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流量飓风与荆棘王座
《闪光练习生》第二期节目,在万众瞩目中播出。如同林晓月所预料的最坏情况,节目组的剪辑刀法精准而冷酷,将苏瑾塑造成了一个才华横溢却极度自我、难以融入集体的“孤狼”形象。
画面里,其他练习生在练习间隙嬉笑打闹,苏瑾独自一人在角落擦拭汗水;团队协作环节,她因坚持自己对歌曲分段的理解,与队友产生分歧,剪辑刻意放大了队友无奈的表情和她紧抿嘴唇的沉默;甚至赵小暖几次试图与她交流的友好举动,也被剪接得像是热脸贴了冷屁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舞台表演时那近乎灼人的光芒。当《逆风行》的副歌响起,她站在舞台中央,面具下的目光锐利如刀,歌声如同冲破堤坝的洪流,席卷了整个演播厅,也通过屏幕,击中了无数观众的心脏。
极致的才华与极致的“不合群”,这种强烈的戏剧冲突,正是流量时代最嗜血的养料。
节目播出当晚,舆论如同被投入滚油的冷水,彻底炸开。
支持者将她奉为“不愿被世俗玷污的艺术灵魂”,称她的歌是“洗耳神曲”,抨击节目组和队友“排挤天才”;反对者则骂她“情商低下”、“自私自利”、“仗着有点才华就目中无人”,甚至开始人肉她的真实身份,各种真真假假的黑料开始在网络蔓延。
#逆风行苏瑾# 和 #苏瑾 孤傲# 两个话题,如同坐上火箭,瞬间冲上热搜前列,后面甚至跟了一个鲜红的“爆”字。
星耀文娱那沉寂已久的官方账号,评论区瞬间被攻陷。要求公司公开苏瑾信息的,骂公司不会管理艺人的,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乱成一锅粥。
林晓月在地下室的临时指挥部里,通宵未眠。电脑屏幕上开着十几个窗口,分别是社交媒体舆情监控、核心粉丝群动态、以及正在紧急撰写的公关声明草稿。赵小暖抱着膝盖蜷缩在旁边的旧沙发上,眼睛红肿,既为苏瑾担心,又为自己在节目中“无力扭转局面”而自责。苏瑾本人则关掉了手机,将自己反锁在隔壁的小录音室里,只有隐约的、反复弹奏的同一段和弦,透露着她内心的波澜。
“大佬,我们怎么办?现在澄清还来得及吗?”赵小暖的声音带着哭腔。
林晓月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声音因熬夜而沙哑,却异常冷静:“现在发任何官方声明,在情绪化的舆论面前都是苍白的,甚至会被解读为洗地。节目组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我们不能跟着他们的节奏走。”
她快速分析着数据:“你看,虽然负面声音很大,但支持苏瑾音乐本身的声量也在快速增长。这说明,她的作品是立得住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去辩解她‘孤傲’是真是假,而是要将公众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她的‘音乐’本身。”
她立刻做出了几个决策:
第一,以星耀文娱非官方的名义(通过几个暗中联系的、有影响力的乐评人和大V),发布对《逆风行》及苏瑾其他泄露出的音乐小样的专业乐评,着重分析其作品的艺术性、创新性和情感价值,将话题引向“音乐本身值得被讨论”。
第二,动用赵小暖的个人账号,发布一条看似私人、实则经过精心设计的动态。内容是一张后台模糊的合影(赵小暖偷偷拍的),照片里她和苏瑾靠得很近,赵小暖笑得没心没肺,苏瑾虽然没什么表情,但眼神是放松的。配文:“有些人话不多,但她的音乐里住着整个宇宙。支持瑾姐!” 这条动态不直接反驳节目剪辑,而是用软性的方式,展现两人私下的真实关系,质疑剪辑的真实性。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她让老周和技术部的年轻人,连夜加班,将《山海幻想录》概念短片中,已经完成初步渲染的、视觉效果最震撼的30秒片段——白泽月下巡天的镜头,配上苏瑾《逆风行》**部分的纯净人声(去除伴奏,只留清唱),做成了一个极简却冲击力极强的视频。
“把这个视频,用‘山海幻想录概念艺术’的匿名账号,投放到几个核心的视频和二次元社区。”林晓月指示道,“不打星耀标签,不关联苏瑾,只留一句简介:‘听到了风的声音,看到了幻想的形’。”
这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奇招。在公众还在为苏瑾的“人品”吵得不可开交时,用一个完全脱离争议语境、纯粹以视听品质取胜的作品,去吸引那些真正注重内容本身的垂直领域用户,为苏瑾,也为《山海幻想录》项目,积累最早一批、也是最核心的、基于作品价值的“自来水”。
这一夜,星耀大楼很多办公室的灯都亮着。王总坐在自己宽敞的办公室里,听着手下汇报着网络上的滔天巨浪,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混乱,正是他想要的。只有水浑了,他才好摸鱼,才能趁机推动他的计划。
而林晓月,则在昏暗的地下室里,凭借着她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舆论嗅觉和破局思维,在一片唱衰声中,沉着地布下了她的棋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