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十五章 报名点卯识风云 闲步街头闻赌局
考前最后三日,赵文渊先生决定亲自带着陈彦和赵修远前往清河县衙礼房,办理县试报名手续。这既是必要的流程,也是让弟子提前感受考场氛围、熟悉环境的重要一环。
清晨,师徒三人乘坐马车,从赵府出发,前往县城。一路上,赵文渊神色平静,但眼神中透着几分郑重。陈彦和赵修远则既兴奋又有些紧张,毕竟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正式踏入科举的门槛。
马车驶入清河县城,街道上人来人往,比平日似乎更加热闹了几分。不少穿着儒衫、头戴方巾的读书人模样的青年、少年,在家人或书童的陪伴下,行色匆匆,方向大多也是朝着县衙而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混合着墨香、尘土以及隐约兴奋的气息。
途中,不时有相识的人与赵文渊打招呼。
“文渊兄!许久不见,别来无恙?”一位身着绸缎长衫、气度不凡的中年文士拱手道。
赵文渊下车还礼,含笑应答:“原来是德明兄!托福,一切安好。今日带两个不成器的弟子来报名,凑个热闹。”
那德明兄目光扫过陈彦和赵修远,尤其在年纪明显偏小的陈彦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惊异,笑道:“文渊兄过谦了!能得你亲自引领,必是俊才!这位小友想必就是近来名声在外的陈彦吧?果然少年英气,不同凡响!预祝二位贤侄此番高中!”
“承德明兄吉言。”赵文渊谦和回应,又寒暄几句方才告别。
没走多远,又遇一位老者,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见到赵文渊,甚是热情:“赵老弟!你也来了!好好好,今年有你的弟子下场,这县试定然增色不少!”
“刘老安好!晚辈岂敢当此谬赞,带他们来见识一番罢了。”赵文渊态度恭敬。
老者捋须笑道:“诶,过谦了过谦了。老夫听闻你这位小弟子陈彦,不仅读书聪慧,还颇有仁心善举,乃我清河佳话。此番下场,必是案首的有力争夺者啊!”
陈彦连忙躬身行礼,口称“前辈过奖,小子惶恐”。赵修远也紧随其后行礼。
一路行来,类似的情景发生了数次。赵文渊在清河县士林中人缘颇佳,声望也高,加之陈彦近两年因肥皂生意和“神童”之名,以及赵修远作为赵家公子的身份,使得他们这一行颇为引人注目。不少人都对陈彦这个年仅十一岁的考生投来好奇、审视甚至略带质疑的目光,但碍于赵文渊的面子,口中多是称赞与祝福。
终于来到县衙前的广场。这里早已人山人海,喧闹异常。广场一侧设了临时报名点,几张长桌后排着几条蜿蜒的长龙,挤满了前来报名的考生和陪同的家人、仆役。考生年龄参差不齐,有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老童生,也有像陈彦这般满脸稚气的少年郎,更多的是二十岁上下的青年。空气中混杂着汗味、墨汁味以及各种方言口音的嘈杂声,场面颇为壮观。
赵文渊并未去排队,而是带着二人径直走向报名点旁边一处相对清静些的廊下。那里站着几位身着官服或便服、气度俨然的人,正在交谈。为首一人,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目光炯炯,身着七品鸂鶒补子官服,正是清河县令周文正。
周县令一眼便看到了赵文渊,脸上露出笑容,主动迎了上来:“文渊兄,你可算来了!本官方才还念叨,今年县试,若少了你赵氏门下的佳作,岂不失色不少?”
赵文渊连忙上前几步,躬身行礼:“学生赵文渊,拜见县尊大人!大人公务繁忙,还亲临报名现场,体恤士子,实乃我县学子之福。”陈彦和赵修远也赶紧跟着行弟子礼。
周县令虚扶一下,笑道:“文渊兄不必多礼。”他的目光随即越过赵文渊,直接落在了陈彦身上,脸上的笑容更加温和亲切,甚至带着几分熟稔,
陈彦连忙再次躬身:“小子陈彦,拜见县尊大人。大人日理万机,竟还记得小子,小子惶恐。”
“哈哈,怎能不记得?”周县令抚掌一笑,对身旁的赵文渊及几位属官说道:“诸位有所不知,去年夏日酷暑,本官正为征发民夫修缮官道之事忧心,生怕民夫中暑出事,有伤天和。正是这位陈彦小友,帮助本官制作藿香正气粉,大大减少了中暑之患,使得工程得以顺利完工,未出一例伤亡!此事,本官一直记在心里。陈彦小友虽年幼,却已心怀黎庶,惠及乡里,实乃难得!”
周县令这番话,声音不小,引得周围不少人都侧目看来,眼中露出惊讶和赞许之色。原来这孩童不仅聪慧,还曾为县政出过力,解过难题!这可比单纯的“神童”之名,更令人高看一眼。
赵文渊也含笑补充道:“大人过誉了。彦儿不过是偶得古方,举手之劳,能对大人安民恤役有所助益,是他的荣幸。”
周县令点点头,看向陈彦的目光满是欣赏:“年纪轻轻,便知学以致用,体恤民情,此乃读书人的根本。好,很好!本官愈发期待你此番在考场上的表现了。望你能沉心静气,将这份聪慧与仁心,化为锦绣文章。”他又看向赵修远,勉励道:“修远亦是青年才俊,望你兄弟二人同心协力,考出好成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