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茶楼,顾默又在熙攘的街道上信步走了走。
他路过新开设的集市,看到来自天南地北的商贩在此交易,货物种类比战前似乎更加繁多。
他驻足于一处公开宣讲的布告栏前,听官府的文书用浅显的语言向民众解释最新的城防贡献积分政策。
他甚至还去了一趟扩建中的南城居民区,看着那些整齐划一、正在加紧施工的屋舍,以及在其中忙碌却面带希望的流民。
这一切的繁荣与秩序,都与围城时的绝望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直到夕阳西斜,将天边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顾默才不疾不徐地返回了镇邪馆营地。
仅仅大半日的离开,他那张宽大的工作台上,便已堆起了数份亟待审阅的技术报告和请示文书。
顾默刚坐下,李婷婷便抱着一摞新的卷宗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些许疲惫,却又难掩兴奋。
“馆主,您回来了,这是生态种植区本月的扩展报告和能量循环优化方案,需要您最终裁定。”
她将卷宗摊开,上面是精细绘制的图纸和数据。
“按照您之前定下的规则生态链构想,我们在原有三万亩基础上,又成功开辟了七万亩,目前总面积已达十万亩。”
“新区的能量导引渠采用了优化后的并联结构,阴气利用率提升了百分之十五,作物轮作周期也缩短了半日。”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促生祟规则与土壤肥力保持规则之间的平衡点需要重新校准,部分区域已出现地力透支的迹象。”
顾默目光扫过报告,手指在其中几个数据节点上点了点。
“地力透支,根源在于能量流转过于粗暴,只取不予。”
“引入腐殖祟的缓慢分解规则,与促生祟形成对冲循环。”
“具体比例,在新区划出十分之一地块做对比实验,梯度设置为百分之零点五、百分之一、百分之一点五,观察一周,记录作物长势与土壤规则活性变化。”
李婷婷迅速记录:“明白,引入腐殖祟规则形成对冲循环,我立刻安排实验组。”
她刚离开,吴风又皱着眉头走了进来。
“馆主,赤哲大师那边派人来问,关于无回巷的破解项目中,虚实转换节点的规则稳定器,您是否有新的思路?”
“他们尝试了七种不同的自然灵纹进行锚定,但都无法长时间维持迷障效果,能量逸散率始终高于临界值。”
顾默沉吟片刻。
“自然灵纹侧重于沟通与引导,对于固定一种虚幻状态并非最优解。”
“尝试用镜花祟的折射规则作为核心,外围辅以定影祟的短暂固化特性,构建一个动态平衡的镜象牢笼。”
“告诉赤哲,不必执着于完全真实,利用规则让闯入者自身的精神感知陷入循环悖论,效果或许更佳。”
吴风眼睛一亮:“镜花祟加定影祟?制造感知悖论?妙啊!我这就去工坊,看看能不能做出样品!”
紧接着,材料组的人也来请示。
关于新型弩箭外壳,能否用新发现的软钢石替代部分锐金之精,以缓解后者的库存压力。
顾默在查看了软钢石的规则耐受性和能量传导测试数据后,批准了小批量试制。
并要求严格记录每次发射后的规则残留和结构疲劳情况。
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从宏观的战略布局到微观的规则冲突,从人员调配到资源分配。
顾默高效地处理着这些信息,给出一个又一个清晰而精准的指示。
他的话语不多,却总能直指核心,让负责执行的人豁然开朗。
接下来的半个月,顾默的生活恢复了之前的节奏。
白天处理各项事务,指导研究,解决技术难题。
夜晚则继续他对古物石像那复杂行为逻辑模型的构建,以及自身武道的锤炼。
整个镇邪馆在他的引领下,如同一个不断自我优化的生命体,在稳定中飞速发展,积蓄着力量。
直到半个月后的一天深夜,一道几乎与阴影融为一体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顾默的工棚之外。
正是离开两月之久的夜枭。
他依旧是那一身不起眼的灰衣,风尘仆仆,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
“馆主。”夜枭低声问道。
顾默放下手中的晶板,抬起头:“回来了,情况如何?”
夜枭走进工棚,自行倒了一杯冷水一饮而尽,这才缓缓开口。
“南下的路,比预想的难走。”
“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关卡林立,盗匪蜂起,情报网络铺设阻力极大。”
“我们损失了十七个好手,才勉强在几个关键节点站稳脚跟。”
“目前传回的消息,零碎且需要甄别。”
“皇室与秦家在东部边境摩擦不断,但都克制在小规模冲突。”
“秦家确实在大力消化新得的地盘,此时也在内部整顿。”
“异族各部在南边抢红了眼,彼此攻伐不休,但似乎有形成几个较大联盟的趋势,需持续关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