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重启的争议
星耀集团顶层会议室,全息投影上展示着「新启明计划」的完整架构图。林晓月站在台前,眼神灼灼,如同手持火种的普罗米修斯。
“基于我们从月球获得的数据,以及对意识科学的全新理解,”她的声音清晰有力,“‘新启明计划’将专注于两个核心方向:利用意识辅助技术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开发沉浸式教育系统,打破知识传播的时空壁垒。”
台下陷入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激烈的议论。
“这太疯狂了!”一位资深董事率先反对,“晓月,意识领域是最后的禁区!贸然进入,可能会引发无法预料的伦理灾难!”
“李叔说得对,”另一位保守派附和,“之前的‘夜鸮’危机还不够让我们吸取教训吗?技术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林晓月耐心地等议论声稍歇,才缓缓开口:“各位,技术本身没有善恶,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菜刀会伤人,就拒绝所有烹饪的进步。”
她调出几组模拟数据:“根据测算,仅阿尔兹海默症治疗一项,成功推广后全球每年可减少数万亿的医疗支出,解放数百万家庭的照护压力。而沉浸式教育,能让偏远地区的孩子拥有和城市孩子同等的起跑线。”
“愿景是美好的,林总。”技术安全顾问推了推眼镜,“但如何确保这些技术不被滥用?如何定义‘治疗’和‘增强’的边界?如果…如果有人用它来洗脑或控制他人呢?”
“问得好!”林晓月非但没有被难住,反而眼睛一亮,“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构建的——‘伦理防火墙’与‘技术民主化’体系。”
她开始阐述一套复杂的监督机制,包括技术使用的全程追溯、多层级的伦理审查委员会、以及让公众参与监督的透明化流程。
“当然,”她话锋一转,露出一个有点痞气的笑容,“最坚固的防火墙,其实是让技术足够‘亲民’。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能用意识辅助技术来复习考试知识点,或者帮助记忆购物清单,它还会显得那么可怕吗?我们要做的,是让高科技变得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且无害。”
顾云深在台下看着她,眼中带着不易察觉的赞赏。她总能将最前沿的科技,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化解人们的恐惧。
然而,他们都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中节:听证会上的火锅论
正如预料,重启「新启明计划」的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在社会上掀起滔天巨浪。伦理学界、宗教团体、甚至部分民众都表达了强烈的担忧和反对。一场由多国联合举办的特别听证会,在严肃的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林晓月作为技术发起方代表,坐在被质询席上。对面是数十位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学者、伦理专家和政要,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林女士,”一位白发苍苍的伦理学泰斗率先发难,语气严厉,“你如何保证,这项技术不会成为新的‘种姓制度’工具?富人通过‘增强’变得更聪明,穷人则被永远甩在后面?”
全场目光聚焦在林晓月身上。她不慌不忙地调整了一下话筒,仿佛面对的不是质询,而是一场产品发布会。
“教授,您吃过火锅吗?”她突然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老教授愣住了,全场也一片愕然。
“火锅的精髓在于,”林晓月微笑着自问自答,“同一个锅底,能涮昂贵的和牛,也能涮平民的白菜,各取所需,各自美味。我们的技术也一样。‘新启明计划’的核心产品,将是普惠的、基础版的意识辅助工具,就像火锅的清汤锅底,人人可用。至于‘增强’功能,那属于需要严格监管的‘红油锅底’,甚至是需要特批的‘私人定制锅’。”
这个接地气的比喻,让严肃的会场响起一阵压抑的低笑。
另一位代表紧接着提问:“那么‘意识连接’呢?这听起来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这位先生,”林晓月看向他,“互联网刚出现时,人们也担心它会让我们变成孤立的数据孤岛。但事实上,它让我们连接得更紧密,前提是有了**保护和网络安全技术。‘意识连接’是更高级的信息交互,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比互联网时代更完善、更尊重个体的‘意识协议’和‘**屏障’。”
她环视全场,眼神坦诚而坚定:“我们并非毫无准备地闯入禁区。我们带着敬畏之心,也带着一套尽可能完善的规则而来。科技前进的脚步无法阻挡,我们能做的,是尽力为它铺好铁轨,设定好信号灯,而不是因为害怕脱轨就拒绝发车。”
她的发言,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类比,将复杂的伦理问题拆解成了可管理、可解决的具体课题。连最初发难的老教授,紧皱的眉头也略微舒展了一些。
听证会结束时,虽然远未达成一致,但那种纯粹的恐惧和抵制情绪,明显被一种更为复杂的、带有期待感的审慎所取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