整理好了,随口提了句‘就是上次那个会议记录,好像漏了点内容,不过都是些无关紧要的,我已经补上了’,他当时脸就白了,手里的茶杯都差点摔了,赶紧让人把原始记录找出来,戴着老花镜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确认没啥大问题,才松了口气,后背的衬衫都湿了一片,还跟表哥说‘以后有啥问题早点说,别拖着,万一被人拿去做文章,麻烦就大了’。其实就是个参会人员的签到顺序记错了,他却怕得不行,总觉得有人想借这点小事整他,夜里都睡不好觉。”

我听着,想起以前在新闻里看到的那些官员,台上讲话意气风发,挥着手势说要“为民服务”,台下却惶惶不可终日,抽屉里藏着存折,手机里删着聊天记录,怕被查、怕被举报、怕东窗事发。他们住着大house,开着豪车,可连个安稳觉都睡不好,枕头底下都得放着安眠药,说到底,还是心里不干净,手里不敞亮,就像揣着块烫手的山芋,扔了舍不得,拿着又烫得慌。

“有权有势的人,最怕的就是‘翻旧账’。”李哥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点感慨,他见过不少这样的人,表面风光,内里煎熬,“他们往上爬的路上,难免做过些违心的事、亏心的事,可能是踩了别人上去,可能是拿了不该拿的钱,当时可能靠着权势压下去了,没人敢说啥,可心里总留着疙瘩,像埋了颗地雷,怕哪天被人翻出来,一溃千里,连带着祖宗八代都被人骂。就像背着个炸药包走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人点燃引线,每走一步都提心吊胆。”

“我老家镇上有个前镇长,姓孙,当年为了搞政绩,要建个开发区,强拆了好几户村民的房子,说是‘为了集体利益’,可给的补偿款连买半间小平房都不够,有户人家的老太太哭着跪在他办公室门口,他都没露面,让保安给架走了。后来他靠着这个‘政绩’升了职,调到县里去了,按理说该高枕无忧了,可他每年都要偷偷回镇上看看,戴着口罩,跟做贼似的,给那几户被拆的村民送点东西,塞点钱,有时候是一桶油,有时候是两袋米,就怕他们记恨,哪天联合起来捅到上面去,把他的乌纱帽掀了。”

“有次他在镇上的菜市场碰到个当年被强拆的老汉,那老汉就看了他一眼,没说话,背着菜篮子走了,他愣是吓得好几天睡不着觉,托人打听老汉是不是要去告状,是不是联合了其他人。后来听说那老汉就是觉得他面熟,根本没认出来是当年的孙镇长,你说这叫啥?这就是做了亏心事,怕鬼敲门啊,自己吓自己。”

老张听得直摇头,拿起茶壶给大家续上茶,茶汤在杯里打着转:“这活得也太憋屈了。你说他们费尽心机争权夺利,图个啥?图个每天提心吊胆,吃饭都得盯着别人的脸色?图个半夜被噩梦吓醒,梦见警察来抓他?还不如王二柱,种着自己的三亩地,吃着自己种的粮食,说话大声点咋了?没人算计他,没人惦记他,睡得香,吃得甜,天不亮就下地,太阳落山就回家,日子过得跟钟表似的准,踏实。”

“王二柱后来咋样了?日子过得还好不?”小李好奇地问,他挺喜欢这个大嗓门的老实人,总觉得好人该有好报。

“过得挺好啊,比谁都滋润。”老张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他儿子有出息,大学学的农业技术,毕业没留在城里,回村里开了个农产品合作社,把他种的那些绿色蔬菜、小米、花生啥的,通过网络卖到城里去,还搞了个‘二柱家的地’牌子,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在镇上都开了分店。他呢,每天还是扛着锄头下地,只是现在不用那么累了,儿子不让他干重活,他就侍弄侍弄小菜园,图个自在。村里谁家有事喊一声,他还是第一个到,嗓门依旧洪亮:‘啥事?俺来帮忙!’”

“上次我回老家,还见着他了,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跟人下棋,下得满头大汗,输了就拍着大腿喊:‘你这步棋赖皮!刚才不算,重来重来!’嗓门大得半个村子都听得见,可周围的人都笑哈哈的,没人跟他计较,还故意让着他,让他赢两盘,看他乐得像个孩子似的。他媳妇在旁边纳鞋底,笑着骂他‘多大岁数了,还跟个毛头小子似的’,他就嘿嘿笑,不还嘴,那场面,看着就暖心。”

茶室里的灯光温柔地洒在我们身上,像裹了层薄棉被,茶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带着点淡淡的兰花香。我们聊着王二柱的坦荡,聊着那些有权有势者的惶惑,忽然觉得,人生在世,活得真实比活得风光更重要,就像穿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那些镶金戴银的鞋子,看着好看,磨不磨脚,只有脚清楚。

老实人说话大声,是因为他们活得真实,不用伪装,不用掩饰,心里想啥就说啥,像山间的泉水,清澈见底;有权有势的人活得谨慎,是因为他们被**裹挟,不得不戴上面具,步步为营,像走在钢丝上,生怕一步踏错,粉身碎骨。前者或许没那么多财富和地位,却拥有最宝贵的安稳和自在,夜里睡觉不用锁门,跟邻居打招呼不用琢磨措辞;后者看似拥有了一切,却被困在自己编织的牢笼里,不得自由,连笑都得看场合,累不累?

“其实啊,人这一辈子,就像这杯茶。”李哥端起茶杯,示意我们看,茶叶在水里浮浮沉沉,最后还是一片一片沉到杯底,舒展着叶片,“茶叶在水里浮浮沉沉,最后还是要沉到杯底,才能泡出最醇厚的味道。人也一样,不管爬得多高,挣得多厚,最后还是要回归本心。本心干净,活得就踏实,喝口白开水都觉得甜;本心污浊,活得就煎熬,吃山珍海味都像嚼蜡。”

“王二柱那样的老实人,就像杯里的浓茶,看着普通,褐色的,没啥好看的,可喝着却暖心暖胃,能解乏;那些有权有势却活得惶惶不可终日的人,就像加了太多糖精、色素的饮料,看着花哨,五颜六色的,可喝多了只会让人觉得腻,甚至恶心,还伤胃。”

夜色越来越深,公园里的虫鸣声此起彼伏,蟋蟀在草丛里唱,青蛙在水沟里叫,像是在为我们的闲聊伴奏,热闹又亲切。茶桌上的茶换了一泡又一泡,从龙井换成了普洱,味道从清爽变得醇厚,又渐渐淡了下去,可我们心里的感悟却越来越深,像泡开的茶叶,慢慢舒展。

或许,生活的真谛从来都不复杂:做个老实本分的人,说真话,做实事,不害人,不亏心。就算说话大声点,直爽点,偶尔得罪人,又有何妨?至少活得敞亮,睡得安稳,不用怕别人找事,不用怕旧账被翻,走在路上腰杆都挺得直。

而那些总想着算计别人、贪恋权势的人,就算一时风光,住豪宅开名车,也终究会被自己的**所累,活得疲惫又惶恐,就像背着沉重的壳的蜗牛,爬得慢,还随时可能被壳压垮。

离开茶室的时候,月光已经铺满了回家的路,白花花的一片,像铺了层霜。我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又大又圆,清亮得能看清上面的影子,忽然想起王二柱在田埂上劳作的身影,光着膀子,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汗珠顺着脊梁骨往下淌,滴在土地里,还有他洪亮的嗓门在田野间回荡,喊着“老婆子,回家吃饭喽”。那声音里,没有算计,没有恐惧,只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土地的虔诚,像一首朴素的歌。

或许,这就是最动人的生命底色——真实、坦荡、充满力量。就像这杯里的茶,历经冲泡,味道或许会淡,但依旧保持着本真的味道,在岁月里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人回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