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繁花着锦,烈火烹油
星耀娱乐仿佛驶入了一片风平浪静、阳光普照的黄金航道。所有业务线都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蓬勃向上的活力,如同经过精心调校的精密仪器,每个齿轮都啮合得恰到好处,发出和谐而高效的运转声。
《山海幻想录》大电影进入了上映前最后、也是最密集的宣传冲刺期。老周带领的团队交出的最终成片,在内部小范围试映时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顶级的视效、深邃的文化内核、动人的情感表达,让所有看过的人都坚信,这必将是一部载入华语电影史册的里程碑式作品。预售票房一路飘红,打破多项记录,市场的期待值被拉到了顶点。
赵小暖在经历了网络风波的锤炼后,眼神中少了几分懵懂,多了几分沉淀后的坚韧与通透。她不仅稳稳地扛住了《锦瑟年华》带来的巨大流量,在新剧组的表演也获得了导演“灵气未失,更添厚度”的高度评价。各种顶级时尚资源、高奢代言经过林晓月和团队的严格筛选后,有序地接入,她的个人品牌价值与星耀的声誉形成了完美的正向循环。
苏瑾的个人音乐厂牌“瑾音”正式挂牌成立。她拥有了完全自主的创作空间和顶尖的制作团队,首张完全由她主导创作、制作的专辑已进入后期打磨阶段,其先锋性与艺术性兼具的几首先行曲目,早已在乐迷和业内掀起热议,被誉为“重塑华语流行音乐审美边界的尝试”。她身上那种遗世独立的艺术家气质,成为了星耀内容多元化与深度的最好名片。
而由林晓月力排众议推动的“星火计划”,更是结出了令人惊喜的早期果实。那个“敦煌项目”小组,在老周团队的技术加持和外部专家的指导下,推出的首个“飞天”数字交互体验Demo,在一个高规格的文化科技论坛上首次亮相,便引起了巨大轰动。那种将古老文明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的独特魅力,不仅赢得了文化界的赞誉,更吸引了多家海外博物馆和科技公司的合作意向。
公司的股价一路高歌猛进,接连涨停,市值突破了此前难以想象的高点。业界谈及星耀,不再仅仅是“运气好捧出了顶流”的暴发户,而是“有格局、有技术、有内容、有未来”的文娱科技新贵。林晓月“商业鬼才”的名声愈发响亮,那顶“荆棘王冠”在世人眼中,似乎已经变成了镶嵌着无数宝石的纯金王冠。
一切看起来都完美无瑕,繁花着锦,烈火烹油。
中节:山雨欲来的压抑
然而,站在这片辉煌顶点的林晓月,心中却没有丝毫的喜悦与放松,反而感到一种山雨欲来的、越来越沉重的压抑。
这种压抑,并非来自于具体的工作——事实上,随着团队愈发成熟,许多日常事务已经不需要她事必躬亲。这种压抑,来自于一种更玄妙、更难以捕捉的直觉,来自于那些隐藏在完美数据和平静表象之下的、细微却不容忽视的异常信号。
她整合了所有渠道汇集而来的信息碎片:
顾云深那边,偶尔提及“黑曜石资本”时,语气虽然依旧平静,但那份戒备感明显加深了。他旗下的信息安全团队,监测到数起针对寰宇核心研发数据的、极其隐蔽的探测尝试,手法与之前攻击星耀时如出一辙,但更加高明,更加难以追踪。
“普罗米修斯基金会”的邮件,催促的意味越来越明显,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最后通牒口吻,要求她必须在《山海》大电影首映礼前,对合作意向给予明确答复,并“配合完成必要的认知稳定性评估”。
公司内部,她也命令技术部门加强了监控。她发现,最近一周,公司网络外围出现了数次极其短暂的、非正常的信号波动,像是有人在用最精密的仪器,小心翼翼地敲打着星耀的防火墙,试探着其强度和反应模式。没有攻击,没有入侵,只有一种……耐心的、持续不断的“扫描”和“观察”。
三叔公那边倒是异常安静,没有再对公司的战略指手画脚,但这种反常的沉默,反而让林晓月觉得更加不安。
所有这些碎片,拼凑在一起,指向一个清晰的结论:风暴正在酝酿。敌人并没有离开,他们只是退到了更深的阴影里,像最有耐心的猎人,等待着最佳的攻击时机。而《山海》大电影的上映,这个星耀倾注了最多心血、关注度最高的时刻,无疑就是那个最完美的时机。
“树大招风啊……”林晓月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晴空万里的城市天际线,低声自语。阳光灿烂得有些刺眼,但她却仿佛能嗅到远方海平面下,暗流涌动带来的咸腥气息。
她内心那个咸鱼小人,此刻连哀嚎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有气无力地举着个小白旗,上面写着:“投降吧,把公司卖了去环游世界还来得及……”
但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她想起了赵小暖依赖的眼神,苏瑾专注拨动琴弦时的侧影,老周提到技术突破时的眉飞色舞,还有“敦煌项目”组那几个年轻人熬夜加班后,趴在桌上睡着时还带着笑意的嘴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