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 > 第190章 韩信军令状

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 第190章 韩信军令状

作者:谢暮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03:48:42

张苍欣喜,在心里叉腰狂笑,胡子都快翘到天上去了。

但俗话说的好:乐极生悲。

一不留神,宽大的袖子扫过案几……“哐当”一声!

刚磨好的一砚浓墨泼了个底朝天,乌黑的墨汁如乌云蔽日,瞬间吞噬了纸张上尚未干透的字迹。

“啊啊——!!老夫的书——!!”

张苍扑过去,手忙脚乱地想抢救,却只抹了一手黑,徒留一片模糊的狼藉。

那可是他呕心沥血、演算了无数遍的精华!痛苦,太痛苦了,心口像是被挖走了一块。

早知道就用竹简了!!

痛苦也就罢了,毕竟为了后人的数学水平(自己的美名远扬),他咬咬牙还能撑一撑,重整旗鼓再写就是。

可一转头,天幕上飘过的字句又给他结结实实来了场雪上加霜。

<数学啊,我数学好差的!!别的学科不会了还能硬写,但是数学不会就是不会。>

<我理解数学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可是我在这方面注定不可能为国效力。难受.jpg>

<哈哈哈,谁小时候的梦想还不是当个科学家呢?直到学了数学……>

<数学嘛,只分两种人:一种是在天上飞的,一种是在地上当草履虫的。>

<嗯,嗯?你再骂一句试试?>

张苍:“……”

不、不至于吧?算数之类的挺简单的啊!无非是精微推演,逻辑贯通,其乐无穷。

这世上怎么能有人算数都算不明白?他看着那些“哀嚎”,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无法理解的世界。

作为一个家境优渥、师从大家、官场顺遂、甚至连运气都格外眷顾的算学小天才。

张苍非常!非常不理解这件事。

挠了挠头,第一次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细微的动摇。

……

嬴炎的关注点一如既往地清奇,他指着天幕,满脸疑惑:“草履虫是什么?一种虫子?为何用以喻人?”

旁边的嬴渠梁抱着手臂,一脸“别问我”的表情:“那谁知道?估计是后世发现的一种……爬得慢吞吞的虫子吧。”

他对虫子可不感兴趣!

他感兴趣的是……

“小炎子,别管虫子了,你算术水平怎么样?”嬴渠梁斜眼瞅着自家晜孙。

嬴炎立刻反唇:“你不知道吗?好歹是看着我长大的。”

他的数学水平……嗯,大概勉强能算得上是天幕所说的“天上飞”的那一批人……中的尾巴尖儿。

没办法,天分是有那么一点,但努力又是另外一回事。

都说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那百分之一的天赋或许他沾了点边,可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嬴炎自认根本达不到。

毕竟嬴渠梁教他,全是奔着培养帝王的路子去的,哪家好人教未来帝王会在算数上往死里钻研?

能看懂账目、不被臣子糊弄就行了。

嬴渠梁被噎了一下,略显尴尬地哈哈笑了两声:“是、是吗?”

他确实没太关注这方面,只要功课过得去便没多问。

其实嬴政比嬴渠梁更加好奇,不过他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召见教导嬴炎的算学老师。嗯,回头就去细问。

默默记下了这件事。

天幕之上的故事仍在继续——

【张良的事倒不算迫在眉睫,左右这人已被看管在牢狱内,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想逃也逃不出去。

眼下难搞的点,在于章邯。

作为大秦三大兵团之中,唯一还坚持忠诚于摇摇欲坠的咸阳中央的统帅……他简直是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

就算是嬴炎直接把现成的、能保全他和他麾下将士的完美借口掰碎了,想尽办法喂到他嘴边,人家也是直接“呸呸呸”吐出来——真正是软硬不吃。

干什么? 干什么?

就因为赵高和胡亥现在正为了如何处置他的问题互相扯皮、东拉西扯,暂时没空给他添乱了,他就觉得自己又行了?

觉得又能替大秦续上一口气了???

难道就因为三大兵团里就剩你一个还对咸阳保有名义上的忠诚,所以就坚决不能背叛?哪怕明知道那是条死路?

之前也没看出他品德高洁、愚忠到这个地步啊!

嬴炎忍不住开始回忆原本历史轨迹上的故事——章邯带领二十万投降的秦军将士,最终却被项羽全部坑杀于新安城南。

说实在的,之前就分析过,章邯那支军队的构成多数是征发自骊山的刑徒和奴产子,其中很大一部分籍贯正是楚地,也就是说,项羽一声令下,处死的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潜在支持者和子民。

胡亥不是个东西,项羽太过残暴冲动,难道章邯就真的一点责任都没有了?

嬴炎自从恢复记忆之后,就对章邯难以生出好感来,明明在恢复记忆之前,还曾真心实意地指望着能把他拉拢过来,共图大业。

理智上知道章邯的选择在当时情境下有其无奈和无辜,但人的情绪是非常复杂的。

嬴炎总是忍不住想:那二十万将士,如果不是出于对主将章邯的信任,相信投降能换来一条生路,又怎么会乖乖地引颈受戮?

章邯明明是一个在战场上极有血性和决断的人……不!他就是一个非常有血气的人!

巨鹿之战前连战连捷,逼得反秦势力节节败退就是明证。

但这份血气,在被项羽击败、投降之后,仿佛就瞬间消失了一般。

怎么就连最后鱼死网破、拼死一搏的勇气都没有了?就那样眼睁睁看着?

相比之下,历史上那个赵佗,虽然据岭南自立为王,割据一方,但他至少在秦末大乱世中保住了那一片土地的安宁,使岭南百姓未被中原战火大规模波及。

从结果论,功过难说,但确有其积极的一面。

所以明明知道历史,嬴炎用起赵佗来,虽然提防,却还算顺手。

最后他得出总结:无论如何,那几十万军队,不能再毫无保留地掌握在章邯手上了。风险太大。

只是让嬴炎万万没想到的是,局势的变化如此出人意料——

不久之后,一份紧急军报呈送至嬴炎案头。

“破釜沉舟”的经典戏码,这一次没有被项羽用在巨鹿对付章邯,反倒是让项羽用在了与韩信指挥的军队对决之上!

嬴炎看着军报,面色古怪至极,第一时间追问:“谁赢了?”

对比项羽,韩信的优劣点可谓极其鲜明。

优势在于:韩信善于奇谋,用兵如神;精通阵法变换和地形利用,能将战场环境化为己用;性格冷静理智,能根据瞬息万变的敌情灵活调整战术,极少犯错。

劣势则在于:个人武勇远不如堪称万人敌的项羽;许多精妙战术需要足够的兵力和资源来支撑执行;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士兵士气不足、训练不够,他那些大胆迂回的计策可能面临较大风险。

当然,以上的劣势,在嬴炎毫不吝啬的兵员和物资支持下,很大程度上被弥补了。

韩信的军队,最不缺的就是人和粮草。

前来报信的小将挠了挠头,表情有些复杂:“回主君,算起来是韩将军险胜。但是……那西楚霸王着实凶猛,硬是带着残余的亲兵精锐突围成功,看方向,似乎是退出战场,想往回撤来重整旗鼓的意思。”

旋即,他压低声音补充道:“正因为让项羽主力突围走了,韩将军觉得此战未竟全功,算不得胜,估摸着……请罪的军令状已经在送来的路上了。”

嬴炎顿时无语:“……所以,项羽现在是往我们这边赶了?”

他所在的这支主力,正面对的是被南秦军打得节节败退的楚地军阀杂牌军,若项羽一到,以其威望,自然能瞬间整合这些散兵游勇,获得最高领导权。

小将连忙点头:“是的,主君。不过韩将军已经率军在后面紧追不舍了。主君可以放心。

那项羽不过是会耍一些小聪明,凭一股蛮力,成不了大气候的!”

小将在韩信麾下待久了,耳濡目染,对韩信的崇拜近乎盲目,此刻恨不得项羽马上暴毙,那语气里的偏袒简直毫不掩饰。

嬴炎听着这充满个人感情的汇报,嘴角微抽:总觉得这傻孩子嘴里说的“只会耍小聪明”的特征,安在韩信自己身上好像更合适点?

对比起韩信那鬼神莫测的诡谲谋略,项羽战场上更多的是霸烈直接的阳谋和碾压式的勇武,跟“小聪明”实在不沾边啊。】

<项羽小聪明……噗哈哈哈!好!!这评价要是让项羽听见,非得气得再破一次釜沉一次舟!>

<项羽有能力和兵仙打的有来有回,甚至还能突围,已经非常不错了。咱们不能要求太高。毕竟对手是天花板。>

<我提名!韩信不在战场上的时候,那脑子还真不一定有项羽好使!!至少项羽不会在人生抉择上连续踩坑!>

<兵仙:小嘴巴!不说话!人艰不拆啊!>

<兵仙的政治方面真的是硬伤中的硬伤,他做的离谱的事,我记得……

好像是用自己一身彪炳军功,跟太宗皇帝换了一个恩典——养济院成绩前一百名得以直接进入朝堂为官?还是世代延续的那种特权?>

<这不算硬伤!这一看就是太宗和兵仙早有默契,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虽然这在当时那个时候确实是惊世骇俗,打破了察举征辟的常规,被不少儒生和老臣骂得狗血淋头来着。>

<骂得我们后世的人提起韩信,想到的除了他是兵仙、战神之外,差不多都会联想到这个‘养济院科举’的创始者身份。>

<错觉吗?总感觉关于他的记忆还差了些什么。>

<弱弱举手,在军方已经声望顶峰、足以封神的前提下,还一个劲的想要在文治方面搞大动作,硬是要往朝堂里塞自己认为对的‘寒门’(虽然那时候还没这概念)子弟,

算不算政治敏感度低?>

<得了吧,楼上的,后来证明兵仙那是替太宗、乃至后来的文帝挡了大部分火力和骂名,不过好在人家根基在军方,稳如泰山。

那些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世家清流,手再长也插不进去军营里。>

臣子们:“?”

养济院里面一百名直接进入官场当官?甚至不是当小吏???

大秦其实是有选拔考试的,十几年前对比其他国家已经算得上公正。

选拔的是吏。

虽然都是在官场上为陛下办事,但是官和吏是两种定位。

不过伴随着大秦领土的暴力扩张,不少吏都被提拔成了官,直接被派往各处。

可以说是大秦百年内难得的福利了。

王绾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面上却依旧是一副老神在在、见惯大风大浪的模样。

瞥了一眼周围那些或震惊、或不解、或暗自盘算的同僚,内心嗤笑一声。

这群人,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养济院是什么地方?

那是太子殿下亲自督办,投入了海量资源,明面上收养孤寡、抚育孤儿,暗地里却是为太子培养绝对忠诚的班底和人才的地方!

那是太子的嫡系中的嫡系!

太子的嫡系不进朝堂,谁进朝堂?

难道指望他们这些各有山头、心思各异的老臣,或者那些靠着祖辈荫庇、皓首穷经却不通实务的勋贵子弟吗?

蠢货!

王绾暗自摇头。这制度看似惊世骇俗,打破了常规,实则……对他们这样的顶尖勋贵而言,门槛并非不可逾越。

不就是送家中子弟进去“镀金”么?

养济院又没规定只收贫寒子弟,他们这样的人家,想要塞几个人进去,有什么难的?无非就是……

王绾想到那明文规定的“膳宿学杂费”,一天一人一金!注意,是正儿八经的黄金,而不是市面上流通的那些价值较低的黄铜钱!

哪怕是对他这样位极人臣、家资颇丰的老丞相来说,一天一金,一个月就是三十金,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金!这还只是一个人的费用!

若想多送几个资质不错的家族子弟进去,那开销……

王绾光是想想,就感觉心肝脾肺肾都一起抽抽着疼。这哪里是读书,分明是拿金子堆人玩!

好吧,他承认,他还是有点肉疼,非常肉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