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救援”和“文明交流”功能解锁后,姚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老周升级信号接收器,打造“绿洲通讯站”——不仅能稳定接收外界营地的信号,还能通过“世界之心”的能量,向六千公里外发送联盟的文明播报,告诉更多幸存者“绿洲还在,希望还在”。通讯站就建在绿洲中枢旁边,苏禾特意在屋顶种了一圈进化后的护园灵植,灵植的藤蔓缠绕着接收器,既起到了保护作用,还能增强信号强度,老周调试完后笑着说:“有这灵植帮忙,就算是一万公里外的信号,咱们也能接收到!”
通讯站投入使用的第三天,就收到了第一份来自外界的“文明回应”——信号来自东南方向八千公里外的“潮汐营地”,对方不仅回应了救援播报,还主动分享了他们的生存经验:“我们靠海边,能捕捞变异后的海鱼,还有简易的海水净化装置,看到你们的绿光播报,想和你们共享海水净化技术,也希望能得到绿洲的灵植幼苗,抵御海边的潮湿和病毒。”
姚浩立刻安排人对接,让老周带着两套海水净化装置的改进图纸,柳晴准备好护园灵植和清心薄荷的幼苗,驾驶三辆重型净化装甲车,前往潮汐营地交流。出发前,姚浩特意让苏禾给幼苗注入“世界之心”的能量,确保幼苗能在长途运输中存活;还让林叔准备了一批棉布外套和双能农具,作为文明交流的礼物。
老周的车队走后,姚浩则带着阿凯和赵山,驾驶双能勘探车,去探索之前救援星火营地时发现的“废墟矿脉”——那里不仅有铁矿,还有罕见的“能量矿石”,能增强设备的能量储备,对升级机械基地和通讯站都至关重要。矿脉藏在一片山谷里,赵山带着猎人先清理了周边的变异生物,姚浩则让苏禾用“世界之心”的能量,软化矿脉周围的岩石,阿凯带着队员们用双能采矿机开采,不到一天,就采到了五十多块能量矿石,苏禾握着一块矿石,笑着说:“这矿石的能量很温和,和‘世界之心’的能量能互补,以后装在装甲车上,续航能再提一倍!”
这边矿脉开采顺利,老周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潮汐营地不仅接收了灵植幼苗,还手把手教他们改进海水净化装置,双方达成了“资源互换”协议:潮汐营地定期给绿洲供应海鱼和海水,绿洲则为潮汐营地提供灵植幼苗和双能设备。老周还特意拍了潮汐营地的照片传回联盟,照片里,营地的海边架着简易的渔船,队员们正在用绿洲的灵植幼苗,在营地周边搭建防御带,画面格外热闹。
就在联盟忙着文明交流和矿脉开采时,张大爷的养殖园迎来了新成员——潮汐营地特意送来的“潮汐鱼”,这种海鱼经过净化后,肉质鲜嫩,还富含营养,张大爷立刻让人在养殖园旁边挖了个“能量鱼塘”,注入净化后的海水,把潮汐鱼放了进去,柳晴又在鱼塘边种了一圈“净水灵植”,确保水质稳定。不到一周,第一批潮汐鱼就适应了环境,张大爷炖了一锅鱼汤,分发给各基地的幸存者,大家喝着鲜美的鱼汤,都笑着说:“以前在末日里,连淡水鱼都难得吃,现在居然能吃到海鱼,这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
矿脉开采完成后,姚浩让老周把能量矿石带回机械基地,升级所有的设备和装甲车。老周带着机械班的学员,把能量矿石磨成粉末,融入装甲车的能量系统和通讯站的接收器里,升级完成后,重型净化装甲车的大范围净化炮,威力比以前强了三倍;通讯站更是收到了来自西北方向一万两千里外的“雪境营地”的信号,对方说:“我们在雪地里,粮食稀缺,看到你们的文明播报,想请求绿洲的双能播种机和耐寒灵植幼苗,帮我们在雪地里种出庄稼。”
姚浩立刻召集核心成员,敲定了“雪境支援计划”:柳晴负责培育“耐寒清心薄荷”和“雪芽灵植”——前者能抵御严寒,后者能在雪地里生长,还能滋养土壤;老周则改装两台双能播种机,加装“低温防护层”,确保能在雪地环境里运转;赵山带着猎影营地的猎人,准备好耐寒的棉布外套和加热毯,应对雪地的低温;姚浩亲自带队,驾驶四辆升级后的重型净化装甲车,带着支援物资出发。
车队出发时,苏禾特意将“世界之心”的一缕能量,注入每辆装甲车的能量罐里,还在车队周围撒了生机孢子,孢子落在雪地上,能暂时融化积雪,开辟出一条平坦的道路。车队走了七天,终于进入了雪境区域,天地间一片白茫茫,气温低到零下二十度,好在有加热毯和耐寒外套,队员们没有受冻。
雪境营地比想象中更艰苦——营地是用冰雪和废钢材搭建的,幸存者们穿着破旧的棉衣,孩子们的小脸冻得通红,营地的仓库里,只剩下少量晒干的肉干。营地首领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名叫雪姐,看到姚浩的车队,立刻带着幸存者们迎了上来,声音里满是激动:“终于等到你们了!这雪地里,我们试了无数次,都种不出庄稼,再这样下去,孩子们就要扛不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