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 > 第254章 玉门关老卒

大殿内,檀香袅袅,一派宁静,唯有波彦翻阅奏章时发出的细微声响。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稳定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一名风尘仆仆的传令兵在殿门外肃立,得到许可后快步进入,单膝跪地,双手高高举起一封封存完好的信件,声音洪亮而清晰:“启禀大王,河西八百里加急军报送至!”

书吏韦康立即上前,接过信件,仔细查验了封口的火漆印记,确认完好无损后,方才小心拆开,他快速浏览着信中的内容,脸上逐渐浮现出欣慰与振奋的神色。他转向王座上的波彦,躬身行礼,语气中带着几分喜悦: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贾诩尚书与周泰将军联名来信,他们已率领吾明国精锐之师,全面靖清了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之地,所有负隅顽抗的残敌与流窜的马匪均已肃清,各郡县秩序正在快速恢复,屯驻兵马日夜防范羌胡。通往西域的商路也已重新打通,往来商队皆言如今行走河西,倍感安全。”

后声音提高了些许,带着一种发现珍宝般的感慨:“尤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分兵前往玉门关接手防务时,竟发现此地还驻守着六百余名汉庭的老卒!”

“据查,这些老兵最年轻的也已年过五旬,鬓发斑白,最年长者恐已近古稀之年,他们在此地坚守已超过二十载,汉室倾颓,朝廷政令早已不通,他们却依靠屯田自给,始终未曾放弃这处边关要隘,实在令人感佩!”

“贾尚书已妥善安置,分发钱粮,将之接入武威养老,也在为之寻找家人。”

王座上的波彦闻言,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他缓缓站起身,走下台阶,在大殿中央踱步,声音沉静而充满力量:

“玉门关……没想到,真没想到。这些老卒,守护的何止是一座关隘?他们守护的是吾华夏西陲的门户,是一份跨越了王朝更迭的忠义与承诺。”

“纵然朝廷已更替,他们依然恪守着军人的职责,抵御着羌胡的侵扰,此等气节,当为天下楷模。贾文和处置得非常好,妥善安置,分发钱粮,为其养老,这是他们应得的,也是明国对这些老英雄们的一点心意与补偿。”

韦康连连点头,继续禀报信中的内容:“,回禀大王,贾尚书在信中还说到,如今河西四郡大局虽已平定,但若仅仅依靠军管,终究是权宜之计。大军需要驻守及作战,无法顾及每一个角落,如治政官员长期缺失会导致政令不通,民生难以恢复。”

“长此以往,一旦周边羌胡部族窥得时机,大举侵入,吾军必将陷入四处救火的被动局面,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四郡可能再度陷入混乱,届时,凉州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恐将毁于一旦。”

“因此,贾尚书恳请朝堂能够火速遴选干练官员,赴河西四郡上任,恢复郡县治理,如此方能长治久安。”

波彦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地看向韦康,显然已经有了决断:“文和所虑,正是孤之所忧。打江山易,坐江山难。河西四郡位置极其重要,既是天然的优良养马场,是吾大军未来骑兵力量的根本,也是联通西域、汲取财富与外界消息的咽喉之地。”

“若治理不当,吾等在凉州的根基便不稳固,一切宏图大业都将成为空中楼阁。韦康,即刻为孤拟令:第一,贾诩即刻返回阳翟,入统帅府坐镇,参与军国大事决策,为未来的北伐大业做准备。”

“第二,严令吏部,必须在十日之内,完成对河西四郡太守及郡丞、郡尉、县令等各级官员的选拔与任命名单,报孤审定。”

“告诉吏部,选拔首重实干能力,尤其要优先选用那些熟悉边务、了解羌胡事务、懂得劝课农桑、能够安抚流民的干才。孤要尽快派人护送他们上任,让凉州早日恢复生机与繁华。”

“只有凉州自己能够自给自足,关中之地才能有可靠的战略屏障,才可恢复文景之时的富强,不然一直靠着关西钱粮养着,两地的财政都会被拖垮。”

“待司隶与凉州两地能够自给自足,政务府每年能结余的钱粮将不记其数,用这些钱粮来修缮兵甲、训练新军、修筑道路水利,既能增强吾军战力,又能造福黎民百姓,这才是强国富民之道。”

波彦走到巨大的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河西之地的位置,语气变得更加凝重:“还有,河西这块宝地,绝不能再有失!”

“传令,继续由周泰总督河西四郡一切军务,授镇西将军,全权负责对羌胡的防御。要他知道,他守住的不仅是一片土地,更是吾明国未来的命脉所在,大军的战马补给,全靠这片养马场!新式骑兵正在依策陆续操练,将来北伐,扫平袁、曹二人与草原,离不开强大的骑兵,此事关乎国运,不容有失!”

波彦一边说着,一边继续审视着舆图,思考着更深层次的布局,他再次开口,补充人事安排:“河西四郡地域太过辽阔,仅靠周泰一人,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面面俱到。韦康,再拟一道调令:调臧霸、黄盖二将,即刻启程前往河西,协助周泰管理军务,臧霸勇猛,黄盖老成,可补周泰之不足。”

“另外,调钟繇前往河西大军中担任军师,他不仅智谋深远,更精通政务,由他出谋划策,并全权处理军屯事宜,务必使驻军粮草尽快实现自给,减轻朝堂转运负担。”

“诺!臣这就去拟写王令,尽快发出。”韦康躬身领命,准备退下办理。

突然,波彦像是想起了什么,又叫住了他:“且慢,凉州盐池之事,盐铁司张昭可有信来?从汉中调去收取盐池的兵马,算算时间,应该到达了,不知进展如何?”

韦康立刻回身,恭敬答道:“回大王,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张司长的正式呈报。想必张司长正在全力处理盐池接收、清理灶户、整顿盐务等千头万绪的事务,他是想等将所有盐池都顺利收回官有,整顿完毕,再给大王送来一个完整的好消息吧。”

“嗯,”波彦微微颔首,“盐铁之利,关乎国计民生,更是军费的重要来源。凉州盐池若能顺利收回并高效运作,西北部就不用远远从海边运盐过去了,不知节约多少转运消耗,还能通过盐贸获取巨额利润,充实国库。”

“罢了,孤就静候他们的佳音吧。尔先去忙,把刚才的几道王令尽快拟好发出,调遣官吏上任。”

“是,臣告退。”韦康再次行礼,快步退出大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