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司马老贼 > 第36章 固本培元

司马老贼 第36章 固本培元

作者:土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1:10:36

洛阳的秋意,在经历了一场兄弟阋墙的腥风血雨后,沉淀为一种更为深沉的肃杀。铜驼大街上的落叶被清扫得干干净净,一如宫廷内外,所有关于任城王暴毙和临淄侯惊魂的窃窃私语,都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强行按捺下去,只剩下表面近乎完美的平静。然而,在这平静之下,权力的暗流正以另一种方式汹涌奔腾。

尚书台内,烛火常明至深夜。竹简与绢帛堆叠如山,空气中弥漫着墨汁与陈旧简牍特有的味道。司马懿与尚书令陈群对坐于案前,相较于其他衙署的冷清,这里才是帝国真正的心脏,搏动不息。

“河内温县司马岐,性行淑均,晓畅政务,可试守河东郡闻喜令。” “颍川荀顗,名门之后,通晓律法,擢为尚书台郎官。” “涿郡卢毓,乃故北中郎将卢植之子,忠良之后,学行卓异,迁为御史台侍御史。”

司马懿提笔,在一份份关于官员迁转的草案上写下批注,或“可”,或“再议”,或直接圈定新的名字。他的动作不疾不徐,目光锐利如鹰,每一笔落下,都可能决定一个家族的未来,改变一方郡县的格局。

坐在他对面的陈群,气质更为儒雅沉静,他将一份精心拟定的章程推向司马懿:“仲达,此乃各州郡中正官荐举名单及品评细则,请过目。‘九品官人法’欲行于天下,此首批中正人选,至关紧要。”

司马懿接过,细细阅览。名单上的人,多是各地声望卓着的世家名士,如并州的王昶、冀州的崔林。他指尖点着其中一个名字,缓声道:“文长兄所拟,皆一时之选。然,中正之职,非独重家世名望,亦需其人有识人之明,且…心向中央,明悉陛下与朝廷革新吏治之决心。”他抬眼看向陈群,目光深邃,“譬如这位,与弘农杨氏联姻甚密,而杨氏与袁氏旧谊…虽才学足备,然置于司隶中正之位,是否需再斟酌?”

陈群沉吟片刻,缓缓点头:“仲达所虑极是。非常之时,德与才之外,忠诚与可靠更为优先。”他提笔在一旁做了个记号。

“此法若行,”司马懿放下章程,语气平缓却带着一种冰冷的洞察,“选官之权尽归中央,州郡豪强把持评议、结党营私之弊,可望革除。朝廷能以此网罗天下英才,实为善政。”他话锋微转,声音压低了些,“然,文长兄,你我所见略同。此法倚重中正,而中正出自高门。久而久之,这‘家世’一品,权重恐将日益压倒‘德行’与‘才能’。寒门俊才之路,或将愈窄。”

陈群默然,他岂会不知此节。良久,他叹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欲速则不达。先立规矩,以定人心,止纷乱,方是当下要务。后世之弊,唯有待后世之贤君能臣再予匡正了。”

“诚哉斯言。”司马懿颔首,不再多言。他清醒地看到这制度的双刃,但为了帝国的稳定,更为了司马家这般世代簪缨之族的长远利益,他必须全力推动,并确保司马家的门生故吏,能在这新的规则下,占据最有利的位置。权力的编织,就在这看似枯燥的公文往来与人选斟酌中,悄然进行。

除了与陈群默契配合,司马懿亦未忘记那位深居简出的老者。他偶尔会轻车简从,前往太尉贾诩的府邸。贾诩愈发衰老,精神却依旧清明,如同古井,深不见底。他从不具体指点政务,言谈间却尽是对人性幽微的洞察与乱世存身的终极智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次对弈时,贾诩捻着白子,似是无意间提起,“然,潜流于渊,其力暗蓄,或可载舟,亦能覆舟。关键在于…知时,知势,更要知道何时该显,何时该藏。”他落下一子,封住了司马懿一片黑棋的大龙,目光平静无波,“譬如曹子丹(曹真)、曹文烈(曹休),陛下之肱骨,国之干城,倚重正深。”

司马懿执子的手微微一顿,旋即恢复自然,投子认负:“诩公教诲,懿谨记于心。”他明白,贾诩是在提醒他,宗室的力量仍是皇帝最信任的基石,任何形式的正面冲突与锋芒毕露,都是不智之举。

这份清醒的认知,很快体现在他的行动中。在一次关于并州防务的朝议上,并州刺史梁习奏报已击退鲜卑扰边,并安抚南匈奴各部,请求封赏有功将士。司马懿立刻出列,不仅完全赞同,更主动进言:“大将军(曹真)总督中外军事,运筹帷幄,威加北疆,方有此胜。陛下,臣以为,当增大将军食邑三百户,以彰其功。”

曹丕闻言,颇为满意地颔首。曹真也有些意外地看了司马懿一眼,见他神色诚恳,全无虚饰,便拱手谢恩。司马懿此举,既符合朝廷规制,又巧妙地向曹真乃至所有宗室将领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他司马懿潜心政务,毫无觊觎军权之心,且尊重他们的地位与功勋。

退朝回府,司马懿褪去朝服,换上一身宽松的深衣,方才显露一丝疲惫。书房内,油灯明亮,两个少年——司马师与司马昭——正垂手恭立,等待父亲的考较。

“今日考教政务。”司马懿的声音恢复了家主的威严,“若你为洛阳令,遇豪强纵仆行凶,伤及平民,当如何处置?”

年仅十六的司马师略一思索,沉稳答道:“当立即锁拿凶徒,依律判罚,绝不姑息。同时,需查究其主家是否纵容指使。若查实,即便豪强,亦当上奏朝廷,请旨严办,以儆效尤。然办案过程需证据确凿,程序合规,不授人以柄。”回答条理清晰,重在律法与程序。

司马懿不置可否,目光转向次子:“昭儿,你以为呢?”

司马昭眼神灵动,接口道:“兄长所言极是。然除此之外,或可再加一招。拿下凶徒后,可暗中放出风声,言乃其家奴仗势欺人,主家并不知情,且对受害者深表歉意,愿加倍赔偿。如此,既严惩了凶徒,又给了豪强一个台阶,全其颜面。若那豪强识趣,便会顺势而下,甚至严惩家奴以撇清自身,如此可免其狗急跳墙,暗中作梗。若其不识趣,再行彻查严办,亦占尽道理。”他更注重策略与实效,甚至带有一丝权谋色彩。

司马懿听完,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心中却对两个儿子的不同倾向有了更深的评估。他沉默片刻,方才开口,声音低沉:“你二人所言,皆有道理。然需切记,为官处世,绝非非黑即白。审时度势,藏拙于巧,方是长久之道。最终目的,并非一时胜负,而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个儿子,“家族的存续与光大。唯有家族根基稳固,枝繁叶茂,个人方能有所作为。切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时,张春华端着羹汤无声地走入书房。她将汤碗轻轻放在司马懿案头,目光扫过两个儿子,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却没有多言,只是对司马懿微微颔首,便又安静地退了出去。这些年,司马懿心机愈深,忙于政务,夫妻间话语渐少,甚至略显疏离。但张春华以她刚毅果决的性子,将府中内务、族人约束、子女教育打理得井井有条,肃清一切可能的后患,成为了司马懿完全无需分心担忧的“后方”。他们的情感或许不再炽热,却在维护家族利益这一点上,达成了高度乃至冷酷的默契。

天下的棋局,亦在司马懿的案头徐徐展开。

来自蜀地的细作传回消息:刘备已于白帝城忧愤而亡,丞相诸葛亮辅佐幼主刘禅登基,正全力整顿内政,恢复民生。朝中有人担忧蜀汉会为报刘备之仇而迅速北犯。

司马懿在一次小范围议事中,冷静地分析道:“诸葛亮,谨慎之人也。夷陵新败,蜀国精锐丧尽,粮秣匮乏,内部南中诸郡未必安稳。亮必先求稳定内部,抚平创伤,积蓄力量。三五年内,断无力大举北犯。此正乃天赐良机,使我朝可从容固本培元,梳理内政。”

他的判断精准而冷静,让众人信服。与此同时,来自帝国边疆的奏报也每日呈送:

“启禀陛下,并州刺史梁习报,已击退鲜卑素利部袭扰,斩首百余级,北疆暂安。” “凉州刺史奏,西域鄯善、龟兹、于阗三国遣使入朝,进贡美玉、宝马,请求册封。朝廷已依例颁赏,宣示恩德。” “戊己校尉驻守高昌,西域长史府于海头重建,丝绸之路商旅渐复旧观。”

这些消息,司马懿都熟练地批阅处理,给出意见,或呈送皇帝御览。在他手中,击退外虏、安抚四夷、沟通西域,都成了帝国日常运转的一部分,井然有序。他透过这些文书,冷眼审视着这个正在逐渐恢复生机的庞大帝国,同时也估量着自己在这个体系中的价值和位置。

偶尔,他也会听到一些风雅之事。曹丕召集文人编纂前所未有的类书《皇览》,其所作的《典论·论文》在士大夫间争相传抄,引领文坛风气。司马懿对此只是听听而已,他深知,在这乱世,文章辞赋终究只是锦上添花,真正的力量,源于权柄与兵马。但他也了然,这种文化氛围,亦是曹丕塑造其“文皇帝”形象、笼络士人之心的重要手段。

而那位曾才惊四座的弟弟,雍丘王曹植,其消息则越来越少。只在一次关于诸侯王俸禄的例行公文上,司马懿看到了他的名字。据说他在封地终日饮酒赋诗,行为愈发乖张,被朝廷派去的“国相”严密监视着。昔日的夺嫡之争,七步成诗的惊心动魄,都已化作一页被轻轻翻过的故纸。

窗外的梧桐叶子已快落尽,露出了光秃的枝丫,直指冬日苍白的天空。司马懿站在尚书台的高窗前,望着远处皇宫巍峨的飞檐。内部的梳理已初见成效,北疆西域暂无大患,蜀汉蛰伏无力北顾。

然而,他深知,那位坐在至尊之位上的皇帝,那颗被权力、猜忌和野望填满的心,绝不会甘于久享这平静。风暴,总是在积聚之后再次降临。

果然,黄初五年的春风吹绿枝头时,来自南方的军报再次变得频繁。江东孙权,虽表面恭顺,却始终拒绝送出质子,且在江防上屡有小动作。

洛阳皇宫的朝会上,那股熟悉的、躁动好战的气息又开始弥漫。曹丕的目光一次次扫过殿下的武将,扫过巨大的舆图上的长江沿线。

司马懿垂首立于文臣班列之首,心中已然明了。皇帝的注意力,再次不可逆转地转向了南方。第二次伐吴的筹备,已在无声中提上日程。

他再次站到了命运的岔路口。是争取军功,跃马江边?还是坚守这他已驾驭纯熟、且能最大限度积累实力与威望的后方?答案,似乎早已在他那深不见底的眼眸中沉淀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