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红楼:开局吕布战力的我强夺金钗 > 第102章 发难与猜忌

腊月十六,大朝会。

金銮殿内,炭火烧得虽旺,却驱不散那股自百官心底透出的寒意。

以理国公柳彪、缮国公石光珠为首的旧勋集团。

纠集了数十名门下御史、言官,黑压压跪倒一片,联名呈上了一份洋洋洒洒,罗织严密的奏折。

奏折中历数镇国公、枢密副使秦易“结交边将、蓄养私兵、目无君上、贪墨军饷、任用私人、把持京营”等十大罪状。

言辞犀利,引据部分模糊的边将往来记录、龙禁卫中北疆旧部晋升等所谓“证据”。

言之凿凿,仿佛铁证如山,恳请皇帝陛下为江山社稷计,即刻将秦易下狱论罪,以正朝纲!

大殿之内,静得可怕,唯有那负责诵读弹劾奏章的御史尖利的声音在梁柱间回荡。

字字句句如同淬毒的冰锥,直指那屹立于武官队列最前方。

那身着紫色国公朝服,身姿挺拔如岳的年轻权贵。

所有官员都屏息凝神,目光在御座上面沉如水的皇帝和神色莫辨的秦易之间偷偷逡巡。

雍和帝高踞九龙御座,冕旒垂下的玉珠微微晃动,遮挡了他眼底深处的波澜。

他置于龙椅扶手上的手指,因用力而指节泛白。

缓缓扫过下方跪伏请命的旧勋集团。

最终,带着千钧重压,定格在秦易那张平静得近乎漠然的脸上。

“秦爱卿。”

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石相击般的冷硬,在大殿每一个角落清晰响起。

“众卿所奏,条条款款,关系国本。你,有何辩解?”

秦易闻声,沉稳出列,步伐从容。

躬身行了一个无可挑剔的臣子之礼,声音清晰而沉稳,不见丝毫慌乱,反而有种渊渟岳峙的镇定。

“回陛下,臣,自问一片丹心,赤诚可昭日月,于国于民,从无二志。至于今日所列诸般罪状,”

他猛然抬头,目光不再是平日的深邃内敛。

而是骤然迸发出锐利如电的光芒,直直射向领头的柳彪与石光珠。

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凛然正气。

“纯属子虚乌有,构陷污蔑,乃小人朋比为奸,欲行倾轧之实!”

他不待对方反应,便抢先一步,反守为攻,其言辞之犀利,竟比那些御史更甚。

“柳公爷口口声声指责臣结交边将,意图不轨,却不知您府上常年与西宁郡王府往来密切,边关战马、皮货、盐引交易,每年获利何止万金?其中可有损公肥私、以权谋私之处?陛下只需遣一心腹,暗查边关市舶司账目,便可一目了然!”

“石公爷义正辞严弹劾臣蓄养私兵,图谋造反,敢问您府上后园禁地之内,暗藏的那数百名装备精良、来历不明的死士护卫,其兵甲之利,怕是比臣麾下拱卫京师的龙禁卫还要精锐三分吧?这又是意欲何为,莫非是想效仿昔日董卓之故事?!”

他顿了顿,目光如寒冰扫过那些附议的言官,冷笑一声,如同冰层炸裂。

“至于贪墨军饷……呵呵,陛下,臣请陛下回想北征之事!当年是谁人把持后勤辎重,层层克扣,以致前线将士在冰天雪地之中,缺衣少食,饥寒交迫,非战而损者十之二三?”

“此事,北疆军中老兵人尽皆知!陛下只需派人前往军中,稍作查访,便可水落石出!臣之清白,亦可不辩自明!”

这石破天惊的反击,竟是不顾官场潜规则,当庭将旧勋集团那些见不得光的龌龊勾当,狠狠地撕开一道口子!

虽未提供铁证,但这般指名道姓的揭露,已足够在皇帝心中埋下更深的猜忌,也瞬间打乱了旧勋们的阵脚!

“狂妄!你……你血口喷人!一派胡言!”

柳彪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击气得浑身发抖,脸色由红转青,由青转白。

指着秦易,手指颤抖,气血上涌,几乎要晕厥过去。

“陛下!陛下明鉴!秦易此乃狗急跳墙,攀诬构陷!臣等对陛下忠心耿耿,天地可表!”

石光珠也慌了神,急忙出列跪倒,声音带着一丝惊惶,连连叩首,额上瞬间见了汗。

朝堂之上,顿时如同沸水泼入滚油,炸开了锅。

双方支持者纷纷出言,或厉声指责,或高声辩解,或假意劝解,吵作一团,斯文扫地,哪里还有半分庙堂庄严之气。

雍和帝看着这文武重臣、国家栋梁当庭如同市井无赖般互撕的场面,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墨来。

胸膛剧烈起伏,只觉得一股邪火直冲顶门。

他既深深忌惮秦易日益膨胀的兵权和在军中日渐高涨、几乎无人能制的声望。

也同样不放心这些盘根错节、尾大不掉,时刻想着争权夺利的旧勋势力。

此刻,他只觉得脑仁阵阵刺痛,怒火与权衡激烈交织,几乎难以决断。

就在这僵持不下、几乎难以收场之际。

突然,殿外传来侍卫极其急促的脚步声和高声禀报,带着显而易见的惊惶。

“报——八百里加急军报!北疆急奏!”

一名风尘仆仆、甲胄染血、嘴唇干裂的信使被两名侍卫几乎是搀扶着急速引入殿内。

信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用尽最后力气高高举起一封插着三根染血雉羽、代表最紧急军情的文书,声音嘶哑如同破锣

“陛下!鞑靼部联合瓦剌残部,集结铁骑超过十五万,绕过防线,猛攻宣府、大同!我军寡不敌众,血战三日,防线……防线已被撕开缺口,总兵张将军……张将军力战殉国!北疆……北疆危在旦夕,恳请朝廷速发援兵!”

此报如同九天惊雷,带着血与火的气息,瞬间劈散了朝堂上所有的争吵与算计!

北疆!

那个刚刚用无数将士鲜血和生命才换回短暂安宁的边关,再次燃起了滔天烽火!

而且形势如此危急,总兵殉国,防线被破!

若让鞑靼铁骑长驱直入,破关南下,兵锋直指京师,则国本动摇,社稷危矣!

满朝文武,尽皆失色,惊呼声、抽气声、不敢置信的低语响成一片。

所有人的目光,不受控制地,带着最后的希望与全部的重量,再次齐刷刷地聚焦到秦易身上!

满朝上下,论及对北疆地理、敌情、军务的熟悉程度。

论及临阵指挥、沙场征战的赫赫功勋与不败威名,无人能出其右!

他,就是此刻唯一能稳住危局、擎天保驾的不二人选!

雍和帝的脸色在刹那间变了几变,惊怒、担忧、权衡、无奈……

种种复杂情绪最终化为一声无声的叹息和冰冷的决断。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怒火与那丝极其不愿承认的、对秦易军事能力的依赖,声音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沉声道。

“北疆军情,如火燎原,刻不容缓!社稷安危,重于泰山!秦爱卿。”

“臣在。”

秦易上前一步,躬身应道,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仿佛早已料到此刻。

“朕命你,暂卸枢密院一切事务,授北疆行军道大总管,持尚方宝剑,总览北疆一切军务,有临机专断、先斩后奏之权!即刻点齐兵马,前往北疆,督师御敌,务必击退鞑虏,收复失地,安定边疆!”

雍和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龙禁卫副统领周仓,率三千龙禁卫精锐,随行听用,护卫周全!望卿……体念朕心,不负国恩,早日克敌,奏凯还朝!”

这一招,既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国事抉择。

放眼整个朝堂,能担此重任者,唯秦易一人。

同时,也是一石二鸟的帝王权术。

将秦易这头势不可挡的猛虎调离京城这个权力角斗场,派往最危险、胜负难料的边关血战。

同时将其最核心的嫡系力量带离京城,既能解边关燃眉之急,又能暂时消除京中的“心腹之患”,可谓一举两得。

秦易心中冷笑,对皇帝的算计洞若观火。

面上却依旧是那副沉稳恭敬的模样,撩袍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掷地有声。

“臣,秦易,领旨!必当竭尽全力,身先士卒,荡平寇虏,以报陛下天恩,卫我疆土安宁!若不能胜,臣,提头来见!”

一场看似针对秦易、凶险万分的致命风暴。

竟因这突如其来的边关急报,以这样一种戏剧性的方式暂告段落。

秦易得以保全,甚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临机专断之权

兵权在握,威势更增,但也被迫离开了京城这个帝国的心脏,这个他经营多年、关系网错综复杂的权力角斗场。

旧勋集团如柳彪、石光珠等人,虽心有不甘,恨得咬牙切齿。

但在“国难当前”这顶无法抗拒的大帽子压下,以及皇帝已然做出的、无人能够反驳的决断面前,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悻悻然地收回攻势。

但他们看向秦易领旨谢恩、转身大步流星离去那挺拔而决绝的背影时,眼中充满了未能得逞的怨毒与更加深沉的、如同毒蛇般的算计。

扳不倒秦易,他们的怒火与恐惧,必将寻找新的、或许更为阴狠的出口。

京中的局势,因秦易的骤然离开,非但没有变得明朗。

反而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深潭,变得更加波谲云诡,暗流汹涌,危机四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