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红楼:开局吕布战力的我强夺金钗 > 第104章 如海登门

腊月十八,清晨。

连续几日的阴霾似乎散去了一些,露出了冬日惨白的日头。

荣国府门前冷清了不少,往日的车马簇簇景象早已不见。

只有几个无精打采的小厮在门口缩着脖子跺脚取暖。

这时,两辆半新不旧的青帷小车。

在几名穿着普通、眼神却颇为精干的林家仆从护卫下,悄无声息地停在了角门前。

林如海身着深青色杭绸直裰,外罩一件玄色哆罗呢狐裘大氅。

虽面容依旧清癯,带着大病初愈的苍白。

但那双曾经浑浊无神的眼睛,此刻却恢复了往日的清亮与锐利

甚至因经历了生死边缘的挣扎,更多了几分看透世情的沉静与坚定。

今日,他亲自登门拜访。

门房的小厮见是许久未露面的林家姑老爷,不敢怠慢。

一面赶紧往里通报,一面殷勤地将林如海引至前厅奉茶。

贾政正在书房与清客相公们闲谈,闻听林如海来访,颇为意外。

自从林如海病重,被接至秦府养病后,这位亲家妹夫便几乎断了与贾府的走动。

他连忙整理衣冠,亲自迎出书房。

二人于前厅叙礼毕,分宾主坐下。

丫鬟奉上热茶后,林如海也不多作寒暄,轻轻放下茶盏,开门见山道。

“存周兄,今日冒昧来访,实为小女黛玉之事。”

“如海此前沉疴缠身,奄奄一息,自顾不暇,幸得府上老太太、兄嫂及诸位亲人悉心照料小女多年,如海感激不尽,铭感五内。”

他起身,对着贾政郑重地拱手一礼。

贾政连忙起身还礼。

“如海你太言重了,一家人何须如此客气。玉儿聪慧伶俐,老太太视若珍宝,我们亦是……”

林如海抬手,温和却坚定地打断了贾政的话。

“存周兄,如海今日前来,是因我病情已稍得控制,在京中的旧宅也已重新修葺布置妥当,一应仆役俱已齐备。便想着,接玉儿回家居住。”

“她母亲去得早,我此前又病着,让她客居府上多年,已是于礼有亏,于心难安。如今,也该让她回到父亲身边,我们父女团聚,共享天伦了。还望存周兄体谅我这为父之心。”

贾政闻言,彻底愣住了。

接黛玉回去?

他下意识地觉得有些不妥。

毕竟黛玉在府中住了这么多年,从垂髫小儿长至亭亭少女,老太太将她当作心尖肉。

宝玉更是离不了她。

贾府虽今非昔比,但总归是国公府第,难道还养不起一个外甥女?

但林如海是黛玉的亲生父亲,接女儿回家乃是天经地义,人伦常情。

他贾政没有任何立场和理由阻拦!

“这个……如海兄身体康复,接令爱回家团聚,自是应当,应当。”

贾政回过神来,斟酌着语句,面露难色。

“只是……老太太那边,对黛玉极其疼爱,骤然听闻此事,只怕……一时难以割舍。是否容我先去禀明老太太……”

“理当如此。”林如海从容颔首。

“正要同去拜见老太太,当面叩谢这些年来对玉儿的养育呵护之恩。”

二人遂一同前往贾母的上房。

贾母正歪在暖榻上,由鸳鸯握着腿。

听闻林如海来了,还要接黛玉回去,初时也是愕然,随即便是强烈的不舍。

她立刻命人将林如海请进来。

未等林如海行礼完毕,便红了眼眶,拉着他的手,絮絮叨叨地说起黛玉初进府时如何怯生生惹人怜爱。

这些年如何承欢膝下,如何与宝玉及众姐妹和睦友爱,府里如何离不了她,自己又是如何舍不得她离开半步。

说到动情处,已是老泪纵横。

林如海态度始终恭敬,耐心听着贾母的倾诉。

待贾母情绪稍平,他才深深一揖,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转圜的坚定。

“老太太疼爱玉儿,胜似亲孙,如海岂有不知?此恩此德,林家没齿难忘。”

“只是,老太太明鉴,玉儿年岁渐长,已非稚龄幼女。长期客居甥府,虽蒙厚爱,终究于礼不合,于她自身名声前程亦是无益。”

“如今林家京中已有安身立命之所,如海身为父亲,若不能接回女儿,亲自为她撑起门户,让她堂堂正正做林家的女儿,将来又如何面对她九泉之下的母亲?还望老太太体恤如海一片爱女之心,成全我们父女,让玉儿归家。日后,玉儿定当时常过来给老太太请安,孝敬您老人家。”

这番话,合情合理,既全了贾府的颜面,也道尽了一个父亲的职责与深情。

贾母听着,看着林如海虽然清瘦却异常坚定的神色,也知道再阻拦便是自己无理了。

况且,近来府中多事之秋,凤丫头病得起不来身。

探春虽能干也是独木难支,外面风声又紧。

让黛玉回到她父亲身边,或许反而更安全,对她将来也好。

她最终长长地叹了口气,用帕子拭去眼角的泪,点了点头,声音带着疲惫与无奈。

“罢了,罢了……你说的也在理。玉儿……终究是林家的女儿。接她回去,好生照料吧。”

说罢,命鸳鸯亲自去潇湘馆,告诉黛玉收拾东西,并从公中支取些银子给黛玉添妆。

当黛玉正在潇湘馆内对着一局残棋发呆,心中思绪万千之时。

忽见鸳鸯亲自过来,传达了贾母的准允和父亲来接的消息时。

她心中一时百感交集,如同打翻了五味瓶。

离开贾府,是她深思熟虑后早已有的念头,是挣脱牢笼的渴望。

但当真要离开这生活了多年、一草一木都熟悉无比的地方,离开年迈慈祥、对她确有真情的外祖母,离开探春、惜春等这些尚有真性情的姐妹。

一股难以抑制的不舍与怅惘还是涌上心头,让她鼻尖发酸。

然而,这丝怅惘很快便被一种巨大的、尘埃落定的解脱感和对未来的隐约期待所覆盖、所取代。

她终于,可以离开了。

她平静地起身,指挥着紫鹃和雪雁开始收拾行李。

她的东西本就不多,除了日常衣物,主要便是那些视若生命的书籍、诗稿、以及一些珍贵的笔墨纸砚和贴身之物。

那架她常弹的琴,那盆她精心养护的、已经有些萎蔫的兰花,还有那些姐妹们送的玩物……

大多都带不走,也不必带走了。

紫鹃一边收拾,一边忍不住低声啜泣,为即将到来的分离。

也为姑娘终于能脱离这是非之地感到一丝庆幸。

临行前,黛玉去辞别贾母。

贾母搂着她,又是一场大哭。

反复叮嘱她以后定要常来走动,缺了什么短了什么只管派人来说,仿佛她不是回自己家,而是要远嫁天涯。

黛玉心中酸楚难言,强忍着泪水,一一应下。

她又去见了探春、李纨、惜春等人,姐妹话别,自有一番伤感。

探春拉着她的手,低声道。

“林姐姐回去是好事,日后……各自保重。”

眼中似有千言万语。

至于宝玉,听闻黛玉要走了,如同五雷轰顶。

从怡红院一路狂奔而来,也顾不得许多人在场,一把扯住黛玉的袖子,急得眼圈通红,语无伦次道。

“林妹妹!你……你怎么要走了?在这里住着不好吗?咱们一起读书,一起作诗,一起顽笑,不是好好的?你走了,我……我同谁说话去?谁还懂我的那些痴意?你定是嫌我这里不好了,是不是?”

看着他依旧懵懂、只知依恋不舍、全然不懂世事艰难和别离无奈的样子。

黛玉心中最后一点因过往情谊而生出的涟漪,也彻底平复了。

她看着他,目光平静得近乎悲悯,轻轻地、却异常坚定地抽回自己的袖子,声音清淡如水。

“二哥哥,我父亲来接我,我自然要回家的。这里……终究不是我的家。你……好生读书,孝敬老太太、太太,保重自己吧。”

说罢,不再看他那怔忡、茫然、仿佛被全世界抛弃了的痛苦表情。

扶着早已哭成泪人、提着包裹的紫鹃,毅然转身,向着前厅走去,步伐没有一丝犹豫。

林如海在前厅等候,见女儿穿着一件月白绫袄。

外罩着那件他眼熟的、毛色极好的白狐皮斗篷。

虽身形依旧纤弱,面色也有些苍白。

但眼神却较以往多了几分沉静与坚定,心中稍感安慰,又不禁一阵酸楚。

他向贾母、贾政再次深深道谢后,便亲自携了黛玉的手,温声道。

“玉儿,我们回家。”

扶着她登上了等候在外的青帷小车。

马车缓缓驶动,车轮碾过宁荣街的青石板路,发出碌碌的声响。

黛玉忍不住抬手,微微掀开车窗的帘子一角,回头。

最后望了一眼那日益显出颓败之象、门楣依旧高大却难掩暮气的荣国府邸。

一个少女时代,一段寄人篱下、掺杂着欢乐与泪水、憧憬与绝望的少女时光。

似乎在她身后,随着那缓缓关闭的朱漆大门,彻底地合上了。

前方,是未知的。

却属于她林黛玉自己的,新的路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