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司马老贼 > 第7章 暗流涌动

司马老贼 第7章 暗流涌动

作者:土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1:10:36

嘉福殿的庆功酒香尚未散尽,来自荆襄的捷报墨迹未干,洛阳城却已嗅到了另一丝不安的气息。

中书监刘放趋步穿过宫廊,手中的密奏像一块灼热的炭。殿内,年轻皇帝曹叡正与散骑常侍蒋济对弈,眉宇间还残留着昨日封赏群臣的愉悦。刘放的到来打断了棋局。

“陛下,魏兴太守申仪六百里加急密奏。”刘放的声音压得很低。

曹叡接过绢帛,目光扫过,嘴角的笑意渐渐凝固。密奏详细罗列了新城太守孟达的种种可疑行径:频繁接见蜀地商贾、异常军械调动、部下狂言“不久便知谁主浮沉”……字里行间透着申仪与孟达积怨已深的火药味。

“申仪与孟达的嫌隙,竟至如此地步了?”曹叡将密奏轻轻放在棋枰旁,黑白玉子为之震动。

蒋济瞥了一眼,沉吟道:“申仲明(申仪)镇守西城,孟子度(孟达)据守上庸,两郡相邻,摩擦日久。去岁为争房陵山地猎场,双方部卒就曾械斗,死十余人。申仪此奏,恐是旧怨新提。”

此时,侍中曹休恰来禀事,听闻此事,看似无意地添了一句:“臣听闻,孟达当年降魏时,司马仲达曾力荐其才。二人私交似乎匪浅。如今仲达刚立大功,威震东南,这孟达就……”

话未说尽,却意味深长。曹叡目光微动,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温润的黑玉棋子。殿内一时寂静,只闻铜漏滴答。

良久,曹叡开口,声音恢复了平静:“西陲诸葛亮大军压境,陇右三郡新叛,正值用人之际,不可因无端猜忌自乱阵脚。”他转向刘放,“密谕申仪:继续探查,未有铁证,不得轻举妄动,更不可打草惊蛇。”

刘放躬身领命退下。曹休与蒋济交换了一个眼神,也相继告辞。

殿门合上,曹叡独自立于巨大的舆图前,目光从陇右移到荆州,最终落在那个处于魏、蜀、吴交界处的敏感点——新城。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声叹息很快消散在空旷的大殿里。

与此同时,上庸新城太守府内,孟达正深陷焦灼。

案上,一边是诸葛亮最新的密信,言辞恳切,许诺“若举义旗,则车骑将军、领凉州刺史之位虚席以待”,并描绘了蜀汉北伐大军势如破竹、陇西三郡望风归附的“盛况”;另一边,则是来自洛阳的例行公文,对他这位太守最近的“安边之功”只字未提,反而再次催促加征粮秣,语气冷淡。

心腹督将李辅侍立一旁,低声道:“将军,申仪那厮近来又在边境增兵,扣押了我们三批过境的药材和盐巴!分明是欺人太甚!”

孟达烦躁地挥手:“知道了!滚下去!”

李辅退下后,孟达猛地一拳砸在案上。诸葛亮的许诺如同镜花水月,遥远而诱人;而洛阳的冷遇和申仪的逼迫却近在眼前,如芒在背。他深知自己降将的身份如同原罪,从未真正被信任过。

“诸葛孔明……”他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贪婪与恐惧交织的光芒,“你说得好听,可我若起事,你那远水,真能救得了我这近火?司马懿……司马懿此刻就在宛城!若他闻讯而来……”想到那个鹰视狼顾的身影,孟达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在厅中来回踱步,像一头困兽。最终,他扑到案前,提笔疾书,字迹因心绪不宁而略显潦草:

“汉丞相诸葛公麾下:承蒙不弃,赐书垂训,达感激涕零……然新城地僻兵弱,粮械未充,骤举大事,恐力有未逮……恳请丞相先遣一上将,率精兵五千,进抵汉中东境,以为声援,则达必誓死以报……另,军中匮缺箭簇三万,硬弓千张,望能拨付……”

写罢,他扔下笔,大口喘着气。这封回信,既索要实质性的兵力和物资,又将起事时间推后,更像是一份待价而沽的投机。他唤来心腹信使,叮嘱道:“务必亲手交到诸葛丞相手中!沿途千万小心!”

祁山蜀军大营,灯火彻夜未熄。

诸葛亮看着孟达的回信,清癯的脸上掠过一丝深深的疲惫。他将信递给身边的参军杨仪。

“首鼠两端,难托社稷之重。”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孟达其人,贪利而寡信,畏威而不怀德。今索兵要粮,观望成败,其心可知。事恐不密,祸在旦夕矣。”

杨仪阅后,皱眉道:“丞相,既知其无诚心,为何还要回复?”

“北伐大局为重。”诸葛亮走到帐壁地图前,指向新城,“此地虽险,然孟达若动,无论成败,皆可牵制魏国宛、洛之兵,缓我陇右正面之压。此为一着闲棋,亦是一步险棋。”

他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然其既欲观望,我便推他一把。”

他回到案前,另取绢帛,笔走龙蛇。回信语气热情,答应先行送去一批锦缎、药材作为“赏赐”,并写道:“……前约之事,关乎兴复大计,盼公早日践诺,则汉室之幸,天下苍生之幸也……”

写毕,他并未立刻封缄,而是对帐外唤道:“张义。”

一名面容坚毅的年轻将领应声而入。此人是司闻曹校尉,果敢机敏。

“伯棱(张义字),你携此信,扮作商队护卫,前往新城面呈孟达。”诸葛亮目光沉静,“此行路线,需经过魏兴郡边境申仪防区附近。”

张义略显疑惑,但仍坚定领命:“末将遵命!”

“若遇魏军盘查,”诸葛亮的声音压低,却字字清晰,“可视情况‘不慎’让此信落入其手,自身安全为要。只需让魏人知晓,孟达与我有书信往来,足矣。”

这是一招阳谋。若信安全送达,可催孟达;若信被截,则可逼孟达要么速反,要么被魏清除。无论哪种,都能在短期内搅动魏国后方。张义瞬间明白了丞相的深意,重重点头,将信贴身藏好,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杨仪忧心忡忡:“丞相,此计是否太过……”

诸葛亮望向帐外沉沉的夜色,缓缓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孟达之心已不可恃,唯有用其势耳。成败……就看天意了。”

宛城都督府。

司马懿刚处理完荆襄之战的善后文书,略显疲态。长史杜袭呈上一封密函:“都督,魏兴申太守急件。”

司马懿展开,内容与申仪报往洛阳的相似,但细节更为详实,甚至提到了狂言的孟达部将姓名及其所属营部。

“申仪与孟达之争,已到你死我活之境了。”司马懿将密函置于一旁,指尖轻敲案几。他回想起多年前洛阳的一次宴饮,孟达高谈阔论,眼神闪烁,虽显才华,却总透着一股不安分的躁动。此人,绝非甘于寂寞之辈。

突然,亲卫统领牛金大步闯入,神色严峻:“主公!紧急军情!申仪将军部下在边境巡哨时,截获一伙形迹可疑之‘商队’,搜出蜀诸葛亮致孟达密信一封!信使拼死抵抗,重伤毙命,信件亦有部分损毁!”

司马懿眸光骤然锐利如鹰:“信在何处?”

牛金呈上一份沾染血污、边缘焦卷的绢帛。信纸明显被撕扯和践踏过,部分字迹模糊难辨,但关键几句却奇迹般残留下来:“……前约之事,关乎兴复大计,盼公早日践诺,则汉室之幸……”

一切碎片在此刻瞬间拼凑完整!申仪的指控、孟达与诸葛亮的勾结、那含糊却致命的“前约”与“践诺”!

司马懿霍然起身,大步走到壁挂舆图前,目光死死钉在新城的位置上。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像一把楔子,卡在魏国荆州与益州之间!若孟达真反,据险而守,蜀军便可由此东进威胁宛城、南阳,北出可直插关中腹地,与诸葛亮的陇西大军形成夹击之势!

“好一个孟达!好一个诸葛亮!”司马懿声音冰冷。

“父亲,是否即刻上表朝廷,请旨定夺?”侍立在侧的司马师谨慎问道。

“来不及了!”司马懿断然道,“洛阳往返,至少一月!届时孟达城守已固,蜀贼外援亦至,则大势去矣!此乃心腹之患,必须即刻铲除,刻不容缓!”

他眼中闪过决绝狠厉之光,斩钉截铁下达命令:“牛金!”

“末将在!”

“即刻点齐宛城精锐步骑一万两千人!备十日干粮,轻装简从!明日拂晓之前,必须开拔!”

“司马师!”

“儿在!”

“你持我手令,速往新城方向沿途郡县,征调民夫、驮马、攻城器械,随后运送!不得有误!”

“杜袭!”

“下官在!”

“替我修书一封与孟达。语气要温和,就说听闻申仪与之或有误会,我已上表朝廷为其陈情,望其安心职守,勿信流言。”他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再修表一道,送往洛阳,向陛下禀明孟达反情及臣先讨后奏之不得已。措辞务必恭谨恳切!”

一道道命令如疾风骤雨般发出,整个宛城都督府如同上紧发条的机械,瞬间高效运转起来。

夜色深沉,司马懿独自登上宛城城楼。城外,军营中火把移动,人马集结的细微声响压抑而紧迫。他望向西南方黑黢黢的连绵山峦,那里是新城的方向。

寒风拂动他的袍袖,他的目光却比夜色更冷,更沉。

“孟子度,”他低声自语,仿佛穿透了数百里时空,在与那个投机者对话,“你以为你的犹豫,能换来苟安?诸葛孔明给你的饵,是裹着蜜糖的毒药。而我给你的……”

他没有说下去,只是缓缓握紧了冰冷的城墙垛口。

“……只有雷霆。”

翌日拂晓,一支庞大的军队悄无声息地开出宛城,如同暗涌的铁流,扑向那片山雨欲来的土地。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死亡奔袭,就此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