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香花坊的石桌上,陈玥留下的红色布包、苏晚奶奶的旧笔记与那张泛黄的黑白照片整齐摆着,林晓抱着笔记本电脑蹲在桌前,指尖在键盘上飞快跳动,屏幕上不断刷新着老城区的历史档案——从民国时期的灵脉研究所记录,到近十年的拆迁规划,每一条信息都被她仔细标注,生怕错过与信物相关的蛛丝马迹。
“有了!”林晓突然停下动作,指着屏幕上一份1943年的《灵脉研究所成员名录》,“你们看!苏晚奶奶的名字‘苏清鸢’和陈玥外婆的名字‘孟淑琴’都在上面,她们当年是研究所的‘灵脉守护者’,专门负责记录善影能量波动!”她滑动鼠标,调出另一份档案,“还有这个!1945年的研究所工作报告里提到,她们一起制作了‘护灵布包’,用来存放灵脉碎片和破阵工具——陈玥留下的这个红色布包,就是当年的护灵布包!”
陈砚的指尖轻轻拂过布包上磨损的缝线,突然想起妹妹小时候的话——“妈妈说,这个布包是外婆传给我的,要好好保管,以后能帮到哥哥”。原来这份守护,从七十多年前就开始了。“这么说,布包和照片里的灵脉符号,都是当年研究所的成果?”他抬头看向林晓,旧罗盘在掌心微微发烫,像是在呼应档案里的历史。
苏晚翻开奶奶的旧笔记,找到其中一页画着护灵布包的草图,旁边写着“以红衣为引,藏灵脉于内,可避黑雾,可破邪阵”。“和档案里的描述完全一致!”她惊喜地说,“奶奶当年特意把布包做成红色,是因为红色属阳,能压制阴邪能量;布包内侧的符号,就是研究所独创的‘灵脉守护纹’,能防止灵脉碎片流失能量。”
周瑶端着刚切好的西瓜走过来,凑到电脑前一看,突然指着档案里的一张老照片:“这不是老城区的‘守脉亭’吗?我奶奶说,她小时候经常在亭子里玩,里面挂着一块‘护灵铜片’,后来不知所踪——你们说,铜片会不会和布包有关?”
张老爷子拄着拐杖走进来,听到这话,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囊,里面正是一块泛着淡绿光的铜片:“你们说的是这个吧?这是当年苏清鸢托我保管的,她说‘护灵布包需配护灵铜片,方能激活完整力量’,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交给你们。”他将铜片放在布包旁,两者刚接触,就发出一阵柔和的白光,布包内侧的符号瞬间变得清晰,“果然!布包和铜片是一套的,当年苏清鸢和孟淑琴就是靠它们,阻止了日军对灵脉研究所的破坏。”
林晓立刻在电脑上搜索“守脉亭护灵铜片”,很快找到一份1951年的《老城区文物登记册》:“登记册里写着,护灵铜片是民国时期的‘灵脉法器’,由研究所用‘百年灵脉矿石’打造,能放大善影能量,与护灵布包配合,可净化半径五十米内的黑雾——难怪我们之前用布包激活镇脉符时,效果比预期更强,原来是少了铜片的助力!”
赵老板戴着半张银色面具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本封面磨损的线装书,正是他父亲留下的《灵脉器物考》。“书里记载过护灵布包的历史。”他翻开书,指着其中一页,“1947年,研究所解散后,苏清鸢和孟淑琴担心布包落入恶人之手,把它分成了两部分——布包主体由孟淑琴保管,布偶里的灵脉碎片由苏清鸢保管,约定‘若老城区灵脉遇危,需由两家人后代合力激活’。”他顿了顿,补充道,“陈玥能拿到完整的布包,说明她外婆后来把两部分合在了一起,还特意加入了破阵口诀和容器弱点,就是为了应对噬魂会的阴谋。”
陈砚突然想起布偶肚子里那张纸条上的口诀——“双生映月,灵脉归位,锁魂破”,原来这句口诀也有来历。“林晓,能不能查到口诀的出处?”他问道。
林晓立刻搜索相关文献,很快在一份1946年的《灵脉破阵实录》里找到答案:“找到了!口诀是苏晚奶奶和陈玥外婆根据‘七星锁魂阵’的弱点创造的,当年她们就是用这句口诀,破坏了日军试图污染灵脉的计划!”她指着实录里的插图,“你们看,插图里的破阵姿势,和我们之前在钟楼用的姿势一模一样,连灵脉矿石的摆放位置都没差!”
苏晚将奶奶的旧笔记与实录对比,发现笔记里的破阵步骤比实录更详细,还补充了“子时激活”“善影能量辅助”等细节。“是奶奶后来补充的!”她轻声说,“笔记里写着‘后世若遇锁魂阵,需以善影为助,以血脉为引,方能万全’,她早就预料到,七十多年后还会有人用同样的阵法危害灵脉。”
张老爷子拿起护灵铜片,放在布包上,两者的白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小小的灵脉光带。“现在我们终于弄清楚了信物的完整历史。”他缓缓说道,“护灵布包、护灵铜片、破阵口诀,还有苏清鸢的旧笔记,都是当年研究所留下的‘灵脉守护三件套’,专为对抗锁魂阵这类邪阵设计。陈玥能集齐这些信物,既是家族传承,也是命运的安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