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清宫锁娇:四爷的掌心毒妃 > 第33章 医道新章

清宫锁娇:四爷的掌心毒妃 第33章 医道新章

作者:拾忆八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23:07:01

李守仁一党的覆灭,如同在太医院这片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引爆了一颗惊雷。余波荡漾,人心惶惶,却也涤荡了不少沉疴积弊。空出的职位,苏晚晚并未急于安插亲信,而是秉持“唯才是举”的原则,经与张明德等资深太医商议,并报请雍正批准后,提拔了几位医术精湛、风评甚佳且对新医理持开放态度的太医填补空缺。其中,张明德因在此次清查中表现出色,被擢升为副院判,辅佐苏晚晚处理日常事务。

这一系列举措,既稳定了局面,也向太医院众人昭示了新的规则——能力与德行,才是晋升之阶。

然而,苏晚晚深知,铲除贪腐只是第一步。太医院积弱已久,不仅在于人事,更在于僵化的制度和陈腐的观念。她的“医学研习馆”此前因阻力而进展缓慢,如今,障碍已除,正是大刀阔斧推行革新之时。

她重新修订了研习馆的章程,将其制度化、常态化。规定所有四十岁以下的太医,每月必须参与一定课时的学习,内容不仅包括她系统整理、绘制的更为精确的人体脏腑经络图谱、常见疾病诊疗新法,还增设了药材辨识、炮制,以及基础的急救、防疫知识。她甚至大胆地引入了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以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阐述)原理,来解释某些药理和病理现象。

起初,仍有部分老成太医私下非议,认为此举“不务正业”、“有辱斯文”。但苏晚晚并不强求,只是将每次授课的内容整理成册,供人查阅,并以实际病例展示新法的优势。

机会很快到来。京郊一富户幼子,误吞一枚枣核,卡于喉间,面色青紫,命在旦夕。请了数位太医,皆因枣核位置太深,束手无策。家人绝望之际,听闻太医院苏院使或有奇法,连夜叩门求援。

苏晚晚赶到时,孩子已几近窒息。她迅速检查,判断枣核卡在了气管深处。若按古法,几乎无救。她立刻让人取来灯烛、铜镜(利用反光原理增加视野)、以及她让工匠特制的、前端带弯钩的细长银探针(灵感源于陈实功笔记中对某些外科工具的设想)。

在众人紧张的目光注视下,苏晚晚利用铜镜反射光线,看清了枣核位置,然后用银探针小心地勾住枣核边缘,一点点将其取出。整个过程不过一刻钟,孩子随即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呼吸瞬间通畅!

此事在京中传开,苏晚晚“神医”之名更盛。太医院内,那些原本对新法持怀疑态度的太医,亲眼目睹了这“奇技”救人性命,观念开始悄然转变。原来,医道并非只有汤药针石,这些看似“奇巧”的工具和方法,在关键时刻,竟能起死回生!

苏晚晚趁热打铁,在研习馆专门开设了一堂“急救异物梗阻”的课程,详细讲解了原理和操作方法。这一次,前来听讲的太医明显增多,甚至连几位须发花白的老太医,也戴着老花镜,坐在后面认真记录。

除了医术传授,苏晚晚也开始着手整顿太医院的药材管理与采购体系。她借鉴现代管理理念,建立了更为严格的入库、出库、盘点制度,要求所有药材必须标明产地、批次、入库时间,并引入了“抽样检验”机制,由专人定期对库存药材进行抽查,防止以次充好。采购方面,她打破了以往由内务府太监和固定药商垄断的局面,尝试引入几家信誉良好、药材品质有保障的新药商进行比价、竞价,并要求太医院派出懂药的太医参与验收。

这些改革措施,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自然也引来了新的暗流。宫内宫外,关于她“标新立异”、“与民争利”(指触动原有药商利益)的议论再度悄然兴起。只是经历了李守仁倒台事件,无人再敢明目张胆地弹劾,更多的是隐藏在暗处的窥伺与怨怼。

这日午后,苏晚晚正在研习馆讲解“戾气”(可理解为传染病源)与“防疫”的关系,强调隔离、消毒的重要性。忽见胤祥身边的一名亲随匆匆而来,递上一封密信。

苏晚晚展开一看,眉头微蹙。信是胤祥所写,内容简短却令人心惊:“近日查得,京中多有来历不明之‘金丹’、‘仙散’流传,服之精神焕发,然久食成瘾,形销骨立,乃至暴毙。其药性诡谲,似与前朝方士所炼‘五石散’类同,然效力更烈。售卖者行踪诡秘,恐与‘暗夜’遗毒有关。望留意太医院用药,慎防此物流入宫中。”

“金丹”、“仙散”?效力更烈的“五石散”?苏晚晚心中警铃大作。她立刻想起陈实功笔记中对这类方士丹药的记载,多含有朱砂、雄黄、礜石等矿物毒素,短期服用确实能令人兴奋,但长期积累,会导致重金属中毒,损害神经和脏器,无异于慢性自杀。若此物流入宫中,被哪位主子甚至皇帝服用,后果不堪设想!

她立刻下令,严查太医院所有入库药材和成药,尤其是近期新增的品种,并暗中留意是否有太医私下配制或推荐类似功效的“秘方”。

同时,她也想起了返京途中,康亲王之孙弘晟似乎对医药颇有兴趣,且暗中打听过太医院和药商之事。此人……是否会与这流散的“金丹”有关?是单纯的好奇,还是别有牵连?

她决定找个机会,再探一探这位看似与世无争的小王爷。

机会很快自己送上门来。几日后,康亲王府递来帖子,言及小王爷弘晟旧疾复发,咳嗽不止,夜间尤甚,请苏院使过府诊治。

苏晚晚带着药箱,来到了康亲王府。王府气象威严,却透着一股沉暮之气。弘晟居住的院落更是清幽异常,竹影婆娑,药香弥漫。

弘晟半倚在暖榻上,面色比上次见到时更加苍白,咳嗽时肩头微微耸动,确实是一副久病缠身的模样。他见到苏晚晚,勉强露出一个笑容:“又劳动苏院使了。”

“小王爷客气。”苏晚晚依礼诊脉。脉象浮细而数,舌红少苔,确是肺阴亏虚,虚火上炎之症。她开了养阴清肺、化痰止咳的方子,又取了随身携带的、用川贝母和梨膏特制的润肺糖丸给他含服。

“苏院使妙手。”弘晟服下糖丸,咳嗽稍缓,气息也平稳了些,“每每劳烦院使,弘晟心中实在过意不去。”

“此乃医者本分。”苏晚晚收起脉枕,状似无意地问道,“小王爷久病,想必于各类药材药性,知之甚深。不知可曾听闻,近来京中流传一种名为‘金丹’的药物,据说有提神醒脑之奇效?”

弘晟闻言,端着药碗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随即抬起清澈的眸子,看向苏晚晚,眼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疑惑:“金丹?提神醒脑?这……弘晟居于府中,倒是未曾听闻。不过,既是药物,当以治病救人为要,若只为追求一时之快,恐非正道。院使为何问起此物?”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神情自然,仿佛真的毫不知情。

苏晚晚微微一笑:“只是近日在太医院听闻有此物流通,担心有人误服伤身,故有此一问。小王爷既不知,那便罢了。”她不再追问,转而与他聊起了日常养生之道。

然而,在告辞离开,经过庭院时,苏晚晚眼角的余光瞥见,廊下一个不起眼的小厮,正将一个看似普通的锦盒匆匆交给王府的一名管事,那管事接过时,神色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谨慎。

那锦盒的样式……与她之前查抄李守仁时,见过的某些盛放特殊“贡药”的盒子,有几分相似。

苏晚晚心中疑云更甚。弘晟……他到底是真的与世无争,还是将一切都隐藏在那副温润如玉、病弱无害的表象之下?他与那流散的“金丹”,与神秘的“暗夜之眼”,又究竟有无关联?

离开康亲王府,苏晚晚并未直接回宫,而是去了一趟胤祥的怡亲王府,将今日所见及对弘晟的疑虑告知。

胤祥听后,沉吟良久,方道:“弘晟此子,自幼聪慧,然体弱多病,康亲王对其保护甚严,很少让他参与外界事务。但其母族……似乎与前明某些旧臣有些牵连,虽年代久远,亦不可不察。至于‘金丹’之事,我已加派人手暗中追查,一有消息,便会通知你。宫外之事,你暂且不必过于分心,眼下稳固太医院,推行医改,才是重中之重。宫中……未必就比宫外安全。”

胤祥的提醒,让苏晚晚心中一凛。是啊,太医院的贪腐链条虽被斩断,但谁能保证,没有新的势力渗透进来?那些流散的“金丹”,目标是否直指宫廷?

带着满腹的思虑,苏晚晚回到了紫禁城。夜色中的宫阙,巍峨而寂静,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她抬头望向养心殿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雍正仍在批阅着仿佛永远也批不完的奏章。

医道新章已然开启,改革的步伐不能停止。然而,前路之上,明枪暗箭,诡谲人心,以及那跨越时空的神秘组织的阴影,都让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不仅要做一个治病救人的医者,更要做一个在这权力漩涡中守护医道、洞察危机的守护者。

接下来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但她握紧了袖中的银针与那枚温润的“镇魂石”,目光坚定地踏入了沉沉的宫门。无论面对的是疾病的魔障,还是人心的鬼蜮,她都将以医者之心,执仁术之剑,劈荆斩棘,砥砺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