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药香漫阶
青岚宗的晨雾还未散尽时,云深药寮的竹窗已透出暖黄的光。
阿蛮蹲在药圃前,指尖轻轻拂过紫绒根的嫩芽。这些种子是她用狐族精血浸泡过的,刚种下三日就破土而出,嫩紫色的茎秆缠着竹架往上爬,叶尖还沾着晨露,在微光里闪着细碎的光。
“这些根须要顺着竹节长,才不会淤塞灵力。”她回头时,正对上墨砚的目光。他手里提着个食盒,白袍的下摆沾着草屑,显然是刚从山下回来。
“药长老让我给你带的。”墨砚将食盒放在石桌上,里面是热气腾腾的桂花糕,糕点上撒着细碎的糖霜,“山下的李婶说,你上次帮她家孩子退烧,特意做了谢礼。”
阿蛮拿起一块糕点,入口是清甜的桂花香,混着淡淡的竹香——是云深药寮特有的味道。她看着墨砚额角的汗,突然想起昨夜他为了调配新的安神汤,在丹房忙到子时,眼下还有淡淡的青影。
“你也吃。”她递过一块,指尖不经意碰到他的,两人像被烫到般缩回手,药圃里的紫绒根却仿佛受了惊扰,嫩芽轻轻晃了晃。
就在这时,药寮外传来喧哗声。虎子背着药篓飞奔进来,虎头帽歪在一边:“阿蛮姐姐!墨师兄!山下……山下好多人!”
两人赶到山门前时,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石阶下挤满了人,有妖族的老药农背着药篓,有各族的孩童抱着陶罐,还有几个拄着拐杖的老人,手里捧着自家晒的草药,黑压压的一片,却安安静静,没人敢擅自踏上石阶。
“这是……”墨砚看向人群前的老狐妖,她是阿蛮的远房姨婆,上次疫病时曾送来不少凝露草。
老狐妖拄着藤杖上前一步,颤巍巍地弯腰行礼:“墨仙长,阿蛮姑娘,我们……我们是来求药的。”她掀开身边的竹篮,里面是些晒干的野山参,“这些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想求青岚宗收下我们,让我们跟着学医术。”
人群里立刻响起附和声:“我们不要名分,能帮着采药就行!”“我家娃子懂些兽语,能跟山里的灵兽沟通,采草药方便!”“我会酿酒,能给丹药去腥……”
墨砚看着他们手里的草药——有妖族特有的月心草,有魔族常用的烈焰花,还有人族稀缺的回春藤,种类竟比青岚宗的药圃还齐全。他想起药长老的话:“医道不分族,能聚在一起,才是真的道。”
“都进来吧。”他侧身让出通路,声音清晰地传遍人群,“青岚宗的门开了,就不会再关。药寮旁有空地,愿意留下的,先去收拾竹屋,午时到丹房集合,我教你们炮制药材。”
人群瞬间爆发出欢呼,却依旧排着队,小心翼翼地踏上石阶,生怕踩坏了路边的青苔。老狐妖走在最前面,路过墨砚身边时,悄悄塞给他一个布包:“这是我孙女做的狐族点心,给仙长补补身子。”
阿蛮看着这一幕,突然捂住嘴,眼眶红了。她想起小时候,祖母总说“等有一天,妖族能堂堂正正走进青岚宗,就好了”,如今,这一天真的来了。
午时的丹房热闹得像集市。药童们教妖族孩童辨认清心丹的药材,老药农们给丹房弟子讲野外采药的禁忌,虎子指挥着几个小兽妖搬运陶罐,连最守旧的张诚,也被一个魔族老妪拉着请教烈焰花的炮制方法,脸上虽还有些僵硬,却没再摆架子。
墨砚站在药炉前,看着阿蛮与老狐妖讨论紫绒根的药性,看着药长老教各族弟子调配安神汤,突然觉得,这才是丹房该有的样子——不是冷冰冰的戒律,而是热烘烘的人气。
“墨师兄!”小竹举着张药方跑过来,上面是阿蛮刚写的“两族合用药方”,“这望月草配狐族安神露,真的能治小儿惊悸吗?”
“试试就知道了。”墨砚接过药方,提笔在旁边添了味人族的甘草,“加这个,能中和安神露的寒气。”
阿蛮凑过来看,笔尖在“甘草”二字上顿了顿:“我曾祖母的《百草谱》里说,甘草是‘万药之使’,能调和各族药材的性子。”她突然笑了,“就像墨师兄你,总能把大家的性子都调和得好好的。”
墨砚的耳尖发烫,正想反驳,却见张诚端着一碗药汁走过来,脸色有些不自然:“这是……用烈焰花和清心丹合煮的,你看看行不行。”
药汁是温润的橙红色,没有烈焰花惯有的灼气,反而带着点清甜。墨砚尝了一口,惊讶地发现,张诚竟用了阿蛮教的“文火慢煨”法,将魔族药材的燥性去得干干净净。
“很好。”他认真点头,“比丹房以前的法子好。”
张诚的耳根红了,转身就走,却在门口被虎子拦住。小家伙举着个虎形香囊:“张师兄,这个给你!阿蛮姐姐说,里面的安神草能让你睡好点。”
张诚愣了愣,接过香囊时,指尖触到虎子毛茸茸的爪子,突然想起小时候被妖兽追,是个妖族少年救了他,那少年的爪子也是这样毛茸茸的。他喉咙动了动,低声道:“谢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