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 > 第7章 北原郡造反

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 第7章 北原郡造反

作者:谢暮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03:48:42

其他听的半懂不懂的人:什么乱七八糟的特殊词汇?欺负他们老古董呗??!!

唉,死的太久了跟不上时代了。

倒是嬴政眼神有些诡异。

众所周知,嬴政本人是见过嬴炎秦太宗晚年时期的大概表现的。

那时候的嬴炎,总是懒懒散散的穿着最普通的暗青色长衫,坐在咸阳城随意的一个茶馆喝茶,兴致来了还会出去云游天下——爬山看海之类的。

这何尝不是一种……卡皮巴拉?

(嬴炎曾经和他解释过后世的一系列名词。)

所以嬴孜这孩子也算是返祖了。

只是……卡皮巴拉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名字??!!

为什么有动物叫这个!

嬴政不满,并且决定给那个玩意换一个名字,虽然现在他也没见过那东西长什么样。

为什么大秦没有!!

更难受了。

有些东西,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王翦似有所感看向自己的陛下。

——这是要发兵的前兆?

白起抱臂问:“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王翦距离的比较远,此时也不怕那边听到,摸摸鼻子道:“在想陛下那边是大秦可能要发兵了。”

别看王翦在朝堂上多像那么回事,但是一遇到一些特定的人,难免会有一些小动作。

比如白起。

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和白起之间的关系都是小兵和主将。

白起面露疑惑:“不看战机直接发兵?那位是这么不讲道理的人?不像啊!”

“陛下想发兵,但是最后不会发的。”王翦有些得意:“我们陛下永远都能控制住自己的理智,退一万步讲,这不是还有太子殿下劝着吗?”

白起:这小子是不是在炫耀?

白起陷入了沉默。

观影——

【秦历九十九年秋,北原郡(原本匈奴的地界)的狼烟撕破了长城内侧刚刚升起的炊烟。

这场叛乱像一场迟来的寒潮,在草原第一场雪落下前,终于席卷了这片土地。

叛军首领阿勒坦在祭天仪式上割破了手掌,任由鲜血滴进马奶酒。

他望着台下那些既穿着秦人深衣、又裹着匈奴皮袄的部众,咬牙道:“他们教我们写篆书,却忘了草原儿女的字是用弯刀写的!”

这样的施舍,到底是谁在要!!

下方的部众痛哭流涕,拿出属于秦的史书,喊:“我们本应该是这片土地的主人!现如今马匹牧羊都白白送予了外人!!秦人他们凭什么?!”

哪怕,他们绝大多数当中,自己或者三代以内的长辈就是正宗的秦人。

事实上,草原人,本就多是由秦人组成的。

说起这场叛乱,倒也有迹可循。

当年秦太宗麾下淮安侯韩信将整个草原攻下并且一直到死前半年,也一直坐镇北原郡防止地方叛乱。

“同化比征服更难。”老将军在给咸阳的最后一封奏书里写道,“但若不成,三十万将士的血就白流了。”

——这是老将军给秦文帝的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奏书。

从草原里跑出去的不是没有,据说是在另一个地方作威作福了。

其实本来北原郡就极为难“消化”。

关中的米仓都快见底了,凭什么要我们省出口粮喂那群狼崽子?!——这是无数秦人心底的声音。

大秦当时尚且在刚刚缓口气的阶段,哪里来的多余的粮食救济苦寒之地是北原郡?

可秦太宗坚决不撤兵,大有要彻底将草原同化成大秦领土的意思。

这是个孤独的决定。史官在史书上写下——“太宗二十三年,帝执意戍北原,民多怨”。

直到秦历九十九年春天,最后一批拥有匈奴时代记忆的老人(听说)都去世了。

新生的北原郡青年既不懂放牧,也不善耕种,他们在两种文化的缝隙间长大。

当朝廷派来的督邮因为税粮不足当众鞭挞一个地方贵族时,叛乱的火星终于落进了干枯的草原。

终于,翻出了弯刀。以及偷盗而来的武器。】

<打仗了打仗了!那个时候最硬的一场仗!话说这算不算秦太宗留下的锅?>

<不算!这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一个——生产力问题,秦太宗离世之后,朝廷不可能也不愿意对北原郡进行可持续的经济输血。

同时北原郡那边种植又非常困难。

这就导致同化政策成了一个空壳——当地人既失去了传统的游牧生存技能,又无法通过农耕获得温饱,陷入了“两种文化缝隙间”的生存困境。

说句实话,其实如果没有丰裕侯找到的那些良种,说不准都撑不到这个时候就要反。

就算那些良种其实比较我们固有印象里的……产量不算太高。>

<还有一点更致命!

——关内民众尚在恢复元气,却要持续为北部边疆的“同化”工程输血,这导致了帝国内部的离心力。

北原郡的民众则感到自己是“二等公民”,被当作负担而非子民。

因为你看不起我,所以我打心底里不认为我和你是同类。>

<还不是秦太宗留下的锅?>

<那怎么办?把匈奴打服了之后退兵,等着他们几十年之后卷土重来吗?地理环境的问题,那边的人天然就会南下侵略。>

<我觉得秦太宗做的对,平反其实比攻打敌国更加容易占大义,也更加容易凝聚国家战力。>

<秦太宗怎么会有错?

北原郡造反的那几年,是农科院研究最关键的时间段,人家就是那几年研究出来的高产良种。

但凡北原郡再晚两年造反,生产力不足这个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嬴炎捏了捏眉心。觉得心累。

这都什么事啊!!!

他可以猜测到自己为什么会非常执拗的把匈奴的地界扒拉到大秦的碗里,就算是用关中给那边输血也在所不惜。

不就是怕走了历史上那些王朝的老路吗?

那些疯狂的,不计其数涌出来的游牧民族,必须要想办法把它的危险降到最低。

那如果战争必须要打响,平反是不是比打外族更加占据大义?

至于嬴炎为什么如此确认会有反叛?

呵!

封建王朝,反叛那都是家常便饭。

就嬴炎记忆里,李世民贞观之治时期都有子民局部造反。

贞观之治尚且如此,其他时间就更别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