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率领的八百死士,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广袤的凉州激起了层层涟漪。他们化整为零,以商队护卫、流浪武士、甚至是某个小部落失散亲眷的身份,活跃在羌胡各部与汉人聚居的城池之间。
得益于刘禅“夜观天象”送来的那几位“羌胡亲和”、“畜牧专家”,姜维的行动顺利了许多。这些系统人才或许在战场上不算顶尖,但在沟通、获取信任方面却有着独特的天赋。他们能用流利的羌语与部落首领交谈,能一眼看出牛羊的优劣,甚至能提供一些改良牧草、防治畜疫的“小窍门”,迅速赢得了不少羌人的好感。
姜维自己则充分发挥其胆大心细、武艺高强的特点。他亲自潜入魏军控制下的几个边城,联络那些对曹魏统治不满的汉人豪强和失意官吏。他带来的不仅是季汉的承诺,还有实实在在的“硬通货”——来自成都的琉璃珠、白糖,甚至还有几盒堪称“奢侈品”的“快乐酥”。
“看看!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在一个隐秘的据点,姜维对几位被拉拢的豪强展示着那些精美物品,“曹魏盘剥无度,视尔等如草芥!而我大汉皇帝陛下,仁德布于四海,连此等珍馐美物亦愿与天下共享!唯有重归汉室,凉州才能重现繁华!”
物质诱惑加上“兴复汉室”的大义名分,效果是显着的。很快,凉州各地开始出现一些“怪事”。
先是几个靠近陇右的羌人部落,突然宣布不再向魏国缴纳沉重的赋税,转而与“西边的朋友”(指季汉)进行贸易,用牛羊马匹换取茶叶、盐巴和铁器。
接着,魏国委任的一个凉州县令,在夜里被不明身份的“马贼”摘了脑袋,县城粮仓被焚毁。现场留下了一支刻有“汉”字的箭矢——这是姜维故意留下的。
最让魏国凉州刺史惶恐的是,境内开始流传各种谣言:
“听说了吗?蜀汉皇帝有天神相助,能呼风唤雨,还能凭空变出吃不完的粮食和糖!”
“可不是!人家那边当兵的都能隔三差五吃上肉,还有那叫什么‘快乐酥’的点心,啧啧,听说吃了能让人忘记烦恼!”
“曹魏气数已尽啦!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听说洛阳那边最近怪事频发……”
流言越传越广,越传越邪乎,搞得凉州人心惶惶,许多原本观望的羌胡部落也开始蠢蠢欲动,对魏国官府的政令阳奉阴违。小股的叛乱和袭击事件开始增多,虽然很快被镇压,但如同野火燎原,扑灭一处,又起一处。
---
凉州的骚动,很快通过紧急军报传到了司马懿的手中。
“啪!”司马懿将竹简重重拍在案上,脸色铁青。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诸葛光会玩这么一手“黑虎掏心”!更让他恼火的是,这些骚乱背后,明显有组织、有预谋,绝不是什么普通的马贼或部落冲突!
“姜维!定是那姜维小儿!”司马懿咬牙切齿。他早就注意到姜维这员投降过去的蜀将能力出众,是个祸患,没想到对方竟然敢深入凉州腹地兴风作浪!
“大都督,凉州不稳,恐危及我军侧后啊!”郭淮忧心忡忡地说道。他的部下最近也报告,与一些羌族的联系变得困难起来,对方态度暧昧不明。
张合更是暴躁:“大都督,给末将一支兵马,末将定扫平凉州那些反复无常的蛮子,把姜维那小贼的脑袋提来见你!”
司马懿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深知,此刻若分兵去救凉州,正面前线的诸葛光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但若坐视不理,凉州一旦有失,陇右大军将陷入两面夹击的绝境!
“郭淮!”司马懿沉声道。
“末将在!”
“你立刻率领本部骑兵,再从我中军抽调五千精锐,火速返回凉州!不必与叛军纠缠,首要任务是稳定姑臧(凉州治所)!弹压首恶,安抚胁从!务必在诸葛光反应过来之前,稳住后方!”
“诺!”郭淮领命,立刻点兵出发。
“张合!”
“末将在!”
“加强正面防御!诸葛光得知凉州有变,必会猛攻!绝不能让他突破防线!”
“末将明白!”
司马懿的应对不可谓不快,但他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却越来越浓。他感觉有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收紧,而自己仿佛成了网中的困兽。
---
就在司马懿为凉州之事焦头烂额之时,遥远的洛阳,却发生了一件更加诡异、更加动摇国本的事情。
这一日,洛阳城内几个热闹的市集口,以及一些达官显贵的府门前,几乎在同一时间,被人放置了一些“东西”。
那不是普通的物件,而是一尊尊晶莹剔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琉璃骏马!每尊骏马都形态各异,或昂首嘶鸣,或四蹄腾空,雕工精湛,堪称鬼斧神工。更让人震惊的是,每尊琉璃马的马鞍上,都刻着四个清晰的小字——“蹄踏北邙”!
北邙山,那是洛阳城北的山脉,更是东汉皇陵所在地!“蹄踏北邙”?这寓意何其恶毒!简直是在公然诅咒曹魏政权,暗示汉室将兴,铁蹄将踏平曹魏的统治中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