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 > 第201章 召羌人议事

“呃......”阎行闷哼一声,难以置信地低头看着穿透自己胸膛的画戟。

冰冷的金属撕裂血肉的感觉如此清晰,他感到生命力正随着胸口涌出的热血迅速流逝。

这位西凉猛将曾无数次在生死边缘徘徊,却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

他艰难地抬起头,最后望了一眼太守府深处,那里有他挚爱着的妻儿,他曾发誓要用生命守护的家人。

恍惚间,他似乎听到了儿子稚嫩的呼唤,看到了妻子倚门等待的身影。可惜,他再也保护不了他们了。脑海中闪过儿子蹒跚学步的模样,妻子温柔的笑容,一滴泪混着血水滑落。那是他戎马生涯中罕见的柔情时刻,如今却成了永恒的遗憾。

吕布猛地抽出画戟,带出一蓬血雨。阎行的身躯轰然倒地,那双曾经锐利的眼睛渐渐失去神采,始终望着家的方向。这位在凉州威名远扬的将领,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至死都牵挂着他未能守护的家人。

“将军!”几个亲兵悲呼出声,却不敢上前。他们紧握兵器的手在颤抖,眼中满是愤怒与恐惧。

这些跟随阎行征战多年的老兵,此刻只能眼睁睁看着吕布踏过阎行的尸体,如同战神降临,周身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杀气。他们知道,稍有异动,就会步阎行的后尘。

“割下首级!”吕布冷声下令,随即转向李傕,“李将军,太守府交给汝,布去接管东门了。”他的声音平静得不带一丝感情,仿佛刚刚结束的不是一条生命,而是完成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差事。

李傕点头,目光在吕布身上停留片刻,“好,吕将军请便。”

看着吕布大步离去的身影,李傕心中感慨万千。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飞将,如今在明王麾下竟变得如此驯服,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人生真是不可言喻。李傕不禁回想起在洛阳时,那时吕布杀义父丁原投靠相国,后又与王允合谋当街刺杀相国,被他们这些西凉旧部打出长安城。那时的吕布桀骜不驯,目中无人,谁能想到,时过境迁,如今二人竟同在明王帐下听令。

更让他惊讶的是,一向桀骜不驯、反复无常的吕布,在明王麾下竟变得如此顺从。明王究竟有何等魅力,能让这头猛虎甘心受缚?

李傕不禁想起自己初次见到明王时的情景,汜水关下一招败吕布。

“连这等猛将都心甘情愿为明王驱使......”李傕暗自心想,对明王更加佩服。他也庆幸自己当初果决归顺,才能过上如今这般舒心日子。

不必再整日勾心斗角,不必担心部下反叛,只需专心为明王效力即可。这种安稳,是他在董卓麾下时从未体会过的。

想到郭汜如今领着爵禄,在长安城内逍遥自在,他不禁莞尔。

那个曾经与他争权夺利的老对头,如今也过上了安逸的生活。等儿子再大些,为他拼个好前程,自己或许也该卸甲归田了。这些年在刀尖上舔血的日子,他早已厌倦。

“将军?”亲兵的呼唤让他回过神来。李傕整了整衣甲,恢复威严神态:“左右,接管太守府!”

士兵应声而动,迅速控制了这个刚刚经历血雨腥风的地方。

明军士兵训练有素地分散开来,把守各个要道,清点府中财物,收押降卒。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丝混乱,显示出明军严明的军纪。

李傕迈过门槛,目光扫过院中的尸体,不做停留,大步走到府中大厅。

韩遂躺在地上,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西凉军阀,如今只是一具冰冷的尸体。旁边的十几箱黄金在灯火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却再也不能为他买来生机。这位老谋深算的枭雄,终究没能逃过这一劫。

“收拾干净。”李傕淡淡吩咐,乱世之中,今日荣华富贵,明日就可能身首异处。韩遂如此,当年权势滔天的相国如此,他李傕能得善终,已是万幸。想到这里,他更加坚定了效忠明王的决心。

东方的天际已经泛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允吾城内的百姓战战兢兢地躲在家中,透过门缝观察着街上来往的明军士兵。他们不知道这座城市的易主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只能默默祈祷战乱早日结束。

城外成公英与李堪肃立一旁,等待着明军的正式接管。

清晨的寒风吹拂着他们的衣袍,却吹不散心中的忐忑。他们用旧主的性命、财富,换来了自己的生机与前程。成公英内心复杂,他本是韩遂最信任的谋士,如今却成了背叛者。但乱世之中,生存才是第一要义,他不得不如此选择。

“成公先生,尔说明王会信守承诺乎?”李堪低声问道,声音中带着不安。

成公英望着越来越近的明王仪仗,轻声道:“明王以信义立世,既然许诺,必不会反悔。只是......”他顿了顿,“今后需谨言慎行,切莫再行差踏错。”

李堪默默点头,握紧了拳头。作为武将,他更担心的是自己在新主麾下的前程。

看着明王越来越近,城外之人抓紧整理衣冠,成公英、李堪更是紧张地检查自己的仪容。

他们知道,这一刻将决定他们的命运。成公英特意换上了一袭干净的文士袍,试图展现自己儒雅的一面;李堪则将铠甲擦拭得锃亮,希望给明王留下一个英武的印象。

“拜见明王。”众人齐声跪拜,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

波彦在众将簇拥下缓步而来,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视线在成公英、李堪身上稍作停留,让两人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好了,不必多礼,进城。”明王的声音平静而威严,不容置疑。

太守府中,已经清洗干净,只留下那十几箱金子整齐地摆放在大厅中央,在初升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明军士兵肃立在各个角落,整个府邸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氛。

波彦坐在主位上,文武分列两旁。左侧是以贾诩为首的文臣,不过准确来说贾诩也是挂统帅府武职,右侧是以吕布为首的武将,泾渭分明,秩序井然。

“允吾拿下了,金城其余各城就可传檄而定。”明王的声音在大厅中回荡,“文和,安排统帅府分兵驻守,派遣使者告知周围羌人部族,让他们前来允吾议事。”

贾诩出列躬身:“臣遵旨。”这位以智谋着称的谋士早已拟好了详细条令,只待明王下令。

波彦的目光转向成公英、李堪。“成公英,李堪。汝二人杀韩遂,取允吾,又献金。可记一功,孤说话算话,成公英擢升为沛郡太守。在宛陵学完政务条令后上任。”

“李堪调入长安,协助长安守将领兵。”

二人听到自己不仅保住了性命,还得到升迁,心中大石终于落地。明王果然是言而有信之人。

特别是成公英,他本只是韩遂帐下一谋士,如今一步登天成为封疆大吏,激动得双手微颤。他深知这是明王给他的机会,也是考验。

沛郡地处中原,人口大郡,郡中每件小事,若处理不当,也将变成大事,治理起来绝非易事。明王将此重任交给他,是对他能力的认可。只要自己治理好沛郡,就能入明王慧眼。

李堪同样心怀感激。能够调入长安,在明王眼皮底下任职,这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虽然职位不算很高,但至少保住了性命,还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二人马上出列,深深拜谢:“谢明王恩典!臣等必当竭尽全力,以报明王知遇之恩!”

波彦微微颔首,“望尔等好自为之,莫负孤望。”他的目光中带着警示,让两人不由得心中一凛。

接下来的十余日,允吾城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明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很快就赢得了民心。市场上重新响起了叫卖声,街道上也有了行人。这座饱经战乱的城市,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与此同时,金城附近几郡羌人首领陆续收到明军的传召。这些部族首领们早已听闻明军的威名,特别是得知明军将他们羌人族兵俘虏全部处决的消息后,更是胆战心惊。明王的铁血手段让他们不寒而栗。

在羌人部落中,关于明王的传言不胫而走。有人说他身高三丈有余,目如铜铃,能徒手撕裂虎豹,有人说他精通兵法,用兵如神,从未打过败仗,更有人说他得到天神庇佑,注定要一统天下。

“这明王不比韩遂,是个狠角色啊。”一羌首领皱着眉头对部下说道。他所在的部落曾经与韩遂交好,如今形势突变,让他忧心忡忡。

“听说他麾下兵强马壮,连吕布这等猛将都甘愿为他效力。”另一个羌人首领忧心忡忡,“我们这些小部落,如何能与如此强大的势力对抗?”

在接到明军使者要他们前往允吾议事的消息后,各部族首领不敢怠慢,立即带着随从与礼物赶往允吾。他们知道,若不响应,明军就有理由对他们出兵。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乱世,生存才是第一要务。

一些部落甚至提前商议好了对策,决定在明王面前表现得恭顺有加,以保全部落。毕竟,与强大的明军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

太守府中,几十个羌人首领在大厅中交头接耳,低声讨论明王召见他们所为何事。气氛凝重,每个人都显得忐忑不安。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来到如此庄严肃穆的场合,明军的威仪让他们感到压抑。

“那明王会不会像对付那些俘虏一样对付我们?”一个年轻的首领小声问道,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恐惧。

年长的羌人首领摇摇头:“应当不会,若要对付我们,何必大费周章召我们前来。想必是要立规矩了。”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依老夫看,明王是要给我们一条生路,但前提是我们要遵守他的规矩。”

突然传来威严一声,“明王到!”

众人立即正襟危坐,大气不敢出。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入口处。

波彦带着麾下文武鱼贯而入。吕布、李傕、贾诩等分别两侧,气势威严。他身着黑色王袍,头戴金冠,目光如电,扫视着在场的羌人首领。他的每一步都沉稳有力,散发着王者特有的威严。

“拜见明王!”众首领齐声行礼,声音中带着敬畏。一些胆小的甚至不敢抬头直视明王。

波彦缓缓走上主位,沉稳落座。“诸位请坐。”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待众人重新落座后,波彦继续说道:“今日召诸位前来,是要定下规矩。从今往后,在这凉州地界,一切都要按明国法度行事。”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羌人首领,仿佛要看透他们的内心。

厅内鸦雀无声,所有羌人首领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明王的下文。他们知道,凉州的天地,从今天起,真的要变了。这位年轻王者的每一句话,都将决定他们部落未来的命运。

波彦目光如炬,继续说道:“孤知道尔等各部有自己的习俗,孤不干涉。但有三条,必须遵守:其一,不得私自攻伐;其二,必须按时纳税;其三,必须接受明国官吏管理。”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在寂静的大厅中回荡。这些条件虽然严格,但并非不可接受。一些羌人首领暗自松了口气,至少明王没有要求他们解散部落,或者迁往他处。

一个胆大的羌人首领起身问道:“明王,若我等遵守这些规矩,可能保全部族生计?”这个问题问出了所有羌人心中的担忧。

波彦微微颔首:“自然。只要遵守明国法度,孤不仅保尔等安然无恙,还会开放互市,可以用马匹、皮毛换取粮食、盐铁。”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尔等族中青壮也可入军,明国还会派遣教书先生教授尔等后人学识,考核后可入中原为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