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杨凌传之逆袭家主 > 第130章 老狐狸,再出招

杨凌传之逆袭家主 第130章 老狐狸,再出招

作者:小悬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00:00:10

京城内外,因那土地兼并的奏折与百姓的申冤声,沸腾了好几日。御史台的官员们奉旨彻查,一时间,不少豪门大户门庭冷清,甚至有几家直接被查抄,相关官员入狱。皇帝的震怒,并非虚张声势。他深知土地问题是王朝长治久安的根基,杨昭这一手,恰好击中了他的痛点。

然而,那些盘根错节的士族门阀,绝不会甘心坐以待毙。

内阁首辅王大人府邸,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几位平日里与他交好的阁老和部堂大员齐聚一堂,面色都不好看。

“杨昭此举,当真是狠辣!”一名阁老语气沉重。

“他这是将我们往绝境里逼啊!”另一人拍案。被查抄的几户,都与他们有着或远或近的亲戚关系,损失惨重。

王大人端坐上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轻响。他没有说话,只是听着众人的抱怨与怒气。待众人稍稍平息,他才缓缓开口:“抱怨无用。如今陛下信任杨昭,我们若再在土地之事上纠缠,只会引火烧身。”

“那便任由他如此行事下去?”有人不甘。

“他掀开了我们的伤疤,自然也留下了自己的破绽。”王大人抬了抬眼皮,声音压低了几分,“他如今风头正盛,陛下对他言听计从,正是他最容易得意之时。”

“王大人有何高见?”

“他不是要改革吗?”王大人冷笑一声,“军制改革,他初尝甜头。土地改革,他又借机立威。可他还有其他的‘新学’、‘新政’,不是吗?”

众人心头一动。杨昭除了军改和土地兼并问题,还曾提出过关于教育、商业甚至官吏选拔的设想,只是因为军务紧急,这些设想暂时被搁置了。

“他提倡的新学,离经叛道,与圣贤之道背道而驰。”礼部尚书首先发难,“若任由他推行,恐坏了祖宗规矩,乱了纲常伦理!”

“不错!”吏部尚书也附和,“还有那什么选拔人才的新法,简直是胡闹!寒门士子若能轻易入仕,那我们这些世代忠良的子弟,又当如何自处?”

王大人微微点头:“正是如此。陛下虽然信任他,但对祖宗规矩和纲常伦理,仍是看重。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让陛下看到,杨昭的改革,并非都是利国利民,有些甚至是在动摇国本。”

他顿了顿,继续说:“杨昭此人,行事素来雷厉风行,不留余地。他既已将事情做到这个地步,我们便无需再藏着掖着。这一次,我们要让他知道,朝堂上的规矩,不是他一人能改的。”

几位老臣听了,精神为之一振,压抑多日的怒气找到了宣泄口。他们开始密谋,如何从文化、教育、官吏选拔等更深层次的领域,对杨昭发起攻势。

兵部尚书府。

杨昭坐在书房内,苏墨将朝中的动向一一汇报。

“侯爷,王大人他们最近频繁聚会,怕是又在酝酿什么。”苏墨有些担忧。

“他们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杨昭轻声说。他的【数据沙盘】模块,早已将朝中各方势力近期的行动轨迹、人员往来,甚至一些私下言论都纳入分析范畴。保守派的新策略,在他预料之中。

“他们会攻击我的新学和吏治改革?”杨昭问。

“正是如此。”苏墨点头,“这些都是他们多年来把持的命脉,比军务和土地更难触碰。”

“难触碰,不代表不能触碰。”杨昭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学府、商会、监察。

“苏先生,你着手准备一份关于全国各地学府现状的资料,尤其是那些私塾和书院的弊端。另外,召集几位精通商贸的官员,让他们研究一下如何设立官方商会,打破地方豪强的垄断。”杨昭吩咐。

苏墨有些困惑:“侯爷,这些事情虽然重要,但眼下王大人他们正准备对您发动攻势,我们是否应该先应对眼前的局面?”

“局面,也是机会。”杨昭抬起头,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他们以为将战场转移到这些领域,就能让我投鼠忌器。殊不知,这些恰恰是我早已准备动手的地方。”

“侯爷的意思是……主动出击?”

“与其被动防御,不如主动将他们拖入我的战场。”杨昭说,“他们想攻击我的新学,那我就让他们看到,旧学已经腐朽到何种地步。他们想阻挠吏治,那我就让他们知道,**的官场,是如何让百姓苦不堪言的。”

他指了指纸上的“监察”二字:“这一次,我们不仅要揭开他们的伤疤,还要将他们的手脚彻底捆住。”

苏墨明白了。杨昭这是要釜底抽薪,将这些老臣的根基彻底动摇。

果然,没过几日,朝堂上爆发了新的争论。

一名与王大人交好的御史,上奏弹劾杨昭所提倡的新学“异端邪说”,认为其蛊惑人心,有悖圣贤之道。紧接着,又有几名吏部官员联名上奏,质疑杨昭关于官吏选拔的设想,称其“废弃旧制,恐生乱象”。

这些奏折措辞激烈,直指杨昭的思想根基,意图从根本上否定他的一切改革。

然而,杨昭对此早有准备。

就在这些奏折递上去的同一天,京城几处繁华地段,忽然出现了几家名为“启蒙书社”的小铺子。书社里售卖的,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而是一些以白话文写就的、关于农耕技术、商业常识、甚至基础算术的小册子。这些小册子价格低廉,内容深入浅出,立刻吸引了大量普通百姓和识字不多的商贾。

同时,一些由杨昭暗中资助的民间学子,也开始在京城街头巷尾,公开宣讲新学的好处,指出旧学空谈误国、脱离实际的弊端。他们用生动的例子,讲述杨昭在北境如何改良农具、提升产量,在江南如何发展商业、富裕百姓。

一时间,京城舆论风向开始悄然转变。百姓们对这些实用性极强的新学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对杨昭的赞誉也越来越多。

当那些老臣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地批判新学时,皇帝却收到了来自地方的奏报,称许多地方官员开始主动向兵部寻求关于“新式农具”和“商业管理”的指导,因为这些东西确实能让百姓受益,提升地方税收。

王大人等人再次感到一种无力感。他们发现,杨昭的改革并非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已经通过实际行动,悄然渗透到了民间,获得了百姓的认可。他们的攻讦,在实际效益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杨昭此子,竟然如此阴险!”王大人摔碎了手中的茶盏。

他原本以为,文化和吏治的改革,是杨昭的软肋,是他无法触及的禁区。没想到,杨昭却早已在这些领域布下了棋子,并且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新学的种子播撒到了民间。

这让他们的攻击,显得像是在阻碍国家富强,阻碍百姓生活改善。

杨昭站在兵部的高台上,俯瞰着京城。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这些老狐狸,还有更多的手段。但他亦有信心,将他们一个个击溃。

因为他手中,握着超越时代的知识与力量。而这,是那些只懂得守旧、只懂得维护自身利益的老臣们,永远无法理解和抗衡的。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临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