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爹不疼娘不爱,下乡后我一胎双宝 > 第164章 知澜药厂一炮而红

第一批“知澜创伤膏”在生产线上封装完成,整齐地码放在纸箱里,散发着淡淡的、混合了草药与一丝极难察觉的清凉气息。这些墨绿色铁皮小罐,承载着许知意和傅叶澜全部的心血与期望。

关于这批产品的首批去向,傅叶澜提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建议:“知意,我想把第一批货,免费赠送给我的老部队,供他们的军医院试用。”

许知意闻言,眼睛一亮。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策略。

部队,尤其是基层连队,训练伤、磕碰伤是家常便饭,对于创伤药的需求量大且要求高。那里是检验药效最严格、也最公平的试金石。更重要的是,傅叶澜在部队中人脉深厚,由他牵线,不仅能确保药品送达,还能获得最真实、最直接的反馈。这比他们自己漫无目的地在市场上推销,要高效和可靠得多。

“好!”许知意毫不犹豫地点头,“就当是咱们回报部队对你多年的培养,也希望这药,真能帮到那些最可爱的人。”

傅叶澜动作很快,他亲自挑选了几十箱创伤膏,通过可靠的渠道,送往了他曾经服役的部队军区医院,并附上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说明了这是他与爱人共同创业研发的新产品,希望能为战友们的健康尽一份绵薄之力,恳请医院试用后提供宝贵意见。

药品送达后的一个多月,似乎并无特别的消息传回。许知意表面沉静,内心却不免有些忐忑,反复检查着生产记录,确认灵泉水的比例是否拿捏得恰到好处。

然而,就在一个寻常的午后,傅叶澜接到了来自老部队军医院院长的直接电话。电话那头,院长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惊奇:

“叶澜!你送来的那个创伤膏,神了!真是神了!”

原来,医院在收到药品后,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先在少量轻伤员身上进行了试用。结果令人大吃一惊。通常需要三五天才能初步结痂的浅表创伤,涂抹了“知澜创伤膏”后,不到四十八小时,伤口就开始明显收敛、干燥,疼痛感大幅减轻,炎症反应微乎其微。对于一些训练中造成的深层软组织挫伤和撕裂伤,其消炎消肿、促进愈合的速度也远超医院常规使用的任何同类产品。

“我们医院的药理科甚至还特意拿去做了成分分析,”院长的语气带着困惑与赞叹,“奇怪的是,从常规化学成分检测来看,它和市面上一些效果不错的创伤膏基础成分并无太大区别,无非是些三七、白芨、冰片之类的药材。但就是效果天差地别!好像……好像里面多了某种极具活性的‘催化剂’一样,极大地激发了药材本身的药效,并且赋予了它超强的组织修复能力。”

这种“查无此物,却又效果卓着”的情况,让军医们在震惊之余,也对“知澜药厂”刮目相看。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家新兴的药厂,必然掌握着某种独特的、或许是源于古老秘方的炮制工艺或配伍诀窍。

效果是硬道理。

在确认了“知澜创伤膏”卓越的疗效和稳定的品质后,部队医院迅速做出了决定。他们再次联系傅叶澜,这一次,是希望以军方采购的形式,正式与“知澜药厂”签订供货合同。

谈判过程异常顺利。傅叶澜代表药厂,给出了一个极其实惠的价格。他深知,与部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战略意义远大于初期的利润。这份合同,不仅是药厂的第一笔大额订单,更是一块沉甸甸的、含金量极高的“金字招牌”。

当盖着部队后勤部鲜红大印的合同书摆在许知意面前时,她拿着那张薄薄的纸,手微微有些颤抖。这不仅意味着他们的产品得到了最严格认可的证明,更意味着“知澜药厂”从此有了最稳定的销售渠道和资金来源,创业初期最艰难的阶段,终于迈过去了!

“我们……成功了?”她抬头望着傅叶澜,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喜悦光芒。

傅叶澜重重地点头,一向沉稳的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充满自豪的笑容:“成功了!知澜药厂,一炮而红!”

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许知意和全厂职工的士气。许知意没有沉浸在初期的成功中,她深知,一个药厂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拥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和多元化的产品线。

她趁热打铁,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家庭常备药领域。凭借着空间药房的古老智慧和灵泉水的神奇功效,她带领着初步组建起来的小研发团队,开始攻克新的课题。

很快,“知澜止血散”问世了。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外伤出血,撒上药粉,能在极短时间内形成保护膜,促进血小板聚集,止血效果立竿见影,且不易感染。

紧接着,“知澜退烧灵”也推出了市场。

无论是感冒风寒引起的高热,还是其他炎症导致的发热,这款加入了微量灵泉水的退烧药,都能起到快速、平稳降温的效果,并且能有效缓解伴随发热带来的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口感也经过改良,略带甘甜,更容易被儿童接受。

这些新药,如同最初的创伤膏一样,都遵循着同一个原则——在基础配方上,加入经过精确计算的、稀释后的灵泉水。这使得它们的核心疗效显着超越市面上的同类产品,但又控制在“效果卓越”而非“惊世骇俗”的合理范围内。无论是外伤止血的速度,还是退烧的平稳迅速,都让使用者们赞不绝口,口碑迅速积累。

“知澜药厂”的名声,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一圈圈扩大。先是依靠部队医院的订单和口碑在相关系统内传开,随后,通过那些使用了特效药并被其效果折服的市民百姓口口相传,“知澜”这个品牌,开始在上海乃至周边地区的医药市场和老百姓心中扎根。

药厂的销售科变得异常忙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来自各地医药公司、医院、甚至个体药店的订单络绎不绝。原本有些空旷的仓库,如今被成品堆得满满当当。生产线不得不开始实行两班倒,机器的轰鸣声日夜不息。傅叶澜负责的对外联络和生产调度工作愈发繁重,他常常忙得脚不沾地,但眼神却始终锐利有光,充满了开拓事业的干劲。

许知意则更多地专注于新药研发和产品质量把控。她穿着白大褂,穿梭在实验室和车间之间,对每一批原料的投料、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温度湿度控制、尤其是灵泉水的添加比例,都要求做到分毫不差。她知道,信誉是药厂的生命线,而“知澜”的信誉,就建立在每一瓶、每一罐那稳定而卓越的疗效之上。

夜色深沉,许知意站在药厂办公楼二楼的窗前,俯瞰着下方依旧亮着灯光、有序运转的车间。空气中隐约传来机器低沉的嗡鸣和淡淡的药香。傅叶澜还在办公室里与销售科长核对明天的发货清单。

许知意的心中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沉甸甸的满足感。

这种满足,并非仅仅来源于财务室保险柜里日益增厚的现金,以及银行账户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尽管财富的增长是实实在在的,让她和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底气和选择权。

更深层次的满足,源于她终于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所拥有的特殊资源,与她内心深处那份“悬壶济世”的朴素愿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她制作的每一种特效药,都不是冷冰冰的商品,而是能够真正解除病痛、带来健康的希望。看到部队反馈报告中提到的“因创伤膏大大缩短了伤员恢复周期”,听到市场上消费者对“退烧灵”交口称赞的“孩子吃了很快就退烧了,还不反复”,那种成就感,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

她能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她制的药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惠及越来越多的人,同时,这份事业也让她收获了足以让家人过上优渥生活的财富,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窗外,是八十年代初期,充满活力与机遇的沪市夜空。

许知意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带着药香的空气,心中感慨万千。这个奔腾的年代,虽然物质条件远不如后世丰富,生活也有诸多不便,但它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它奖励勤奋,眷顾智慧,拥抱变革。只要你肯低下头吃苦,肯动脑筋思考,肯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就真的没有赚不到的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她和傅叶澜,正是乘着这改革的东风,凭借着彼此的信任、无畏的勇气和一点特殊的“运气”,将一个小小的药厂,经营得风生水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