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 > 茶香漫延,往事一程

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 茶香漫延,往事一程

作者:惯看秋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8 10:04:34

老唐走后,茶室里的光线越发柔和,夕阳的金辉透过葡萄藤的缝隙,在桌面上投下晃动的光斑。我们几个端着茶杯,一时都没说话,心里还萦绕着他讲的那些故事,像是泡在茶里的茶叶,沉沉浮浮,滋味悠长。

老张率先打破沉默,用手指敲了敲桌面(带着些感慨):“说真的,老唐这族爷,我越想越觉得不简单。你想啊,从战场上九死一生回来,又经历了那么多波折,换作一般人,早就心灰意冷,只顾着自己过安稳日子了。可他倒好,还能把全村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尤其对孩子们,那真是掏心掏肺。”

小李点头附和:“可不是嘛,就说那个考清华的孩子,复读四年,换作谁家老人,可能都觉得‘这孩子太犟,不值得’,但老支书愣是咬牙支持。这种魄力和耐心,现在真少见。”

我抿了口陈皮火龙果茶,那清甜的味道里似乎多了些沉甸甸的东西:“我最触动的是他把军功奖状绑在腰上那段。那不仅仅是护身,更是一种对信念的坚守吧?就算被冤枉,被批斗,他心里那点对国家、对荣誉的敬畏,从来没丢过。”

小王忽然笑了笑(眼神里带着点向往):“说起来,我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我们村有个老猎户,无儿无女,脾气古怪,但每次我放学晚了,他总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坐着,见我来了,就从怀里掏出个烤得焦香的野兔腿塞给我。那时候不懂,现在才明白,有些人的好,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地方。”

“对,就像老唐说的,饿了去族爷家找鸡蛋煎着吃。”老张接话道,“这种不带任何功利心的照顾,才最让人记一辈子。”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自行车铃声,清脆地穿过暮色。我们抬头望去,只见一个中年男人推着自行车朝茶室走来,车后座绑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他走到离我们不远的桌子旁坐下,从包里拿出个搪瓷缸,冲了杯浓茶,咕咚咕咚喝了两口(脸上带着赶路的疲惫,却透着股精神劲儿)。

许是听到我们聊起乡村旧事,他侧过头朝我们笑了笑:“几位老哥是在聊老家的事?听着就亲切。”

老张热情地招呼:“是啊,刚听一位老乡讲了些村里老辈人的故事。你也是从乡下出来的?”

“可不是嘛,”中年男人擦了擦额头的汗,“我老家在山那边的李家庄,离这儿几百里地。今天来城里办事,顺道在这儿歇口气。”他指了指自己的搪瓷缸,“还是喝不惯城里的茶,总觉得不如家里的粗茶有味道。”

“那你可来对了,”小王笑着说,“我们刚听了个特别感人的故事,是关于一位老支书的,当年在村里帮了不少孩子读书,还……”

他话没说完,中年男人眼睛一亮(猛地坐直了身子):“老支书?帮孩子读书?你们说的是不是唐姓的老支书?是不是当年在朝鲜战场待过,腰上缠过军功奖状?”

我们几个都愣住了,老张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难道你认识?”

中年男人激动地拍了下大腿(声音都有些发颤):“何止认识!那是我亲大伯啊!就是老唐说的那位族爷!我小时候经常听我爹念叨他的事,说他这辈子没享过福,净为别人操心了。”

这可真是太巧了,我们几个又惊又喜,连忙让他坐下,小李还给他续了些热水:“快说说,你大伯还有啥故事?我们刚才听老唐讲了不少,正觉得没听够呢。”

中年男人端起搪瓷缸喝了一大口,平复了下情绪(眼神里泛起怀念的光):“我大伯啊,这辈子干的好事,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就说他当村支书那阵子吧,村里的路全是泥路,一到下雨天就没法走,孩子们上学得光着脚踩泥坑,深一脚浅一脚的,好多孩子因此耽误了课。我大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顿了顿,像是在回忆当时的场景(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那时候村里穷,没钱修路。他就自己带着工具,每天天不亮就去修路,挖石头、填泥土,一个人干得满头大汗。村里人看他年纪大了还这么拼,都不好意思了,纷纷拿着工具来帮忙。他就给大家鼓劲:‘路修好了,孩子们上学方便,将来走出大山,咱村才有盼头!’”

“就靠全村人一锄头一铲子,硬是把村里的路修得平平整整。我现在还记得,路修好那天,孩子们在上面跑着跳着,比过年还高兴。”中年男人笑着说,眼里满是温暖的回忆。

老张感慨道:“这才是真正为村民办实事啊!不像现在有些干部,就知道喊口号。”

“可不是嘛。”中年男人点点头,“他不光修路,还在村里办起了夜校。那时候好多村民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出去办事处处碰壁。我大伯就把自己家的堂屋腾出来,白天种地,晚上就教大家认字、算账。他自己的文化也是在部队学的,教起人来特别有耐心,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一笔一划地写。”

他说起夜校的事,语气里带着些自豪(嘴角微微上扬):“我娘就是在夜校认识的字,后来还能给在外打工的我爹写信呢。那时候夜校可热闹了,屋里坐不下,就把桌子搬到院子里,点上煤油灯,黑压压一片人,跟着我大伯念‘人、口、手’,那声音,能传到半里外去。”

我听得入了神,想象着当年那个场景:昏黄的煤油灯下,一群朴实的村民跟着一位老者认真识字,空气中飘着泥土和煤油的味道,那该是多么温暖而有力量的画面。

“那你大伯自己的孩子呢?”我忍不住问(心里有些好奇,他对别人的孩子那么上心,对自己的孩子又会是怎样)。

提到自己的堂兄弟姐妹,中年男人的语气低沉了些(眼神里掠过一丝复杂):“我大伯有一儿一女,我堂哥和堂姐。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大伯把工资都贴补给了村里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却过得很清苦。堂哥想买本字典,说了好几次,我大伯都没舍得买,后来还是用自己熬夜编竹筐换的钱给他买的。”

“堂姐更是早早地就辍学了,在家帮着干活、带弟弟妹妹,就为了让堂哥能安心读书。我大伯心里愧疚啊,好几次半夜里偷偷抹眼泪,说对不起孩子。但堂姐从不抱怨,总说‘爹是为了村里好,我懂’。”

说到这儿,中年男人叹了口气:“后来堂哥也考上了大学,学的农业,毕业后回了县里的农业局,专门研究怎么改良土壤、提高粮食产量,也算继承了我大伯的心思,想让家乡的土地多打粮食。堂姐则嫁在了本村,守着我大伯和大伯母,把家里照顾得妥妥帖帖。”

小李听着,眼眶有些湿润:“真是不容易,对别人的孩子倾尽所有,对自己的孩子却亏欠那么多。这心啊,得有多宽才能装下这么多人。”

“我大伯常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村里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中年男人说(语气里带着深深的敬意),“他对乡邻的好,真是渗透到骨子里的。就说村里有个孤寡老人,姓王,腿有残疾,走路不方便。我大伯就每天去给他挑水、劈柴、做饭,一照顾就是十几年,直到老人去世。”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雪下得齐膝盖深,我大伯踩着雪去给王大爷送吃的,路上不小心滑倒了,摔断了胳膊。可他第二天还是忍着疼,让我爹扶着他去看王大爷,怕老人没人管饿着。”

我们几个都沉默了,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酸酸的,又暖暖的。老张拿起茶壶,给每个人都续上茶,轻声说:“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善啊。”

中年男人喝了口茶,继续说道:“我大伯不光对人好,对村里的一草一木也特别上心。村头有棵老槐树,据说有上百年了,枝繁叶茂的,夏天是村里人乘凉的好去处。有一年刮台风,树被吹得歪歪扭扭,眼看就要倒了。我大伯急得不行,冒着风雨组织大家用绳子拉、用木头撑,硬是把树保住了。”

“他说这树是村里的念想,看着它,就像看着村里的老辈人,不能让它倒了。后来他还专门请人给树做了加固,每年都亲自去给树施肥、修剪枝叶。现在那棵老槐树还好好的,枝繁叶茂的,夏天的时候,村里的孩子们还在树下做游戏呢。”

暮色渐浓,茶室里的灯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笼罩着我们,也笼罩着那些流淌在话语里的往事。中年男人又跟我们讲了很多老支书的故事:他如何顶着压力,把村里的荒地开垦出来种果树,让村民多了份收入;他如何调解邻里纠纷,让吵架的两家人重归于好;他如何在洪水来临的时候,第一个跳进水里,带领大家筑堤防洪……

每一个故事都那么平凡,却又那么动人,就像老支书亲手种在地里的庄稼,朴实无华,却滋养着一方人。

“说起来,我小时候也受过大伯的恩惠。”中年男人忽然笑了笑(眼神里带着些孩子气的回忆),“那时候我嘴馋,总想吃糖,但家里穷,哪有闲钱买。我大伯就把自己领的补助攒下来,买些水果糖,偷偷塞给我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他总说‘孩子吃点甜的,心里亮堂’。”

“有一次我发高烧,昏迷不醒,村里的医生束手无策,说要赶紧送镇上的医院。可那时候是半夜,又下着大雨,山路不好走。是我大伯,背着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镇上跑,跑了十几里地,把他累得差点虚脱。到了医院,医生说再晚点就危险了。现在想起来,我这条命,都是大伯给的。”

说到这儿,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抬手擦了擦眼角):“我大伯走的前几年,身体已经不太好了,走路都需要人扶着,但他还是每天拄着拐杖,在村里转一圈,看看谁家有困难,谁家的庄稼长得怎么样。他总说‘只要我还能动,就不能不管村里的事’。”

“他走的那天,天气特别好,蓝天白云的。全村人都来了,好多在外工作的、上学的,都特意赶回来送他最后一程。我堂哥在葬礼上说,我大伯这辈子,没给家里留下啥值钱的东西,就留下了一箱子的奖状和村民们送的感谢信。但在我们心里,他留下的东西,比啥都金贵。”

茶室里静悄悄的,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虫鸣声。我们几个都没说话,默默地喝着茶,心里被这些故事填满了。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串联起来,就是一个人伟大的一生。

过了好一会儿,小王才轻声说:“这样的人,就像一盏灯,照亮了一个村子,也温暖了几代人。”

“是啊,”中年男人点点头,“现在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盖了新学校、新医院,修了柏油路,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走泥路了。每次回去,看着村里的变化,我就觉得,这都是我大伯当年盼着的样子。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村里的人都记得他,都学着他的样子,互相帮衬,把村子建设得更好。”

夜色越来越深,公园里的人渐渐少了,只有我们这一桌还亮着灯,茶香袅袅,话语轻轻。中年男人看了看表,站起身:“不早了,我该回去了,家里人还等着呢。今天能在这儿碰到你们,听你们说起我大伯,真是太巧了,也太高兴了。”

我们起身相送,老张握着他的手说:“今天能听到你讲这些,是我们的福气。你大伯的故事,我们会记在心里的。”

“谢谢你们。”中年男人笑着点头,推着自行车朝公园门口走去,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里。

茶室里只剩下我们几个,灯光下,茶杯里的茶汤泛着温润的光。老张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今天这一下午,真是没白过。喝了茶,听了故事,心里敞亮多了。”

“是啊,”小李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远,其实啊,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就是这些默默付出、心里装着别人的普通人。”

我看着窗外的夜色,心里想着老支书,想着那些在岁月里闪光的往事。或许,这就是生活的味道,像一杯浓茶,初尝苦涩,回味却甘甜悠长;也像那些平凡的人们,看似普通,却用一生的坚守,书写出最动人的篇章。

我们收拾好茶具,慢慢走出茶室。晚风拂过,带着些凉意,却也带着茶香和青草的气息。远处的路灯亮着,像一颗颗温暖的星子,照亮着回家的路。

“以后有空,还来这儿喝茶吧。”老张说。

“好啊,”我和小李、小王异口同声地应道。

或许,我们还会遇到老唐,遇到那个中年男人,或许还会听到更多关于老支书、关于家乡、关于那些温暖往事的故事。而那些故事,就像这弥漫在空气中的茶香,会一直萦绕在心头,提醒着我们,这世间,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感动。

夜色温柔,茶香不散,往事的余温,在心底缓缓流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