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老书吏那边,果然如预料中一样,没问出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老人记忆模糊,只记得是从一堆待销毁的废弃旧档里随手捡出这个木匣,至于里面具体有什么,何时放入,一概不知。线索似乎又断了,只留下那枚散发着不祥气息的陈旧铜钱,无声地躺在书案一角。
窗外,酝酿了整日的暴雨终于倾泻而下。豆大的雨点密集地砸在屋檐窗棂上,噼啪作响,天地间一片混沌水汽,仿佛要将所有的污秽与秘密都冲刷出来。
萧宸被雷声惊扰,有些心神不宁,云芷便让他早早回去休息了。书房里只剩下她一人,对着跳跃的烛火,以及那本陪伴她穿越时空、记录着画皮师古老传承的札记。
雨声喧嚣,反而衬得室内愈发寂静。云芷的心却无法平静。白日里发现的铜钱,如同一个冰冷的楔子,钉入了案件的脉络,也钉入了她的思绪。对方步步紧逼,手段层出不穷,从流言中伤到证物暗示,无所不用其极。而她,除了被动接招,依靠萧绝的庇护,似乎还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反击方式。
她需要一个突破口,一个能超越常规画技,能够应对这种诡异局面的力量。
指尖划过札记粗糙的纸页,上面是用特殊墨汁书写的、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字迹,夹杂着一些玄奥的符文图案。这里面记载的,不仅仅是“画骨”、“绘魂”的技艺,更涉及画皮师血脉之力的运用、禁忌,以及与天地气机、人心执念的种种关联。
她翻到一页,上面的字迹似乎比别处更显古奥,墨色也更深沉。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画皮师血脉之力在不同情境下的激发与引导。
“……夫血脉之力,源于先天,藏于灵台。心动则力涌,意至则笔随。然力有穷时,亦有禁忌……”
云芷逐字研读,不敢遗漏。这些知识,是她在现代无法接触到的,是这具身体原主可能都未曾完全领悟的传承精髓。
忽然,她的目光定格在几行小字上。那似乎是一种辅助类的秘术记载,与前后的攻击或探查法门截然不同。
“血脉交感,可绘‘同心结’。以心头血为引,辅以灵犀墨,勾勒双生符印于彼此灵台识海。结印若成,可感对方之所感,知对方之所念,危难之际,亦可引对方之力为己用,或渡己身之力以援手……然,此法牵涉魂魄本源,非生死相托、心意相通之道侣,不可轻为。强行结印,或遭血脉反噬,轻则神魂受损,重则灵台崩毁,慎之!慎之!”
“同心结”……
云芷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她反复咀嚼着这几行字——“感对方之所感,知对方之所念”,“引对方之力为己用,或渡己身之力以援手”……这听起来,竟与萧绝身上那皇室禁术“生死相随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甚至可能更为精妙,因为它强调的是“心意相通”,是双向的共鸣与扶持,而非单方面的生命链接。
而“非生死相托、心意相通之道侣,不可轻为”这一句,更是像一道无声的惊雷,在她心湖中炸响。
道侣……
这个词,带着古老而郑重的意味,超越了简单的盟友、伙伴,甚至超越了世俗的夫妻。那是修行路上志同道合、性命交修、灵魂共鸣的伴侣。
她和萧绝……算吗?
生死相托,他们早已死。从百花楼案到双生迷局,再到如今的暗流汹涌,他们数次并肩,在刀光剑影与阴谋诡计中,将后背交给了对方。
可是……心意相通呢?
云芷的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萧绝那双深邃的眼眸。想起他冷着脸却细致入微的维护,想起他在月下那句“澄瑞堂你可随时来去”的低语,想起他得知流言后毫不犹豫的雷霆手段,也想起他偶尔流露出的、与冷硬外表不符的细微关切……
一种微妙而复杂的情绪,如同被雨水浸润的藤蔓,悄然在她心底蔓延、缠绕。那是一种超越了利用与合作的信任,一种在危机中滋生的依赖,或许……还有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仔细分辨的、更深层的情愫。
这,就是“心意相通”的萌芽吗?
她不知道。
但她能感觉到,他们之间那条无形的纽带,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韧。而这《画皮师札记》中记载的“同心结”,仿佛就是为这种状态量身打造的一种……升华?
如果能够结成“同心结”,是否意味着他们之间的配合将更加默契无间?是否能在面对那隐藏在暗处的、精通邪术的敌人时,多一份保障?是否能在关键时刻,真正地将彼此的力量融合,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同野草般疯狂滋长。
然而,“血脉反噬”、“神魂受损”、“灵台崩毁”的警告,也如同冰水,悬在头顶。这绝非儿戏,需要绝对的信任与心灵的共鸣,任何一丝杂质,都可能引来毁灭性的后果。
她能完全信任萧绝吗?萧绝又能完全信任她,达到“道侣”那般毫无保留的境界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