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星火初燃
黑曜石资本攻击的余波,像一层看不见的灰烬,覆盖在星耀娱乐往日蓬勃的朝气之上。虽然表面的危机已经暂时平息,但一种无形的紧绷感,依旧在办公区的空气中悄然流动。林晓月能感觉到那些投向她的目光里,除了往日的敬畏,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她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墙上那幅巨大的星耀业务生态图,上面标记着各个项目和负责人。赵小暖、苏瑾、老周……这些名字如同已经闪耀的星辰,构成了星耀此刻最耀眼的天穹。但他们不能是全部。一个健康的生态,不能只依赖几颗超新星的爆发,更需要一片能孕育新光的沃土。
“唉,当资本家好难,当个有良心的资本家更难……”林晓月内心哀叹,感觉自己就像个被迫营业的园丁,明明只想在树下乘凉,却不得不操心整片森林的播种、施肥和除虫。“我就不能直接宣布公司进入‘维护模式’,大家带薪休假一年吗?”
当然,这只能是妄想。三叔公和其他股东会第一个撕了她。
甩掉脑子里不切实际的幻想,她按下了内部通讯键,召集了人力资源、战略发展以及各业务线的核心负责人。当众人带着些许紧张齐聚会议室时,林晓月没有谈论刚刚过去的攻击,也没有描绘虚无缥缈的宏伟蓝图,而是将一份名为 「星火计划」 的初步方案,推到了会议桌中央。
“星耀,不能只做摘星者。”她开门见山,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更要做播种人。”
方案的核心,是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导师制与项目孵化机制。由赵小暖、苏瑾、老周这样的成熟核心成员,自愿担任导师,为新人提供经验和资源支持。同时,设立“星火创新基金”和独立的评审委员会,任何员工,无论资历深浅,只要有好的创意——一个剧本构思、一个游戏玩法、一个技术优化方案、一个宣传策划——都可以提交申请,通过评审后,将获得资金、技术和团队支持,将其付诸实践。
“我们要打破论资排辈,给年轻人,给那些有想法但没机会的人,一个冒头的机会。”林晓月目光扫过在场有些愕然的高管,“星耀的未来,不能只系于几个人身上。我们要让这里,成为能不断自我更新、孕育梦想和才华的土壤。”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这个计划无疑是大胆的,甚至有些理想化。这意味着要投入大量资源在不确定的项目上,意味着要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
一位资深的制作总监迟疑地开口:“沈总,这个想法很好,但是……风险是否太大?很多创意可能根本不具备商业价值,投入会不会打水漂?而且,让顶尖艺人去带新人,会不会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
这些问题很现实,也是林晓月预料之中的。她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将目光投向刚刚赶到的赵小暖和苏瑾。
赵小暖今天穿得很休闲,眼睛亮晶晶的,她率先举手,语气活泼:“我没问题啊!大佬!我觉得很有意思!我以前跑龙套的时候就特别希望有人能指点一下,走了好多弯路!我可以定期跟新人演员分享试镜经验和镜头前怎么放松!” 她看向林晓月,眼神里是全然的信任和支持。
苏瑾坐在稍远的位置,依旧是那副清冷模样,但她微微颔首,言简意赅:“音乐部可以开放部分创作工坊,有潜力的苗子,我可以看看。”
连最顶尖的“星辰”都愿意俯身照亮后来者的路,其他人还能有什么话说?质疑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林晓月看着赵小暖那毫无保留的热情和苏瑾沉默却坚定的支持,心底那处总是叫嚣着要躺平的角落,似乎又被注入了一丝暖流。
中节:沃土新苗
「星火计划」以超出所有人预料的速度推进起来。公告发出的那一周,内部申请系统的服务器几乎被挤爆。无数承载着梦想与热情的方案,如同深埋地底的种子,争先恐后地想要破土而出。
林晓月没有做甩手掌柜,她亲自参与了第一轮的项目初审。这活儿枯燥且耗神,看得她眼花缭乱,哈欠连天,内心疯狂吐槽:“为什么我要在这里看这么多天马行空(且大部分不靠谱)的想法?我的眼睛需要休息!我的大脑需要放空!”
但吐槽归吐槽,她还是强打着精神,一份份仔细翻阅。大部分提案确实青涩,甚至异想天开,但也偶尔能看到令人眼前一亮的闪光点。
直到她打开一个名为 《丝路幻梦:敦煌飞天数字活化企划》 的方案。
提案人是一个由刚入职的动画师、程序员和历史系实习生组成的五人小团队。方案计划利用最新的3D建模与实时渲染技术,结合严谨的考古资料和丰富的艺术想象,打造一个沉浸式的敦煌石窟数字体验空间。用户不仅可以“行走”在复原的洞窟中,近距离观赏每一寸斑驳的壁画,还能通过交互,让沉睡千年的飞天伎乐“活”过来,随着用户的动作翩然起舞,讲述壁画背后的故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