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辛苦养大的修仙女儿总想扑倒我 > 第79章 雨落江南诉真情,明眸初睁见离人(2)

没一会儿,巷口就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三个黑衣人贴着墙根走过来,他们穿着纯黑色的夜行衣,脸上蒙着黑色的面巾,只露出一双双冰冷的眼睛,像毒蛇的信子,扫过周围的环境。

他们的脚步很轻,踩在积水里几乎没有声音,手里握着淬了毒的短刃,刃口泛着暗绿色的光,一看就沾着剧毒。

“就是这里,秘术已经开始了,张砚辞的心脏马上就要成型。”领头的黑衣人声音沙哑,像被砂纸磨过的木头,“别跟他们纠缠,直接冲进去,拿到心脏就走!”

他话音刚落,就挥着短刃朝着林砚冲过来,刃口带着破风的呼啸,直刺林砚的胸口。

林砚早有准备,侧身躲开的同时,猛地拔出长剑,剑身上的青岚印记瞬间亮起淡青色的光,“叮”的一声脆响,长剑的侧面狠狠撞在短刃上,火花在雨水中溅起,又瞬间被雨水浇灭。

林砚想起青岚印记里的“拨云式”,手腕轻轻一沉,长剑顺着短刃的方向快速划过去,带着一股巧劲,逼得黑衣人不得不后退两步,以免被剑刃划伤手腕。

“想过去,先过我这关!”林砚的声音很沉,雨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滴,他却连眼睛都没眨一下——他知道,自己现在不仅要保护苏晚,还要守住张砚辞最后的希望。

另一个黑衣人见领头的被拦住,立刻绕到左边,想从柳树丛后面偷袭小屋的窗户。

他刚靠近柳树,就感觉脚踝一紧,一道淡蓝色的水鞭突然从树后甩出来,紧紧缠住他的脚踝。“不许靠近苏姐姐的小屋!”

晚晚的声音透着一股不容错辨的坚定,她用力往后一拉,黑衣人“扑通”一声摔在积水里,溅起一身泥水,短刃也掉在了旁边的草丛里。

第三个黑衣人想从右边突破,刚迈出一步,就感觉脖子后面一凉,像是有什么冰冷的东西抵着自己的皮肤。

他猛地回头,却什么都没看到——红凝就站在他身后,指尖的魔气像一根无形的针,紧紧抵着他的颈动脉,语气冷得像冰:“再动一下,你的脖子就会像断了的琴弦,再也发不出声音。”

黑衣人能清晰地感觉到那股魔气里的杀意,那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恐惧,让他浑身僵硬,连手指都动不了。

领头的黑衣人见两个同伴都被制住,急得眼睛都红了,从怀里掏出一个黑色的令牌,狠狠往地上一摔——令牌“啪”的一声炸开,冒出浓浓的黑烟,瞬间遮住了所有人的视线。

“快走!别跟他们纠缠!”他拉着被水鞭缠住的黑衣人,用短刃狠狠割断水鞭。

红凝本想直接杀死对方,但是想到林砚还在身旁,还是故意露出破绽,让三人离开了。

林砚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顺着他的下巴往下滴。

晚晚也收起水鞭,小手还在微微发抖——刚才的打斗太凶险了,黑衣人的短刃差点就划到她的胳膊。“阿爹,他们还会回来吗?张公子会不会有事?”

“应该不会再回来了。”林砚看向小屋的门,里面的金光越来越亮,几乎要透过门板溢出来,张砚辞的咒语声却越来越弱,像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张公子……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就在这时,小屋里突然传来苏晚撕心裂肺的哭喊:“张砚辞!你住手!我不要看见!我要你活着!你听到没有!你这个混蛋!”

林砚心里一紧,再也顾不上危险,猛地推开小屋的门——里面的景象让他瞬间愣住了:张砚辞坐在冰冷的地面上,背靠在墙角,浑身都被鲜血染红了,怀里紧紧抱着苏晚。

苏晚已经醒了,她的眼睛睁得很大,里面不再是往日的黑暗,而是映着满屋的金光,像盛着两颗小小的太阳。

她死死抱着张砚辞的脖子,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砸在他染血的衣襟上,晕开一朵朵暗红色的花。

小屋的正中央,那本古籍摊在地上,纸页已经开始发黄卷曲,上面的朱砂字像活过来一样,泛着诡异的红光。

张砚辞的右手按在古籍上,指尖的鲜血顺着纸页的纹路往下流,染红了“献祭”二字。

“晚晚……你醒了。”张砚辞的声音很轻,几乎要被苏晚的哭声淹没,他抬起手,颤抖着摸向苏晚的眼睛,指尖冰凉,却带着小心翼翼的温柔,“你……能看见了吗?看看我,看看这小屋,看看……你一直想看见的太阳。”

苏晚的眼睛慢慢聚焦,她第一次看清眼前的人——张砚辞的头发散乱地贴在脸颊上,额头上的伤口还在流血,顺着他的眉骨往下滴,在他苍白的皮肤上划出一道刺眼的红痕。

他的睫毛很长,此刻却没了往日的灵动,垂在眼下,像两片快要凋零的柳叶。

“我看见了……我看见了……”她哭着抓住张砚辞的手,把他的手按在自己的眼睛上,“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为什么不告诉我?我不要看见!我宁愿一辈子看不见,也不要你为我死!”

“傻丫头……”张砚辞笑了笑,嘴角又溢出一口鲜血,染红了苏晚的衣襟,“我不想让你一辈子活在黑暗里。你不是说……想看看太阳吗?想看看柳树的叶子吗?现在……你能看见了,多好。”

他从怀里掏出一支竹笛,那笛子是用青竹做的,笛身上刻着两个小小的字——“晚辞”,字迹还很新,显然是刚刻不久的,“这是我……我昨天给你做的,比上次那个好,你以后……可以用它吹你最喜欢的《雨巷》。”

苏晚接过笛子,指尖摸着上面的字迹,眼泪掉得更凶了。

她想起三个月前,张砚辞第一次扔银子羞辱她时,她就是抱着那支旧笛子哭了一整晚;想起她每次去张府找他,都被家丁拦在门外,只能在墙外听他的声音;想起他把她赶去小屋时,说“你这种瞎子弹琴,只会让人觉得恶心”——原来那些刻薄的话,都是假的,都是他故意说的。

“你为什么要骗我?”苏晚的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她把笛子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抱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你以为你死了,我就能好好活着吗?没有你,我就算看见了太阳,又有什么意思?”

张砚辞的呼吸越来越急促,他能感觉到生命正在一点点从身体里流失,像指间的沙子,怎么抓都抓不住。

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从怀里掏出一把小小的铜钥匙,塞进苏晚的手里:“小屋的地窖……用这个钥匙打开,里面有我给你做的新琴,比你现在的琴好弹,还有……还有你爱吃的蜜饯,我买了很多,够你吃很久了。”

他的声音越来越弱,眼神却死死盯着苏晚的脸,像是想把她的样子刻在灵魂里,“晚晚,答应我……好好活着,别为我难过,别为我停留,找个……找个比我好的人,好好照顾你,陪你看太阳,陪你听琴……”

“我不!”苏晚拼命摇头,把脸埋在张砚辞的颈窝里,泪水浸透了他的衣襟,“我只要你!张砚辞,你回来!你给我回来!我不要别人,我只要你!”

张砚辞的手慢慢垂了下去,落在冰冷的地面上,他的眼睛还睁着,里面映着苏晚的脸,带着一丝满足的温柔。

最后一口气吐出来时,他的嘴唇轻轻动了动,声音轻得像一缕烟,却清晰地落在苏晚的耳朵里:“照顾好你自己。”

然后,他的头歪了下去,彻底没了呼吸。

“张砚辞!”苏晚抱着他冰冷的身体,撕心裂肺地哭喊,声音穿透了小屋的屋顶,传到外面的雨巷里,与雨声交织在一起。

她的手指紧紧抓着张砚辞的衣襟,指甲几乎要嵌进他的肉里,却再也感觉不到他的温度。

晚晚站在门口,眼泪也掉得稀里哗啦,她抱着小猫,把脸埋在小猫的毛里,不敢再看里面的场景。

林砚的眼眶也红了,他别过头,看向窗外的雨——雨还在下,柳叶垂在水面上,像在为这场离别哀悼。

他想起阿瑶走的时候,也是这样,明明有很多话想说,却一句都说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她死去。

红凝站在旁边,眼神里满是复杂。

苏晚哭了很久,直到眼泪流干,声音也变得沙哑,才慢慢抬起头。

她抱着张砚辞的身体,慢慢站起来,走到墙角,拿起那支她随身携带了三年的旧笛子——那是张砚辞第一次护着她后,亲手给她做的,笛身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晚”字。

她看着那支笛子,眼泪又掉了下来,然后猛地抬手,把笛子狠狠往地上一摔——“啪”的一声,笛子断成了两截,竹屑飞溅,像破碎的回忆。

接着,她又走到琴案前,拿起那把有裂纹的琴——那是张砚辞故意放在这里的假琴,真的早就被他藏进了地窖。

她抱着琴,走到小屋中央,看着地上的古籍,然后猛地把琴往地上一砸——“咚”的一声巨响,琴身碎成了几块,琴弦断了,发出刺耳的响声,像她此刻的心,碎得再也拼不起来。

“我再也不弹琴了!再也不吹笛子了!”她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却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张砚辞,你骗我!你说让我恨你,可我怎么恨得起来?你这个骗子!你这个混蛋!”

林砚想上前安慰,却被红凝拉住了。

红凝轻轻摇头,眼神里带着一丝不忍:“让她发泄吧,这是她现在唯一能做的。”

苏晚发泄完,又慢慢走回张砚辞身边,抱着他冰冷的身体,坐在地上,眼神空洞地看着前方。

过了一会儿,她的目光落在地上的古籍上,慢慢伸出手,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动作温柔得像在抚摸张砚辞的脸。

她的眼神慢慢变了,空洞里渐渐透出一丝坚定,那眼神,像极了刚才张砚辞提到“要让她看见”时的神情,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决绝。

林砚注意到她的眼神,心里突然咯噔一下——苏晚的眼神里,好像藏着什么别的东西,不是单纯的悲伤,而是一种……想要“逆转”的执念。

红凝也注意到了,她的眉头轻轻皱了起来——古籍上的咒语已经结束,按道理来说,禁术的力量应该已经消散了,可苏晚的眼神里,却透着一股与禁术相似的气息,这让她心里隐隐觉得不安。

雨还在下,小屋里的金光慢慢散去,只剩下苏晚抱着张砚辞的身影,还有地上那本泛着红光的古籍,在昏暗的光线下,像一颗藏着秘密的心脏。

林砚牵着晚晚的手,红凝撑着油纸伞,慢慢退出了小屋,把最后的空间留给了苏晚。

外面的雨丝还在织着网,柳树枝条垂在水面上,倒影碎成一片,像这场永远无法圆满的爱情。

晚晚靠在林砚的怀里,小声说:“阿爹,苏姐姐以后怎么办呀?她一个人,就算能看见了,也会很孤单吧?”

林砚摸了摸她的头,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却没让他觉得冷。

“她会好好活着的。”他抬头看向小屋的方向,心里却想着苏晚最后看古籍的眼神,“张公子用生命换了她的光明,她会带着张公子的希望,好好活下去的,一定会。”

江南的雨还在缠绵,雨巷里的余音,却像是永远停在了张砚辞最后的那句“照顾好你自己”里,带着无尽的温柔和遗憾。

而小屋里,苏晚抱着张砚辞的身体,指尖轻轻划过古籍上的一行小字——那是被鲜血遮住的注释,写着“以心为引,可唤魂归”,她的眼底,慢慢燃起了一丝微弱却坚定的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