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十七章 雏鹰试翼入深山 绝境求生砺真功
春去秋来,寒暑易节。转眼间,陈彦和石头跟随清尘道长习武已有一年光景。
这一年里,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日凌晨的筋骨打磨从未间断,下午的武艺练习也雷打不动。陈彦的剑法,已从最初的生涩笨拙,变得有模有样,一招一式间,隐隐有了几分灵动与沉稳;而石头的“破军拳”和短棍技法,更是练得虎虎生风,力道刚猛,等闲两三个壮汉已近不得身。两人的身体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个头窜高了一截,肩膀宽阔,肌肉结实,目光锐利,精气神十足,再也不是当初那两个略显单薄的少年模样。
然而,清尘道长看着两个进步神速的弟子,心中却清楚,真正的武艺,绝非仅仅是在平坦安全的院子里对着空气练习。招式练得再熟,若无实战的磨砺,若无在险恶环境中求生应变的本能,终究是纸上谈兵,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
这一日,练功结束后,清尘道长将陈彦和石头叫到跟前,神色严肃地说道:“彦儿,石头,你二人随我习武已满一年,基础招式已熟,筋骨也强健不少。但武艺之道,在于‘用’而非‘练’。闭门造车,终难成大器。”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远处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的西山深处,继续说道:“为师打算,带你们进入西山深处,进行为期一月的野外生存历练。不靠家中供给,全靠自己寻找食物、水源,应对山林中的各种危险。唯有在真正的绝境之中,才能激发潜能,将所学融会贯通,明白何为‘武’之根本。你们,可敢一试?”
深山生存一个月?
此言一出,不仅陈彦和石头愣住了,一旁闻讯赶来的陈家人更是大惊失色!
“什么?进山一个月?还是深山里头?不行!绝对不行!”张桂娘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脸色煞白,一把拉住陈彦的胳膊,声音带着哭腔,“彦儿才多大?那深山老林里,有狼有熊,还有毒蛇虫蚁,万一……万一出点什么事,可叫娘怎么活啊!”她简直不敢想象儿子在那种地方待上一个月会是什么样子。
祖母王氏也急得直跺脚,拉着清尘道长的衣袖,苦苦哀求:“道长!道长!使不得啊!彦儿是读书的苗子,将来要考状元的!怎么能去那种地方冒险?石头也是个好孩子,可不能让他们去遭这个罪啊!要是缺什么吃的用的,咱们家给准备,要多少有多少,何必非要去山里受罪呢?”
陈满仓和陈延峰等人虽然没说话,但脸上也写满了担忧和犹豫。山里确实危险重重,让两个孩子进去一个月,实在太冒险了。
面对家人的强烈反对,清尘道长面色平静,并未辩解,只是将目光投向了陈彦和石头。他知道,这道坎,需要他们自己来过。
陈彦心中也是波涛汹涌。深山生存?这在前世,可是只在电视里看过的极限挑战。危险是必然的,但师父说得对,真正的本领,需要在实践中锤炼。他看着母亲和祖母焦急担忧的面容,心中不忍,但一股渴望挑战、渴望突破的冲动,却在他胸中燃烧起来。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母亲和祖母面前,握住她们的手,语气坚定而温和地劝道:“娘,奶奶,你们别担心。师父既然提出此法,必然有他的道理,也会护我们周全。孩儿习武一年,自觉长进不少,但正如师父所言,若只在院中练习,终究是花架子。男儿志在四方,岂能因惧险而止步?此次进山,正是检验所学、磨砺意志的绝佳机会。况且,有师父带领,有石头相伴,我们定会小心谨慎,平安归来。请你们相信孩儿!”
石头也上前一步,挺起胸膛,朗声道:“老夫人,夫人,你们放心!石头就算拼了性命,也一定会保护好公子!绝不让公子受一点伤害!”
陈彦又看向祖父和父亲,眼神中充满了恳求与决心。陈满仓看着孙子那日益坚毅的眼神,想起他这一年来的刻苦和成长,再想到清尘道长确非寻常人,最终长叹一声,对张桂娘和王氏道:“好了,孩子们长大了,有自己的路要走。有道长在,想必……想必无大碍。就……就让他们去吧。”
当家的发了话,张桂娘和王氏虽然依旧万分不舍和担忧,但也知道阻拦不住,只能含着眼泪,一遍遍地叮嘱要注意安全,早点回来。
安抚好家人,第二天,陈彦又向赵举人告假。他将缘由说明后,赵举人抚须沉吟片刻,竟也未加阻拦。他深知自己这个弟子天赋异禀,心志不凡,绝非池中之物,文武兼修或许真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他只是叮嘱道:“山中险恶,万事小心。功课不可全然荒废,每日需温习片刻,保持心境清明。一月之期,望你平安归来,学业更进。”
一旁的赵修远听得两眼放光,跃跃欲试,扯着陈彦的袖子小声道:“师弟,带上我呗?我也想去山里见识见识!”
赵文渊瞪了他一眼,斥道:“胡闹!你师弟是去历练,你去添什么乱?安心在家读书!”赵修远顿时蔫了下去,只能羡慕地看着陈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