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司马老贼 > 第32章 天命流转

司马老贼 第32章 天命流转

作者:土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1:10:36

冬日的许昌,铅灰色的云层低垂,压得人喘不过气。寒风卷过宫阙飞檐,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仿佛为行将就木的汉王朝奏响最后的哀歌。

魏王府书房内,炭火噼啪作响,却驱不散一种无形的紧张。曹丕身着王服,指尖轻轻敲击着案上一叠厚厚的奏表,目光深沉难测。司马懿垂手立于下首,姿态恭谨,如同静谧的深潭。

“李伏、许芝倒是急不可耐。”曹丕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将一份奏表推向案前,“《春秋玉版谶》、《易运期谶》…言之凿凿,说‘代汉者,当涂高’即应在我魏。太史丞还观测天象,言‘荧惑星入太微,主易主之兆’。仲达,你如何看?”

司马懿微微躬身,言辞谨慎如履薄冰:“天意渺茫,非人臣可妄测。然,李、许二位大人,学究天人,其所奏谶纬星象,皆有所本。且…”他略一停顿,声音愈发沉稳,“自武王(曹操)剪灭群凶,廓清寰宇,百姓望治,如渴思饮。汉祚衰微,延喘至今,实赖武王匡扶。今大王嗣业,德被四海,功高寰宇,此亦…人心之所向。”

他避开了直接评论“天命”,却将“人心”“功业”摆在台面,言辞滴水不漏,既附和了舆论,又未留下任何僭越的把柄。曹丕嘴角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他知道,这就是司马懿。

很快,这股“劝进”之风便从暗流汹涌成滔天巨浪。以华歆为首的文武百官,联名上表,词藻华丽,将曹丕功绩与汉室衰微对比,恳请其“顺天应人,绍膺天命”。奏表雪片般飞入魏王府。

而曹丕,则开始了精心策划的表演。他接连发布措辞“恳切”的诏书,一再推辞,自称“德薄”, “惶惧不敢闻命”,甚至要求群臣“勿复为言”,将“谦恭推让”的戏码做足十成。

司马懿冷眼旁观着这场盛大仪式的排练。他看华歆如何积极奔走,联络朝臣,额角因兴奋而微微冒汗;看陈群如何严谨地推敲劝进表文的每一个用典,力求在礼法上无懈可击;也看一些老臣眼底深藏的不安与无奈。他心中明镜一般:这既是天命,更是人力。是曹丕对绝对权力毫无遮掩的渴望,与这群从龙之臣对新朝功勋的急切投机,共同推动了这不可逆转的洪流。他评估着得失,计算着风险,尤其警惕那些仍心怀汉室的潜在力量。新朝的基石,必须建立在旧朝彻底的废墟上,任何一丝怀念都可能成为未来的裂痕。

十一月的许昌皇宫,气氛已降至冰点。汉献帝刘协独坐殿中,空旷的大殿更显凄清。他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

华歆、李伏等率众臣入殿,不再有往日的虚礼,言辞直接而冷硬,将所谓的谶纬天命、群臣劝进、魏王推辞之事一一陈述,最后的目光如同最后通牒:“天命无常,惟德是辅。陛下其效仿尧舜,行禅让之礼,上顺天心,下合民意,则陛下子孙永世蒙荫,宗庙血食得以延续。”

刘协望着殿下这些昔日叩拜的臣子,只觉得一阵眩晕。未等他开口,曹丕派来索要传国玉玺的使者已然到了。就在此时,屏风后一声悲愤的娇叱传来:“放肆!”

曹皇后,曹丕的亲妹,此刻却因身披汉家皇后翟衣而双目赤红。她疾步而出,面对使者,厉声斥道:“尔等贪图富贵,行此悖逆之事!天道有知,必不祚尔!”话音未落,她猛地抓起案上那方沉甸甸的、象征着至高皇权的玉玺,用尽全身力气,狠狠掷向殿阶之下!

“砰”的一声闷响,玉玺磕在青铜台阶棱角上,一角顿损。那声巨响震得所有人心头一颤。曹皇后泪流满面,身体因激动而剧烈颤抖,被宫人慌忙扶住。殿内死寂,落针可闻。使者面色惨白,华歆等人亦面露尴尬。最终,那枚破损的玉玺还是被默默拾起,呈送魏王府。这枚破损的玉玺,仿佛成了汉室尊严最后的、也是屈辱的注脚。

另有插曲悄然发生。一名负责掌管皇家符节的老臣,面对逼索,怒目圆睁,痛骂“国贼”,旋即被殿外虎视眈眈的曹洪一剑刺死,鲜血染红了宫廷的地砖。血腥味迅速压过了所有的迟疑和反对。刘协彻底绝望,闭上眼睛,挥了挥手,声音干涩而疲惫:“拟诏…朕…愿禅位于魏王。”

十二月十日,许昌城南,繁阳亭。

一座高大的受禅台拔地而起,旌旗猎猎,甲士如林,仪仗煊赫。文武百官按品阶肃立台下,寂静无声。气氛庄重得近乎压抑。

司马懿站在文官队列的前列,身着朝服,表情与其他大臣一样,恭敬而肃穆。他看着汉献帝刘协,身着冕服,却如同提线木偶,在礼官指引下,一步步完成那些古老的仪式,最终将那只盛放着破损玉玺和诏书的紫檀木匣,亲手交给曹丕。

曹丕立于高台之上,身着天子衮冕,阳光照在他脸上,看不清神情。他依礼最后推辞一番,最终,在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中,接过了那象征天命的重量。

“朕,承天命,顺民心,即皇帝位。国号大魏,改元黄初!”曹丕的声音通过礼官传遍全场,清晰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以曹真、曹休为首的宗室将领,以华歆、贾诩、陈群、司马懿为首的文武大臣,齐齐跪倒,行三跪九叩之大礼。呼声震天动地,彻底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司马懿俯下身,额头触及冰冷的地面。在这一片喧嚣的忠诚誓言中,他的内心却异常冷静。权力的交接终于完成,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但他思考的更深:这以“禅让”为名的篡夺,究竟能赢得多少真心?蜀中的刘备、江东的孙权,又会作何反应?新朝的权力结构将如何洗牌?自己这从龙之功,又能换来多少实权,为家族铺就多远的道路?这“天命”之下,是机遇,更是无尽的深渊。

大典之后,封赏如期而至。曹操被尊为太祖武皇帝。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得以在封地延续汉室祭祀,这或许是曹丕最后的仁慈,或者说,最后的表演。

在新朝的第一次大朝会上,封赏诏书宣读至司马懿:“…尚书司马懿,忠允亮直,有佐命之勋,擢升尚书右仆射,加侍中,领督军、御史中丞如故,进爵安国乡侯,增邑…”

尚书右仆射,实为尚书台副长官,佐理万机,已是帝国行政运转的核心之一。加侍中,可随时入宫参议政事。督军、御史中丞之权依旧。爵位提升,食邑增加。一系列的擢升,将他牢牢钉在了新朝权力核心的位置上。他出列,叩拜,谢恩,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

然而,新朝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几乎是同时,快马带来南方的紧急军情:刘备已于益州称帝,国号仍为“汉”,斥曹魏为“篡逆”,扬言兴复汉室,不日即将兴兵来犯!

朝堂之上刚刚升腾的喜庆气氛瞬间凝固。曹丕的脸色阴沉下来。正统性的挑战,来得如此之快,如此直接。

司马懿垂着眼睑,立于班列之中。新的挑战已然来临。他不再是那个在河内装病的青年,也不是在曹丕府中暗中献策的谋士。他是大魏的尚书右仆射,皇帝倚重的重臣,更是河内司马氏未来的指望。

他的目光扫过龙椅上那位雄心勃勃却又面临严峻挑战的新帝,扫过殿内神色各异的文武同僚,心中那根弦绷得更紧。权力之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退一步,或许就是万丈深渊。

高陵的悲风似乎还在耳畔回响,而新的风暴,已在地平线上汇聚。他微微吸了一口气,将所有的计算、野心与警惕,深深埋藏于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眸之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