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九章 稚子仁心惠乡里 寒冰生财启新途
夜幕低垂,繁星点点。陈家小院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道谢的乡亲,终于恢复了宁静。白日的喧嚣与荣耀仿佛还萦绕在梁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满足而又略带疲惫的温馨。
陈彦却没有立刻入睡,他站在院中,仰头望着浩瀚的星空,白日里乡亲们那一张张充满感激、写满沧桑却因希望而焕发光彩的脸庞,依旧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们粗糙的大手,朴实的语言,以及那几乎要溢出来的真挚情感,深深地触动了他。
他拥有前世的记忆,深知知识和技术的力量。硝石制冰之法,对他而言或许只是一个小技巧,但对于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乡亲们来说,却可能是一条活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自己一家如今生活渐稳,甚至有了些许积蓄,但独善其身并非他的追求。既然有能力,为何不让这“奇迹”惠及更多人呢?
想到这里,他转身走进了祖父陈满仓的房间。
房间里,油灯如豆。陈满仓正坐在炕沿上,就着灯光吧嗒着旱烟袋,脸上带着卸下重担后的轻松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看到孙子进来,他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彦儿,还没睡?今天累坏了吧?”
“爷爷,我不累。”陈彦走到祖父身边坐下,小脸上带着认真的神色,“爷爷,我看着今天叔伯婶娘们那么高兴,心里头既高兴,又觉得……觉得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哦?”陈满仓放下烟袋,有些惊讶地看着孙子,“你想做什么?”
“爷爷,您看,咱家不是会制冰吗?”陈彦说道,“这大夏天的,冰在镇上、县里可是稀罕物,有钱人家都愿意花钱买。我想着,咱们可以便宜些卖冰给村里的叔伯们,让他们挑了冰,去镇上或者县里卖。哪怕只是赚些辛苦钱,也能贴补家用,买些油盐,扯块新布,日子总能好过些。总比光指着地里那点出息强。”
陈满仓听完,愣了好一会儿。他借着昏黄的灯光,仔细端详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孙子。这孩子,明明个头还不到自己胸口,脸上还带着未褪尽的稚气,可说出的话,想的事,却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七岁孩童的范畴,甚至比许多大人都要深远、周到。
他想起了孙儿配制神奇药散,想起了他面对县令时的从容不迫,想起了他拒绝重赏时那句“为善不欲人知”……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骄傲,有欣慰,更有一种深深的感动。这孩子,心肠是热的,是向着这片土地和这些乡亲的。
他伸出粗糙的大手,用力揉了揉陈彦的头发,声音有些哽咽:“好孩子……好孩子!你能有这份心,想着这些叔伯乡亲,爷爷……爷爷心里头暖和!比喝了蜜还甜!咱们老陈家,出了你这样的子孙,是积了大德了!”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斩钉截铁地说:“这事是好事!大好事!明天一早,爷爷就去找你族长太爷爷说!咱们陈家沟,是该有点新活路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陈满仓便起身,仔细收拾了一番,径直去了村中老族长的家。
老族长年纪大了,起得早,正在院子里活动筋骨。见到陈满仓这么早过来,有些意外:“满仓啊,这么早,有事?”
陈满仓恭敬地行了个礼,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族长叔,是有个天大的好事,想跟您商量。”
“哦?啥好事?莫非是县尊大人又有什么赏赐下来了?”老族长笑着问。
“不是赏赐,是比赏赐更长远的好事。”陈满仓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却难掩激动,“是我家彦儿,他……他除了会配药,还有一门本事,能在夏天里造出冰来!”
“造冰?”老族长闻言,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失笑道,“满仓,你这说的是什么胡话?大夏天的,又不是寒冬腊月,哪来的冰?莫非是昨日高兴,酒还没醒?”
陈满仓早知道族长会不信,也不着急,耐心解释道:“族长叔,千真万确!起初我也不信,可彦儿当着我们全家人的面,用一些叫‘绡石’的石头粉,真的就变出了冰块!上次延峰和延岳去服役,带去的那些降暑的冰屑,就是这么来的!您要是不信,可以把上次跟延峰他们一同去服役的陈老六、张铁柱他们叫来问问,他们都亲眼见过,也用过!”
见陈满仓说得如此笃定,还搬出了证人,老族长将信将疑,但还是让人去把陈老六和张铁柱叫了来。
两人一来,听明白缘由,立刻激动地作证:
“族长爷爷,满仓哥说得一点不假!那冰,凉飕飕的,冒白气,是真的!”
“是啊!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含一小块在嘴里,那叫一个舒坦!要不是彦哥儿的冰和药,我们哪能全须全尾地回来?”
听着两人七嘴八舌、绘声绘色的描述,老族长的脸色从怀疑变成了震惊,又从震惊变成了激动!他猛地站起身,因为动作太急,身子晃了一下,幸亏陈满仓眼疾手快扶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