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十二年的季汉,如同一头饱餐后的巨兽,暂时收敛了爪牙,伏在已然辽阔的疆土上,进行着最深沉的消化与整合。雍凉司隶,这新纳入版图的广袤区域,在“清理整顿”与“与民休息”的双重政策下,迸发出惊人的活力。流民返乡,荒地复垦,官道重修,驿站林立。来自益州的粮种、农具、技术乃至“快乐酥”的香甜气息,彻底驱散了昔日曹魏统治下的沉闷与压抑。一种名为“汉”的向心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重新凝聚。
成都的刘禅,依旧保持着他的“躺平”风格,只是这“平”躺的基底,已是前所未有的厚实。系统每年稳定输送的人才、青壮、粮食,被他像撒种子一样,精准地投放到需要的地方。朝堂之上,蒋琬、费祎、董允等人将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军中,诸葛光、姜维、魏延等将星璀璨;地方,无数系统出身的干吏如毛细血管般深入基层。刘禅要做的,似乎只剩下在关键的决策上点点头,以及……不断提出一些让臣子们先是愕然、继而惊叹的“奇思妙想”。
比如,他某次“无意中”提起:“这虎牢关听说挺结实?要是强攻,得死不少人吧?咱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比如……从底下挖个洞过去?或者弄个能飞过去的大家伙?”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丞相诸葛亮与将军诸葛光,这两位当世顶尖的智者,立刻捕捉到了陛下话语中那超越时代的闪光。于是,建兴十二年的平静之下,一场针对虎牢关的、非传统的技术攻坚,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悄然展开。
---
建兴十三年,春。
积蓄了一年力量的季汉,再次露出了锋利的獠牙。这一次,兵锋直指中原腹地,而横亘在前的,正是那座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下雄关——**虎牢关**!
关前,汉军连营数十里,旌旗蔽日,刀枪如林。中军大帐内,气氛却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般肃杀凝重。
诸葛光一身常服,正与姜维、魏延,以及几位身着工匠服饰、气质精干的人物,围在一个巨大的沙盘前。沙盘上,虎牢关的地形被精细地还原,关墙、壕沟、敌楼,甚至关内的兵力部署,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得益于“暗影司”多年来的渗透和那些被“快乐酥”与季汉政策吸引过来的“带路党”。
“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诸葛光指着沙盘,语气平静,“曹魏虽经潼关、洛阳之败,实力大损,但对此关依旧极为重视。守将乃曹真族子曹演,虽非名将,但性格谨慎,凭借关险,拥兵三万,存了死守之心。强攻,正中其下怀。”
魏延盯着那险峻的关城,眼中战意燃烧,但也知道强攻代价太大,闷声道:“将军,莫非又要用‘木鸢’扰敌?或者用那‘震天雷’轰击?”
诸葛光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虎牢非潼关,曹演亦非当初潼关守将。‘木鸢’之术,彼已有防备,关上新设了诸多巨弩和网障。‘震天雷’数量有限,威力亦不足以撼动此等坚城厚壁。”
他目光转向那几位工匠打扮的人:“此番破关,主力并非前线冲杀的将士,而是他们——‘皇家工兵营’的诸位大匠!”
为首的一位老工匠,名叫鲁晟(系统出身,拥有“工程学大师”、“地质勘测”特性),闻言躬身道:“将军放心!按陛下启示、丞相指导,我等已准备多时!”
姜维好奇地问道:“鲁大匠,究竟是何妙法?莫非真如陛下所言……挖洞?”
鲁晟脸上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姜将军所言不差,正是‘穴攻’!然非普通穴攻。虎牢关地基虽牢,但其关墙东南角下,有一处岩层较为酥松,且地下水位较低。经我等秘密勘测,可从此处挖掘三条地道:一条主道,直通关墙地基之下;两条辅道,通向关前壕沟,用以排水、通风,并迷惑敌军。”
魏延瞪大了眼睛:“挖到地基下?然后呢?用柱子撑着,放火烧塌?”
“非也。”鲁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军将采用‘火药爆破法’!”
“火药?”众将皆是一愣。他们只知道“震天雷”那种会响会冒火的“大号炮仗”,却不知其核心为何物。
“此乃陛下定名,由丞相亲自主导,工兵营秘密研制之‘破城火药’!”鲁晟解释道,“其威力,远非‘震天雷’可比!我等计划在地基下挖掘出数个药室,填入大量精炼火药,以陶罐密封,引以浸油麻绳为信。一旦引爆,足以将那段关墙……送上西天!”
帐内一片寂静,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把一段关墙送上西天?这……这简直是仙神手段!
诸葛光适时开口,压下众人的震惊:“此乃绝密!工兵营挖掘地道,需绝对隐蔽。前线各部,需全力配合,制造假象,迷惑曹演!”
于是,一场明暗交织的攻防大战,在虎牢关前拉开了序幕。
明面上,汉军摆出了标准的攻城架势。魏延每日率部到关前骂战,弓弩手轮番上前与关上交火,投石机(经过改良,射程更远)不时将巨大的石块抛向关墙,发出震天的轰鸣。夜里,则灯火通明,人喊马嘶,做出夜袭的假象。甚至偶尔还会放飞几架经过伪装的“木鸢”,吸引魏军的弩箭和注意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