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三年的冬天,是在一种满足与希冀交织的氛围中度过的。陇右大捷的余温尚未散去,成都的街巷间仍不时能听到百姓津津乐道于王平街亭稳守、诸葛光洛门奇袭、姜维阵前扬威的故事。《大汉公报》趁热打铁,连续刊发了几期特辑,详细介绍陇右四郡的风土人情和未来的治理规划,进一步凝聚了人心。
皇宫里,刘禅也难得地过了几天清闲日子。不用再每日为前线的胜负揪心,不用再苦思冥想如何打破僵局,他仿佛又回到了之前那种“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状态。政务有诸葛亮总揽,军事有诸葛光协理,内政有蒋琬、董允等人操持,他这个皇帝的主要任务,又变成了盖章、点头,以及……等待。
他在等待的,自然是建兴三年的“年终总结”和随之而来的系统奖励。
腊月二十二,诸葛亮率领着主要朝臣,将厚厚一摞建兴三年的总结报告呈送到了刘禅面前。报告的内容比去年更加详实,也更加令人振奋。
疆域方面: 实际控制区域由单一的益州,扩展为益州加陇右四郡(南安、天水、安定、陇西)。
人口与兵员:得益于系统每年稳定提供的三万青壮和正常的人口增长,以及在陇右吸纳的部分兵源,全国在册人口和可用兵力均有显着提升。
内政与经济:“表格法”、“高效会议”、“彰善之举”等一系列“新政”持续发力,官僚体系效率进一步提高。炒菜、豆腐(虽未普及,但已在成都大户中形成风气)、改良纸张等“生活科技”悄然改变着社会面貌。尤其是陇右盐矿的发现与初步开发,为朝廷带来了新的财源。
军事与人才: 军队经过北伐实战洗礼,战斗力更强。涌现出以姜维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将领。系统提供的每年五十名三流人才经过历练,大多已成为各领域的骨干。
看着这一项项扎实的数据和成果,刘禅心里那叫一个美。“看看!这就是我躺平…啊不,垂拱而治三年的成绩单!开疆拓土,国富民强!还有谁!”
他仿佛已经看到,后世史书上会如何浓墨重彩地记载“建兴之治”的开端。
表彰和赏赐自然是少不了的。刘禅大手一挥,对以诸葛亮为首的文武百官再次进行了丰厚的赏赐,尤其是对那些留守后方、保障后勤的官员,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时间,朝堂上下,皆颂陛下仁德公允。
处理完年终的繁杂事务,终于到了刘禅最期待的环节。
元日前夜,当皇宫内外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庆中时,那熟悉的机械音准时在刘禅脑海中响起:
【叮!建兴三年结束,开始年度结算…】
【当前宿主实际控制州郡:益州(核心)、南安郡、天水郡、安定郡、陇西郡(陇右四郡)】
【注:陇右四郡属于雍州,但宿主尚未完全掌控雍州全境。】
【系统判定:有效控制州数量为 2 (益州、部分雍州)】
【基础奖励倍数:2】
【正在为宿主生成建兴四年年度奖励…】
【奖励生成完毕!】
【获得:三流人才一百人!(已随机投放至益州及陇右四郡境内,合理融入,对宿主死忠)】
【获得:普通汉族男性青壮六万人!(已合理出现在控制区内,身份为流民、归附民等,可招募)】
【获得:粮食两百万石!(已合理存入各地官仓,账目自动生成)】
“漂亮!翻倍了!”*刘禅差点从安乐椅上蹦起来!
控制州数量被判定为2,奖励直接翻倍!一百个三流人才!这几乎相当于又多了小半个朝廷的基层官员储备!六万青壮!无论是充实军队还是移民实边,都绰绰有余!两百万石粮食!加上之前的库存,未来几年就算没有新的进项,也足以支撑军队和民生!
“系统哥!你真是我亲哥!”*刘禅内心狂呼。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正好用于巩固新得的陇右地盘!
他可以想象,明年开春,诸葛亮和蒋琬他们又会“惊喜”地发现,各地突然冒出来不少“贤才”主动投效,流民安置压力骤减,仓库里莫名又多出了大批粮食……然后再次将这一切归功于他这“天命所归”的皇帝。
“嗯,保持住这个人设!运气好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刘禅得意地想。
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刘禅愉快地度过了元日大朝会。今年的朝会气氛格外热烈,群臣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朝会之后,刘禅召见了诸葛亮、诸葛光和蒋琬等核心重臣,开了一个小范围的“新年展望会”。
会上,刘禅首先肯定了大家过去一年的辛勤付出和辉煌成就,然后话锋一转,说道:“陇右新得,百废待兴。未来数年,我季汉的国策,当以‘巩固’二字为核心。相父的《治陇策》朕已看过,甚好!当尽快推行。”
他看向诸葛亮和蒋琬:“内政上,要继续推行高效政务,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尤其是陇右,要选派得力干吏,尽快恢复生产,安抚羌胡,使其成为我大汉稳固之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