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混沌龙血:废柴少主的逆袭 > 第2章 竹下药香(续)

第二章:竹下药香(续)

竹林深处的雾气还未散尽,沾在阿蛮的狐尾上,凝成细小的水珠。她蹲在紫绒根丛旁,指尖轻轻拂过那些紫色的绒毛,动作轻柔得像在触碰易碎的琉璃。墨砚站在不远处,怀里抱着那坛所剩无几的清心丹,坛身的冰纹在晨光里泛着冷光,与周遭暖绿的竹影格格不入。

“这紫绒根要带点泥土才好。”阿蛮忽然开口,声音被晨雾滤得有些朦胧,“刚挖出来的新鲜根须,带着地气,和丹药同煮时,灵力才不会滞涩。”她从药箱里拿出把小巧的银锄,锄尖泛着温润的光,显然是用了多年的物件。

墨砚皱眉:“青岚宗的丹方从不用带泥的药材,需经三洗三晒,去尽浊气。”

阿蛮回头看他,狐耳上沾着片竹叶,眼神却亮得惊人:“浊气?那是你们人族不懂。这泥土里藏着竹林的灵气,紫绒根吸了三年的晨露、五年的竹荫,离了这土,就像人断了根,药效要折损大半。”她举起一株刚挖起的紫绒根,根部还带着湿润的黑土,“你看这土,是竹林腐叶化的,带着竹精的气,和清心丹的浩然气最是相配。”

墨砚沉默不语。他想起师父手札里被涂黑的段落,其中一句隐约可辨:“草木有灵,当顺其天性,强以人力矫之,反失其真。”那时他只当是师父年迈糊涂,此刻看着阿蛮指尖那些鲜活的紫绒根,突然生出一丝动摇。

阿蛮已生起了篝火,架在火上的药罐是粗陶的,罐身上印着模糊的狐族图腾。她将五钱紫绒根捣成泥,又从药箱里取出几片晒干的月光草,“这草得用子时的露水拌过,才能中和丹药的燥性。”她的动作熟练得让人心惊,仿佛这竹林里的草木都是她的旧识。

墨砚终是走了过去,从坛里倒出三颗清心丹。丹药落在陶碗里,发出清脆的碰撞声,青白的色泽在晨光里透着股疏离的冷。“真要这么煮?”他问,语气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犹豫。

阿蛮抬头,狐眼里闪过一丝狡黠:“墨师兄是怕了?”她拿起一颗丹药,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纹路,“还是怕这妖族的法子,污了你青岚宗的清誉?”

“放肆。”墨砚的声音沉了沉,却没再阻止。他看着阿蛮将丹药掰碎,连同紫绒根泥一起放进药罐,又倒入山泉水,动作一气呵成。水汽蒸腾起来时,带着股奇异的香,不是清心丹惯有的苦寒,而是混着草木的清甜,像雨后的竹林气息。

“用你的清心诀试试。”阿蛮退开半步,示意他上前,“别太刚硬,像春风拂过水面那样,让灵力慢慢渗进去。”

墨砚迟疑片刻,终是伸出手,指尖结起清心诀的印。白色的灵力缓缓注入药罐,起初确实如他所想,与紫绒根的气息有些抵触,药汁泛起细密的泡沫,像在挣扎。

“放松些。”阿蛮的声音就在耳边,带着点温热的气息,“想象这灵力是竹梢的风,紫绒根是竹下的草,风拂过草,不是对抗,是相伴。”

墨砚深吸一口气,试着放缓灵力的流速。果然,那些抵触的泡沫渐渐平息,药汁开始呈现出温润的碧色,像将整片竹林的绿都融了进去。阿蛮见状,也催动起引灵术,金色的妖力如细丝般缠绕上他的灵力,两者交织着沉入药汁深处,竟生出种奇异的和谐。

“你看。”阿蛮的眼睛亮得像藏了星子,“不是所有不同,都要分个高低贵贱的。”

药香漫开时,墨砚忽然想起小时候,师父带他在后山采药的情景。那时师父也这样架着粗陶罐,煮着不知名的草药,说“万物相生,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只是后来师父闭关,再出来时,便只字不提妖族的术法,只强调青岚宗的清心诀才是正道。

“好了。”阿蛮揭开罐盖,一股清甜的药香瞬间溢满竹林。药汁是淡淡的碧色,表面浮着层细密的油光,看着就让人安心。她舀出一碗,递到墨砚面前,“你先尝。”

墨砚接过碗,指尖触到陶碗的温热,竟有些恍惚。他吹了吹,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没有清心丹惯有的苦涩,入口先是微甘,而后有股暖流顺着喉咙滑下,灵力在体内游走时,竟比往常柔和百倍,像被竹林的风轻轻托着,没有丝毫滞涩。

“怎么样?”阿蛮的狐尾尖翘得老高,带着期待。

墨砚没说话,又喝了一口。这一次,他清晰地感觉到,紫绒根的草木气与清心丹的浩然气确实在交融,像两条缠绕的溪流,最终汇成一股更温润的力量,流遍四肢百骸。

“尚可。”他放下碗,语气依旧平淡,却没再提“妖族毒草”的话。

阿蛮却笑了,狐耳抖掉了沾着的竹叶:“我就知道。你师父当年和我曾祖母煮药时,也总说‘尚可’,结果每次都把药渣都吃得干干净净。”

墨砚猛地抬头:“你说什么?”

“我说……”阿蛮的声音低了下去,狐尾也蔫了些,“我曾祖母说,五十年前,她常和青岚宗的一位道长在这竹林里煮药。道长总穿件月白道袍,说她的紫绒根‘尚可’,她的引灵术‘还行’。”她从药箱里拿出个陈旧的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半块啃过的药渣,用布小心包着,“这是他们当年没吃完的,曾祖母说,那道长后来成了青岚宗的掌门。”

墨砚看着那半块药渣,上面隐约能看出清心丹的痕迹。他想起师父的道袍,正是月白的;想起师父手札里那些被涂黑的字迹,突然就明白了什么。

“该回去了。”他抱起空了大半的丹坛,转身往竹林外走。

“墨师兄!”阿蛮追上来,塞给他一个布包,“这是晒干的紫绒根,下次你自己煮药时……”

“不必。”墨砚打断她,却还是接过了布包。布包上绣着只小小的狐狸,正抱着颗丹药,针脚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

他没回头,却能感觉到身后的目光,像竹林的阳光,暖融融的,落在背上,竟驱散了些许常年盘踞的寒意。走到竹林边缘时,他悄悄打开布包,里面的紫绒根果然洗得干净,却特意留了点带着竹香的泥土——阿蛮说的没错,那泥土里,确实藏着竹林的灵气。

那天下午,墨砚用阿蛮教的法子,给丹房的药童们煮了一锅药。药香漫出丹房时,连最守旧的长老都忍不住问:“今日的清心丹,怎么带着点竹甜味?”

墨砚站在丹房门口,看着药童们捧着药碗笑闹,突然觉得,那道锁了三十年的山门,似乎真的该打开了。而他怀里的布包,沉甸甸的,装着的仿佛不止是紫绒根,还有些更珍贵的东西,正在悄悄发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