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杨凌传之逆袭家主 > 第299章 豪族反扑,彻底疯了

杨凌传之逆袭家主 第299章 豪族反扑,彻底疯了

作者:小悬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00:00:10

泉州,夜色沉沉,如墨泼洒。王延庆和陈永泰屏退左右,密室中只余两人,烛火摇曳,映照出他们脸上凝重的神情。

“陈兄,你这计策,当真能行?”王延庆压低嗓音,声音带着些许沙哑,心头隐隐不安。

陈永泰将茶杯放在几上,发出轻微的磕碰声。他抬眼,直视王延庆,语气决绝:“这是我们唯一的活路。他杨昭的银票攻势,我们无法抵挡。他利用民意,将我们逼入绝境。既然如此,我们便要让他尝尝,民意被反噬的滋味。”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核心便是利用王陈两家在泉州及周边数府的深厚根基,对粮食物价进行操控。

“我们倾尽所有,秘密收购城中及周边府县的所有粮食。”陈永泰说,“粮价暴涨,百姓必然恐慌。届时,我们再散布谣言,将粮价飞涨的罪责,推到大乾钱庄的银票上。”

王延庆皱紧了眉:“此举,会伤及自身啊。一旦粮价失控,百姓生计艰难,即使我们能将罪责推给杨昭,我们两家在地方上的声望,也会一落千丈。”

“顾不得那么多了。”陈永泰的唇边勾起一抹狠意,“他杨昭的银票,如今在泉州通行无阻,甚至比铜钱还受欢迎。我们便要让百姓明白,这所谓的‘新钱’,不过是扰乱市面的祸根。粮价飞涨,便是因为银票泛滥,导致铜钱贬值,商贾惜售粮食,囤积居奇。”

他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届时,百姓会自发抵制银票,甚至要求官府取缔。我们再趁势放出库存的铜钱,以极高的价格收购粮食,在百姓面前做做样子,便能将民怨引向大乾钱庄。”

王延庆沉思片刻。这个计划,确实狠毒。一旦成功,大乾钱庄的银票体系将在泉州彻底崩塌,其声望亦将跌入谷底。杨昭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将付诸东流。而王陈两家,虽然也会遭受损失,但只要能活下来,便能重新掌控泉州。

“好!就按你说的办!”王延庆咬牙,下了决心。

当夜,泉州城内,一股无形的力量开始涌动。王陈两家的心腹和亲信,带着巨额银钱,悄无声息地散入市井,秘密收购粮铺、米行中的所有存粮。他们甚至派人前往周边县城,以高于市价的价格,大肆购入粮食。

起初,只是零星的粮铺表示存货不足。接着,越来越多的米行挂出“无米可售”的牌子。仅仅三天,泉州城内的粮价便开始节节攀升,从最初的每石五十文,迅速涨到了一百文、一百五十文,甚至更高。

百姓们最初并未察觉异样,只当是偶有涨跌。但随着米价一日一变,甚至一日数变,恐慌情绪开始蔓延。

“掌柜的,这米怎么又涨了?前日还是八十文,今日怎就一百二了?”有农妇拎着空空的米袋,焦急地问。

粮铺掌柜无奈地摊开手:“大娘,不是老朽要涨价,是根本就收不到米了啊!城里城外,所有米行都差不多,不知道被谁给收光了!”

谣言也随之而起。

“听说,都是那些用银票做生意的商贾,把咱们的铜钱都给换走了,然后把粮食都给囤起来了!”

“可不是嘛!以前都是铜钱买卖,粮价稳当。自从那什么大乾钱庄来了之后,银票满天飞,咱们的铜钱越来越不值钱,粮食也越来越贵了!”

“那银票,说是方便,我看就是祸害!把咱们的铜钱都给贬低了!”

各种指责和不满,如同瘟疫一般,在泉州城内迅速扩散。百姓们将粮价飞涨的怒火,逐渐转移到大乾钱庄和其发行的银票上。

大乾钱庄的“民怨受理处”,这一次,迎来的不再是抱怨河道工程受阻的农户,而是愤怒的市民。他们手里拿着干瘪的钱袋,指着钱庄的伙计,破口大骂。

“你们的银票,害得我们连饭都吃不上了!”

“滚出去!把我们的铜钱还回来!”

苏墨坐镇钱庄,他脸色沉重。他清楚地感知到这股民怨的汹涌。他派人去调查粮价暴涨的根源,很快便得到了确切的消息:王陈两家在背后大肆囤积粮食。

“他们这是要以粮为刀,置我们于死地啊。”苏墨对钱庄的几位管事说,语气中带着一丝凝重。他迅速写了一份加急报告,将泉州的危急情况,以及王陈两家的阴谋,详细呈报给京城的杨昭。

京城,杨昭的书房。当苏墨的报告呈到他面前时,他面色如常,似乎早就预料到这一步。

数据沙盘上,泉州地区的“粮价指数”正以惊人的速度飙升,而“民意支持度”曲线,则从之前的上升转为断崖式下跌,特别是针对大乾钱庄的信任度,已跌至谷底。系统还提示,泉州府尹的“合作意愿”指数也开始动摇,显示其面临的巨大压力。

“以粮为刀,置之死地而后生吗?”杨昭轻声自语,唇边浮现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他早已洞悉王陈两家最后的挣扎,必然是釜底抽薪,而粮食,无疑是能最快引爆民怨的引线。

他调出知识库,迅速查阅关于“古代饥荒应对”、“市场供需平衡”、“货币信任危机”等模块。无数历史案例和经济学理论在他脑海中闪过。王陈两家此举,确实高明。他们利用了古代社会对粮食的极端依赖,以及百姓对新事物的天然抵触。

但他,又岂会没有准备?

杨昭眼中闪过一抹深邃。他知道,现在不是直接对抗的时候。直接放出粮食,只会让王陈两家警觉。他要让他们的计谋,成为他们自己的掘墓人。

他向苏墨发出了新的指令。指令内容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严禁钱庄伙计与百姓发生任何冲突,即使被辱骂也要保持谦逊,并继续耐心地解释银票的价值和便利性,但不要强行辩解粮价问题。

第二,秘密动用钱庄在江南各地,乃至更远的渠道,开始大规模调集粮食。这些粮食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在不引起注意的情况下,运往泉州周边秘密仓库。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杨昭命令苏墨,利用“民怨受理处”继续收集信息,但这一次,重心放在那些“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的证据上,特别是那些与王陈两家有明显关联的粮商。同时,钱庄要暗中资助一些小型的、被王陈两家打压的米行,让他们在艰难中维持少量供货,哪怕只是杯水车薪,也要让他们成为百姓口中的“良心商家”。

泉州,苏墨接到杨昭的指令后,心头一动。他明白了杨昭的意图。这并非直接反击,而是引蛇出洞,积蓄力量,并为未来的反戈一击做准备。

他立刻召集钱庄的亲信,秘密部署。钱庄的伙计们,尽管在街头巷尾受尽白眼和辱骂,但都严格遵循杨昭的指令,保持克制,并继续向百姓解释银票的便捷。他们甚至自掏腰包,从钱庄内部购买一些粮食,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少量贩卖给那些真正走投无路的百姓,赢得了部分人心。

与此同时,秘密调集粮食的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大乾钱庄的庞大运输网络,在此时展现出惊人的效率。一船船、一车车的粮食,从长江沿岸、从岭南腹地,甚至从海外,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源源不断地运往泉州周边。

王延庆和陈永泰此时正春风得意。他们看到泉州城内民怨沸腾,对大乾钱庄的抵制声浪越来越高,心中暗喜。

“杨昭这小子,终究还是太年轻了!”王延庆啜了一口茶,“他以为靠着几张纸,就能掌控天下?殊不知,百姓要的是填饱肚子!”

陈永泰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们只需再坚持几日,待民怨达到顶点,泉州府尹必然顶不住压力,对大乾钱庄采取行动。届时,银票信用崩塌,杨昭便彻底完了!”

然而,就在他们洋洋得意之际,一丝异样开始在泉州城内出现。

“掌柜的,今日城外似乎有几辆运粮的马车进城了?”有小厮向王家掌控的粮铺掌柜汇报。

掌柜不以为意:“无妨,零星的粮食而已,掀不起什么风浪。”

但他并未注意到,这些零星的粮食,虽然数量不多,但价格却比王陈两家控制的市价要低上一些。更重要的是,这些粮食,都是以大乾钱庄的银票进行结算的。

最初,百姓们对银票仍有抵触。但当他们发现,用银票购买这些少量、价格相对低廉的粮食时,确实能买到,而且这些小粮铺的掌柜还对银票的信用赞不绝口,他们的心态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

“咦,这银票,好像也不是完全没用啊?”

“你看那王家和陈家的粮铺,一粒米都没有,还死贵!反倒是这些小铺子,虽然量少,却能买到米!”

“听说那些小铺子,都是大乾钱庄在背后支持的!”

这些细微的变化,并没有引起王陈两家足够的重视。他们依旧沉浸在即将胜利的喜悦中,等待着杨昭彻底崩溃的那一刻。

然而,在泉州城外,一座座隐秘的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粮食,正在无声地等待着。而杨昭,也已经准备好了,给王陈两家,送上一份“惊喜大礼”。

他要让泉州的天,彻底变色,而这一次,变色的,将是王陈两家头顶的那一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