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 > 第275章 河北暗子

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 第275章 河北暗子

作者:半路徒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8:34:42

大殿之内,檀香袅袅。

方才由征北将军张辽紧急送达,来自魏将朱灵的投诚信,已在重臣手中传阅完毕。

信件辗转于指尖,带来的不仅是黄河对岸一员宿将的归附,更是一个可能撬动整个北方战局的战略支点。

明王波彦高踞王座,目光如炬,缓缓扫过阶下每一位臣子的面容,将他们的沉吟、权衡与瞬间闪过的精光尽收眼底。

他身体微微前倾,手指在紫檀木扶手上轻轻敲击了一下,打破了沉寂,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如何?诸卿都看完了。这东郡北岸,要不要?”

这句话问得直接,却重若千钧,仿佛掷地有声的巨石,在每个人心中激起涟漪。

话音未落,一道清朗而充满自信的声音便已响起。

刚从南郡风尘仆仆赶回阳翟述职的周瑜,迅速出列,深施一礼。

他归顺明国以来,虽屡有建树,但自觉相较于徐庶、郭嘉等早早追随波彦的旧臣,所立之功仍显不足,心中常怀一股急于证明自身价值的锐气。此刻,正是他展现韬略、奠定地位的良机。

“大王,”周瑜声音洪亮,条理清晰,“此乃天赐良机,不可错失!然则,接收东郡北岸,绝非眼下此刻应为之事。”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同僚,最终坚定地落回波彦身上,“大王定下的休养生息之策,施行尚不及一年,国力、民力正在复苏,此乃根基,万不可因一时之利而动摇。”

“此时若大张旗鼓接纳朱灵,无异于将锋芒直指袁绍咽喉,必使其惊惧反扑,重启战端,则我朝积蓄之力将毁于一旦。”

他话锋一转,指向悬挂于侧壁的巨幅舆图:“臣之见,当先行厚赏朱灵,赐予其显赫官职,使其感恩戴德,心甘情愿为吾明国潜伏于北岸,成为一颗嵌入魏国心脏的暗钉。待到明国准备万全,誓师北伐之日,再启用此子。”

“届时,凭借其接应,吾大军可在水军协助下悄然渡河,神不知鬼不觉直扑邺城!此乃奇兵之策,关键在于出其不意。”

周瑜越说越是激昂,手指虚点地图上的邺城位置:“只要攻其不备,一举拿下邺城,则魏国中枢崩溃,群龙无首,必然大乱。即便一时难以攻克,若能将其重重围困,亦可吸引魏国各路援军来救。”

“吾军则以逸待劳,凭借大王麾下虎狼之师与精良装备,将来援之敌一一歼灭于野!一旦魏国野战精锐尽丧,其余郡县传檄可定,再回师攻打已成孤城的邺城,则事半功倍,所费代价将大大降低!”

他的战略视野并未止步于河北,而是继续向西延伸:“邺城一下,河北震动,大王便可立即飞檄传令司州、凉州早已枕戈待旦的十余万将士,挥师攻入曹操控制的北地、上郡,一举收复河套膏腴之地!继而东取太原,形成对曹操残余势力的东西夹击、南北合围之势。届时,曹操腹背受敌,焉能不败?北方定矣!”

周瑜这一番宏论,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将短期隐忍与长期战略结合得丝丝入扣。

殿内众臣听完,无不露出深思之色,暗自咀嚼其中利害。

片刻后,身为兵部尚书的徐庶迈步出列,向波彦躬身,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大王,周将军所言,深合兵法以正合,以奇胜之要旨,臣亦认为此策可行。”

徐庶首先肯定了周瑜的大方向,随即补充了更为现实的考量,“当前确非动兵良机。徐州与江淮救灾及荆扬泄洪、重建事宜千头万绪,耗费钱粮无数。紧接着秋收在即,此时若大规模征召民夫、调运粮草,势必严重影响农事,动摇国本。民以食为天,粮食不稳,大军何以远征?”

又接着从军事装备的角度进行分析说道:“再者,工部与工匠营如今虽得了充足的铁锭供应,但打造铠甲、兵械非一日之功。即便日夜赶工,想在短期内大幅提升全军披甲,亦难如登天。”

“大王麾下将士,皆乃百战精锐,经年累月严格操练,方有今日之强。每一名士卒都是宝贵的财富,若无精良铠甲护身,与背水一战、困兽犹斗的魏军正面交锋,伤亡必然惨重。每损失一人,都是大王与明国之痛!”

徐庶最后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未来:“因此,臣赞同周将军之议,先行安抚朱灵,令其潜伏。待今岁过去,秋粮入库,民生恢复,吾军披甲若能提升一二成,届时再议北伐,方是万全之策。”

“况且,大王曾言,扫平袁绍、曹操后,志在继续北上,将肆虐的胡人彻底逐出长城之外。此乃千秋功业,更需谨慎筹备,急不得。派遣精干人员深入草原,勘探地形,查探胡人虚实,亦是当前要务,需时间布置。”

波彦听完两位重臣鞭辟入里的分析,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他缓缓颔首,显然已有了决断。他朗声道:“好!既然周卿与徐卿皆认为此时不宜接收东郡北岸,那便依此计而行,暂不派遣水师及步卒过河。便将朱灵作为一步暗棋,埋于袁绍肘腋之下。”

他的声音陡然提升,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待兵甲充足,粮秣齐备,孤必亲率大军,渡河北伐,与袁本初决一雌雄!”

决策已定,接下来便是对功臣的封赏。“朱灵弃暗投明,心向吾国,将来更是吾军渡河北上的关键之人,不可不重重犒赏,以安其心,以励后人。”

波彦沉吟片刻,下达王命,“即日起,册封朱灵为明国平北将军,挂将军印,晋封亭侯。待其成功接引吾大军渡河,并助攻破邺城,再加封为乡侯,以示殊荣。另,可特许其择一聪慧之子,送入丹阳政学院进修,若通过考核,可直接入政务府任职,许他朱家一个前程。”

这番安排,既有显赫的军职与爵位,又有惠及子孙的恩荫,考虑得极为周全。殿内群臣闻言,纷纷躬身,齐声赞道:“大王思虑周详,赏罚分明,臣等拜服!”

波彦闻言,不由哈哈大笑,摆了摆手,带着几分难得的调侃语气说道:“好了好了,尔等不必如此。就算孤王英明神武,若没有诸位卿家尽心辅佐,也不过是孤家寡人,能成何事?这治理天下,开拓疆土,终究要靠尔等实干。”

他这自谦而又亲切的话语,顿时引得殿内气氛一松,众臣皆会心一笑,甚至有人笑出声来,刚才议事的严肃紧张被这融洽的君臣之情冲淡了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