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 > 第245章 张鲁求见

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 第245章 张鲁求见

作者:半路徒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05:26:09

朝议之后,整个明国的权力中枢如同上紧了发条的巨钟,各部各司都陷入了紧张的忙碌之中。

一道道政令从政务府、统帅府发出,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明国庞大的疆域,驱动着这个新兴的王国向着既定的方向运转。

与这繁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王波彦反而暂时闲适了下来。大政方针已定,具体执行自有臣属负责,他这个掌舵人,此刻更需要的是沉静与思考。

趁着这段空隙,他随父亲波才,带着全家老小,再次前往祖地祭祀祖先。

祖地里松柏苍翠,经过修缮,早已不是当年颍川阳翟那个小小地方家族的坟茔气象,而是透着一股王族的肃穆与威严。高大的石马石翁仲矗立神道两旁,无声地昭示着墓主后人如今的显赫。

在众多坟茔中,波彦波才父子在一座规制不低的墓前停下,神情肃穆。这是他四叔波壮的安息之所。当年波氏黄巾起势,四叔波信亦是出力甚多,可惜在事业未成之时便英年早逝,未能亲眼见到波氏今日的辉煌。

波才亲手将三杯清澈的酒液洒在墓前的青石板上,酒水渗入石缝,仿佛也带去了生者的讯息。他望着墓碑,语气中充满了感慨与追忆:

“四弟,为兄来看你了。若在天有灵,当能看到,吾波氏一门,已非昔日颍川阳翟之小族。在这群雄逐鹿的乱世,士英硬是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开基建制,成了这睥睨天下的王族。尔可以安心了。待一统天下定会告知与尔。”

一阵微风拂过,松涛阵阵,似是地下的魂灵做出了回应。

波才转过身,目光落在身旁肃然而立的儿子身上,语气转为凝重:“士英,尔四叔走得早,临终前将府上之事托付于汝。长兄如父,如今既为一家之主,更贵为一国之君,说说看,尔是如何安排四弟的后人,尔那几位堂弟堂妹?”

波彦显然对此事早有周全考虑:“父亲,吾怎敢忘四叔临终所托。已安排四叔长子承袭其父所封之爵位,以继香火。次子经吏部考核,才具堪为百里之才,已赴徐州下邳担任县令,历练政事,日后按明国考绩之法,循序升迁,前程当不致太差。”

“三子志在军旅,如今在统帅府担任参军佐吏,跟智谋之士及诸位大将学习军务韬略,待其学有所成,通过统帅府考核,亦非不可重用之才。至于几位堂妹,已让贞儿悉心留意,必为她们寻访门当户对、品行端良的佳婿,风风光光出嫁,绝不使四叔血脉受半分委屈。”

波才听到儿子的安排,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缓缓点头:“好,好!承袭爵位稳住根本,外放历练以观后效,军中学习以培潜力,婚配良缘以安内宅。如此安排,既全了骨肉亲情,又符合朝廷法度,可谓面面俱到。尔四叔泉下有知,想必也会欣慰无比,笑吾方才之担忧实属多余了。”

父子二人正说话间,一阵急促而稳健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只见波彦身边亲卫队率周庆快步走来,在数步外停下,抱拳躬身,声音洪亮地禀报:“回禀大王,太史令张鲁在王府求见,言有紧急要事,需当面禀告大王。”

波彦闻言,眉头微动。张鲁自汉中调到阳翟担任太史令以来,一向沉稳,若非真有大事,绝不会如此急切求见。他当即对波才道:“父亲,看来今日祭祀只能到此了。国事为重,儿需即刻回府。”

波才摆手道:“正事要紧,速去。”

波彦随即对周庆道:“回府,看看张太史有何急事。”

回王府的路上,波彦心中不免思虑张鲁的来意。

将张鲁从汉中调入中枢担任主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其中自有深意。

汉中五斗米教势力盘根错节,张鲁在时,尚能以其威望统御,使其不为大患。但张鲁久在汉中,其教其民,恐只知有天师,不知有朝廷。

新任汉中太守满宠能力卓绝,但手段刚猛,到任后便敏锐地察觉到五斗米教尾大不掉之势,曾数次密信来报,言及教中信徒众多,百姓仍习惯性向教中祭酒捐献大量钱粮之物,几成国中之国。

满宠在汉中果断下令,除官府赋税外,任何人、帮教不得以任何名义向百姓索取、收取钱粮,违者以谋反论处。同时请驻汉中的李傕部派兵震慑,才迅速遏制了这股风气,并强令退还已收取的财物。

其间自然有教中顽固之人企图煽动信众闹事,却被满宠以雷霆手段平定,抓捕首恶多人,迅速稳定了局势。

好在张鲁是个明白人,深知波彦将其调离,既是对他献土归顺之功的保全,也是防止五斗米教坐大、最终难以收拾的预防之举。

他深明大义,接到调令后,并未留恋汉中权位,也不再理会五斗米教教务,坦然携家眷来到阳翟,安心做他的太史令。到任后,这段时间他倒也尽心职守,观测天象,修订历法,从未有过怨言。

前几日大朝议,波彦提出要为开国功臣立传,铸鼎铭文,以彰其功,流芳青史。此事在朝野引起巨大反响,谁不想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张鲁退朝后,回到清冷的太史署,心中亦是难以平静。

他自忖功劳,唯有献上汉中之地,相较于那些从龙甚早、战功赫赫或因治理地方而政绩斐然的文武大臣,自己这点功劳,在未来的《明书·功臣列传》中,恐怕只能占据寥寥数行,甚至可能只是附于他人传末的寥寥数语。

他不甘心如此。既然政事、军事非己所长,何不从自己擅长的入手?天文、历法、星象、灾异,正是太史令职责所在。若能在此有所建树,预警灾难,造福于民,岂不是大功一件?届时,史笔如铁,也会多垂青自己几分。

想到这里,张鲁精神大振,立刻召集太史署内所有精通此道的属官,下令调阅近些年来明国疆域内所有的星象记录、天气变化、各地上报的灾害簿册,以及汉朝太史署留下的相关典籍。

一连数日,太史署内灯火通明,张鲁与属官们埋首于浩如烟海的卷宗之中,比对、推演、争论。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的验算和推敲,他们还真从纷繁的记录与观测中,发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规律与征兆。

张鲁心中既惊且喜,惊的是其推断结果关乎国计民生,喜的是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立功机会。他再次召集核心属官,确认了推断的可靠程度,这才下定决心,急忙前来求见波彦。

喜欢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