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红楼:开局吕布战力的我强夺金钗 > 第91章 刘姥姥

红楼:开局吕布战力的我强夺金钗 第91章 刘姥姥

作者:猫草加冰水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7 23:07:05

镇国公府的日子,在外部风雨飘摇的映衬下,更显出一种内部秩序的井然与难能可贵的温暖。

这份安宁,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府中几个关键人物之间,日渐深厚的理解、包容与扶持。

香菱依旧是府里那个最纯粹、最易满足的“开心果”和小福星。

她似乎天生有种奇异的敏锐,能精准地捕捉到身边人最细微的情绪变化。

见秦易近日下朝归来,眉宇间常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与疲惫。

她便悄悄地去请教府里的厨娘,变着法儿地研究各种既滋补又美味可口的汤羹点心,什么天麻乳鸽汤、红枣山药糕、冰糖炖雪蛤。

每日掐准了时辰送到书房,也不多言,只软软地说一句。

“爷,趁热用些,歇一歇。”

见平儿姐姐打理府务,安排各院用度,协调人情往来,忙得脚不沾地。

她便主动揽下一些给未来小主子准备的小衣物、小肚兜之类的简单针线活。

或是得空时,便去平儿屋里坐坐,陪她说说闲话,用她那带着点天真憨气的话语,逗得平儿展颜一笑。

而对于绮霞轩那位性子孤拐、如今又因身孕而备受折磨的晴雯,香菱更是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与善意。

她见晴雯妊娠反应严重,吃什么吐什么,胃口极差,整个人都蔫蔫的没了精神。

便整日泡在小厨房里,凭着一种近乎本能的直觉,琢磨各种酸甜开胃、清爽不腻的小食。

今日是晶莹剔透、带着桂花清香的藕粉糖糕。

明日是酸甜适口、去了核的山楂果脯,后日又是用嫩黄瓜、脆萝卜拌的爽口小菜……

她总是亲自端着这些精心制作的小食,送到晴雯榻前,眼巴巴地,带着纯粹的期待看着她。

“晴雯姐姐,你尝尝这个,我特意少放了糖,看能不能吃下去一点?哪怕一口也好。”

这日,她又端着一碟刚出笼,还冒着丝丝热气的梅花形状豆沙包来了。

豆沙馅是她亲手滤沙,加了少许陈皮末,入口甜而不腻,还带着一丝解郁的清香。

晴雯正被一阵阵泛起的恶心感折磨得心烦意乱。

看着那碟做得精致可爱、香气诱人的豆沙包,难得地没有立刻反感,反而勾起了些许食欲。

她犹豫了一下,在香菱那亮晶晶的、充满期待的目光注视下,伸手拈起一个最小的,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

豆沙的细腻甜润与面皮的松软,混合着那一点点陈皮的独特香气,果然有效地压下了喉间的不适。

“嗯……还好,不太甜。”

她轻声说了一句,算是极高的评价了。

香菱立刻像是得了什么天大的夸奖一般,眉开眼笑,圆圆的脸颊上泛起开心的红晕。

“姐姐喜欢就好!我明天再给你做别的!厨房的孙大娘说,酸枣糕开胃最好,我明儿就学着做!”

看着她那纯然欢喜、毫无心机的模样,晴雯那颗因过往坎坷而包裹在层层冰壳下的心,仿佛也被这简单而直接的快乐所感染,融化了一角。

嘴角不自觉地,极其微弱地向上牵动了一下。

这个傻乎乎的香菱,她的世界里似乎永远没有那些复杂的算计、幽怨的愁绪。

只有对制作美食的热爱,和对身边每一个人最质朴的善意。

在这种纯粹的、不掺杂任何目的的温暖面前。

晴雯发现自己那些因身世、因遭遇而积攒的怨怼、自怜和尖锐,都显得有些可笑,甚至……毫无意义。

平儿将这一切细微的变化都看在眼里,心中倍感欣慰。

她明白,对于一个家族而言,后院的安宁和睦。

尤其是子嗣方面的安稳,是男人在外拼搏的最坚实基础。

晴雯如今怀有身孕,更是大意不得。

不仅是身体上的调养,心境上的开解同样重要。

她不仅严格按照最高份例供给绮霞轩。

一应吃穿用度皆是府中最好最精细的,时常亲自过去查看,询问晴雯的需求。

更会在闲话家常时,有意无意地说些府外的新鲜趣事,或是聊聊未来孩儿出生后的打算,用一种春风化雨般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开解着她内郁结的心气。

这日,平儿又拿着内务府新赏赐下来,连宫里都罕见的几匹“软烟罗”给晴雯看。

那料子极其轻薄柔软,颜色鲜亮,据说做成衣裳穿在身上,如同披着烟雾一般。

透气又舒适,给初生的婴孩做贴身小衣是再合适不过。

晴雯靠在榻上,伸手抚摸着那滑不留手、触感微凉的珍贵布料,感受着平儿话语中那份真诚的、为她腹中骨肉打算的关怀,心中最后一点坚冰也终于彻底消融。

她鼻尖微微发酸,垂下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低低地道。

“平儿姐姐……以往,是我性子太左,心思窄,对不住你……也多亏了你,一直不计较,还这般照顾我……”

平儿见状,心中也是一软,伸手轻轻握住她微凉的手,柔声道。

“快别这么说,妹妹。咱们姐妹,能聚到这府里,伺候爷,便是前世修来的缘分。过去的事,就如同这窗外的风,吹过去便算了,谁还总惦记着?往后的日子长着呢,咱们一心一意,把身子养好,把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生下来,抚养长大,那才是顶顶要紧的正经事。这府里,就是咱们的家。”

晴雯用力地点了点头,眼中泛起的水光终是忍不住,化做一滴泪珠,滚落下来,砸在柔软的锦被上,瞬间洇开一小团深色的湿痕。

但这泪,不再是往日苦涩冰冷的,而是带着释然与温暖的。

从这一刻起,她开始真正地将自己视作这镇国公府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开始满怀期待地憧憬着腹中孩儿的到来,甚至开始尝试着,去理解、去接纳那个以强势姿态闯入她生命、打破她原有轨迹,如今却又给予她安稳依靠和未来希望的男人——秦易。

秦易自然也清晰地感受到了晴雯身上这种堪称脱胎换骨的变化。

她不再像最初那样,浑身是刺,眼神里总是充满了戒备、疏离甚至是一丝隐恨。

如今,她看他的目光,虽然依旧不似香菱那般全然依赖,也不像平儿那般沉稳周全。

但那其中原有的冰冷和抗拒,已被一种逐渐沉淀下来的柔顺、偶尔流露出的依赖,以及初为人母的淡淡光辉所取代。

他晚间去她房中时,她会主动起身,为他解下外袍,动作虽不熟练,却带着小心翼翼的认真。

会轻声询问他是否用过晚膳,可还劳累。

虽然话语依旧不多,但那姿态神情,已全然是一个妻子对待丈夫的模样。

这晚,秦易留在绮霞轩歇息。

烛光朦胧,帐幔低垂。晴雯依偎在他身侧,感受着他身上传来的、令人安心的温热气息和那股独特的、带着些许凛冽的男子气息,心中一片前所未有的宁静。

她迟疑了片刻,终究是鼓起勇气。

第一次主动地、带着些许试探地,将自己微凉的手,轻轻放在了秦易宽厚的掌心之中。

秦易正闭目养神,感受到掌心那微凉而柔软的触感,微微一愣。

他睁开眼,侧头看向身旁的女子。

烛光下,她闭着眼睛,长而密的睫毛轻轻颤动,脸颊似乎比往日丰润了些,透着一种柔和的光晕。

他没有说话,只是自然地收拢手指,将她那只微凉的小手,完全包裹在自己温热干燥的掌心里。

两人之间没有任何言语交流。

但一种无声的默契与脉脉的温情,却在这静谧的夜晚,于锦被之下,在交握的双手之间,悄然流淌,弥漫了整个内室。

窗外,秋风掠过树枝,发出呜呜的声响,更显夜寒。

然而室内,却因这心结的消融与彼此的靠近,而暖意融融,春意暗生。

后院的稳定与和谐,如同坚实的后盾,让秦易能够更加心无旁骛,去应对朝堂之上、京城之外,那愈发汹涌的狂风暴雨。

---

第190章 刘姥姥二进,暂缓悲凉

就在贾府内外交困、上下皆被一片愁云惨雾笼罩,几乎喘不过气来的时候。

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人,带着一身乡野的淳朴气息与泥土的芬芳,再次踏入了这座日渐倾颓的国公府。

如同在一潭绝望的死水中,投下了一颗充满生机的小石子,暂时驱散了那浓得化不开的悲凉。

刘姥姥带着她的外孙板儿,又进城来了。

这一次,她并非如上次那般是来“打秋风”求助的,而是真心实意地,带着自家地里刚收获的最新鲜、最好的瓜果菜蔬。

红彤彤的番茄,翠生生的黄瓜,胖乎乎的南瓜,还有一篮子自家鸡下的蛋。

特地来感谢贾府往日,尤其是琏二奶奶王熙凤的接济之恩。

“做人不能忘了根本。”

她对女儿女婿说。

“上次要不是府里的奶奶、太太们心善,咱们那个年都过不去。如今咱们地里有了出产,说啥也得去表表心意。”

然而,当她再次站在那曾经让她眼花缭乱、不敢仰视的荣国府大门前时,却敏锐地感觉到了一丝不同。

那朱漆大门似乎不如往日鲜亮,门口值守的门子也换了些生面孔,个个脸上带着些懒散和不耐烦。

听说是个乡下老婆子来找,便爱搭不理,推三阻四,不肯好好通报。

还是板儿机灵,偷偷塞了几个铜钱给一个看着面善些的小厮。

又反复说明了是以前来过的刘姥姥,与琏二奶奶相熟,那小厮才磨磨蹭蹭地进去禀告了。

如今府里是探春和李纨理事。

探春听闻是以前来过、给老太太和凤姐姐带来不少乐子的刘姥姥,想起她那憨厚有趣的言谈,又知她此番是来答谢,并非打秋风,心中便是一动。

在这满府愁绪的时候,来个这样的老人,或许能让祖母和母亲稍稍开怀片刻?

她便吩咐下人:“请她进来吧。”

刘姥姥跟着引路的婆子,一路走进府内,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不住地四下打量。

她只觉得府里安静了许多,少了往日里那些穿梭不息、衣着光鲜的丫鬟媳妇们。

连庭院中的花草,似乎也因疏于打理而显得有些凌乱衰败。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冷清和压抑。

她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府里怕是出了大事,光景大不如前了。

但她是个积古的明白人,面上丝毫不露。

只紧紧拉着板儿的手,脸上堆着感激又略显拘谨的笑容。

见到探春、李纨和宝钗,刘姥姥忙不迭地将带来的瓜果菜蔬奉上,咧着嘴笑道。

“姑奶奶,姑娘们好。这是家里地里自己种的,不值什么钱,就是个新鲜意思。上回蒙府里厚待,老婆子心里一直记挂着,这点东西,聊表心意,给姑奶奶、姑娘们尝个鲜,千万别嫌弃。”

探春见她言辞朴实,态度真诚,心中也有些触动。

便温言和她说了几句话,问了些乡下的年景收成。

见刘姥姥对答有趣,言语生动,便想着贾母近日心情郁结

让这姥姥去给老太太解解闷也好,于是又命人去禀告了贾母

贾母近日正因家事不顺,儿子、孙子都不争气,媳妇病倒,凤姐垂危。

府里外患不断而烦闷不已,听说那个有趣的刘姥姥又来了,倒是提起了一丝兴致,便命人快带她过来见见。

刘姥姥见了贾母,依旧是那套她最擅长的、带着乡土气息的村言俚语和夸张的奉承。

一口一个“老寿星”、“菩萨托生”,又把乡下的新鲜趣事,什么黄鼠狼偷鸡、村头打架、庙会看戏等等,说得活灵活现,手舞足蹈,憨态可掬。

她故意闹出些笑话,比如把“省亲别墅”的牌坊认作是“玉皇宝殿”,要进去磕头。

把穿衣镜里自己的影像认作是亲家母,对着镜子又说又拜……

引得贾母和一旁伺候的鸳鸯、琥珀等人笑得前仰后合。

连近日愁眉不展、病怏怏的王夫人,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些许真切的笑意。

贾母一高兴,便留刘姥姥在府里住两日,让人带她逛园子。

此时的大观园,省亲时的奢华陈设大多已收入库房。

但秋日的景致自有另一番疏朗开阔之美。

刘姥姥见了,自然是惊叹连连,又闹出了不少笑话,她那些充满乡土智慧的评论和误解,与园中的精致典雅形成了奇妙的对比。

反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喜剧效果,所到之处,欢声笑语一片,驱散了多日来的沉闷。

黛玉、宝钗、探春等姊妹也陪着贾母。

见了刘姥姥那浑然天成的滑稽模样,暂时忘却了家族的烦恼和自身的愁绪。

一个个忍不住用帕子掩着嘴,笑得花枝乱颤。

宝玉更是高兴得了不得,觉得刘姥姥比那些整天之乎者也、汲汲营营的“正经”亲友有趣何止百倍,围着她问东问西。

刘姥姥虽然表面上懵懂憨傻,心里却比谁都明白。

她清楚地感受到贾府如今的窘迫和府中众人强颜欢笑下的忧愁,便更加卖力地说笑逗趣,把自己当作一个丑角,希望能用这最原始的、来自土地的热情与乐观,让这些曾经善待过她的、如今陷入困境的奶奶、姑娘们,能够暂时抛开烦恼,真正地开怀一笑。

在贾府逗留期间,刘姥姥也特意去看了病势沉重的王熙凤。

当她看到昔日那个神采飞扬、精明泼辣、说一不二的琏二奶奶。

如今面色蜡黄,骨瘦如柴,气息奄奄地躺在病榻上,连人都认不清时,刘姥姥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她坐在床边的小杌子上,握着凤姐干枯冰凉的手,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宽慰的话。

回忆着上次来的热闹,说着乡下那些生了重病又慢慢好起来的例子,浑浊的老泪滴在锦被上

那份真诚的悲痛与感恩,让一旁伺候的丫鬟也忍不住心酸落泪。

刘姥姥的到来,就像一股强劲而清新的乡野之风,吹散了贾府连日来凝聚不散的阴霾,带来了一丝久违的、朴素的、充满了生命力的欢乐。

然而,这欢乐终究是短暂的,如同黑夜中划过的流星,虽然绚烂,却转瞬即逝。

刘姥姥终究要回到她那个虽然清贫却充满烟火气的家里去。

临行前,贾母、王夫人感念她的心意,红儿也代表病中的凤姐,都给了她不少银钱、衣物和布料。

刘姥姥千恩万谢,用粗糙的手掌抹着眼泪,一步三回头地,带着板儿离开了这座曾经让她仰望,如今却让她心生怜悯的深宅大院。

她这一走,贾府仿佛瞬间又被抽走了那最后一丝活力与暖意,重新陷入了更深的沉寂与压抑之中。

那短暂的、几乎有些不合时宜的欢声笑语。

如同一个美丽却易碎的幻梦,迅速消散在萧瑟的秋风里。

留下的,是比之前更加清晰的、对现实困境的冰冷认知,和无边无际、看不到出路的忧虑与绝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