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司马老贼 > 第10章 孤臣的峭壁

司马老贼 第10章 孤臣的峭壁

作者:土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1:10:36

建安十四年的冬意,似乎凝滞在了丞相府的飞檐斗拱之间。司马懿裹紧了略显单薄的官袍,穿行于回廊,心头却比天气更冷峻几分。他已悄然完成了对三位顶尖谋士的“研习”:荀彧的悲壮落幕,教会他理想在权力面前的脆弱;郭嘉的传奇智计,向他展示了谋略可达到的奇诡高度;贾诩的生存艺术,则为他铺就了一条幽深而安全的潜行之路。如今,他的目光如同最终校准的箭矢,落在了最后一位,也是风格最为迥异的人物身上——程昱。

程昱像一块被岁月和风霜磨砺得异常嶙峋坚硬的石头,突兀地立在丞相府这片波谲云诡的深潭之中。他已年过花甲,须发灰白,但腰板挺直,目光开阖间锐利如电,扫过之处,仿佛能刮下一层皮来。他从不参与官员间的闲谈清议,行走间步履生风,与人交谈言必及公事,语气硬邦直接,常噎得人说不出话。司马懿能清晰地感觉到,许多同僚对这位老臣是“畏”远大于“敬”,纷纷绕道而行。

这日,司马懿刚从库房调取一批旧档出来,便撞见程昱正在训斥一名仓曹掾属。皆因一批军械交割文书少了主官一枚副印,程序略有瑕疵。

“此等纰漏,亦可称‘略’?”程昱的声音并不高昂,却冰冷如铁,砸在青石地板上铿锵作响,“律令章程,白纸黑字,岂容尔等以‘疏忽’二字搪塞?今日少一印,明日便可缺一账!战时军械,关乎士卒性命,社稷安危,岂是儿戏!”

那掾属面红耳赤,试图辩解:“程公息怒,实是王郎中昨日休沐,未能……”

“休沐非死!”程昱毫不客气地打断,“其人不在,上官何在?律法可曾写明‘上官休沐,律令亦可休憩’?即刻回去,补签画押,自请罚俸半月!再有多言,罪加一等!”

那官员被斥得哑口无言,冷汗涔涔,喏喏而退。周围几个本想上前说情的官员,见程昱那副油盐不进的刚戾神色,也都讪讪地缩回了脚步。司马懿垂下眼帘,抱着卷宗默默走过,心中却将这一幕牢牢刻下。

真正让司马懿对程昱产生彻骨认识的,是几日后一次关于粮草督运的会议之后。几位官员落在后面,低声议论着程昱督办此事的严苛手段,语气中满是抱怨。

一人压低声音,带着几分鄙夷和后怕:“……程仲德行事,向来如此,只求结果,不择手段。哼,想想早年徐州之事,若非……若非他献上那等骇人听闻的‘人脯’之计,焉能……”

“噤声!”旁边一人脸色骤变,急忙扯他衣袖,警惕地四下张望,“此事也是能浑说的?不要命了!”

那几人如同被冷水浇头,立刻噤若寒蝉,匆匆散去。

“人脯”二字,却像一枚烧红的铁钉,瞬间刺入司马懿的耳中,让他脊背窜起一股寒意。他强作镇定,回到自己的值房,心中却已掀起惊涛骇浪。他立刻动用所有能接触的渠道,旁敲侧击,从一些老卒零星的碎语、与陈群讨论古籍时偶然的牵引中,艰难地拼凑着那段被刻意模糊的往事。

传闻在曹操早年征徐州时,军粮一度彻底断绝,形势危如累卵。时任后勤重任的程昱,为了在限期内筹措到足够粮草,手段极其酷烈,在其家乡东阿县及周边地区强行征粮,据说……据说其间甚至可能掺杂了以死人肉制成的肉干,以供大军三日之需。

当晚,司马懿在书房中,与张春华说起此事,脸色依旧有些发白。

“人脯……”张春华闻言,亦是秀眉紧蹙,面露极度不适之色,“此事若真,程公之心性……可谓坚冷如铁石矣。”她沉吟片刻,眼中却闪过一丝洞察的光芒,“然,此举虽骇人听闻,却实打实地解了曹公燃眉之急。更关键处在于,行此绝户毒计者,是程昱。一切骂名、罪孽、后世笔伐,皆由他一人承担。曹公只需‘不知情’或‘不得已’,便能保全军,亦不全损自身名望。此乃为臣者之极致‘忠’,亦是其极致‘狠’——对世人狠,对自身身后名,更狠。”

司马懿默然颔首,胸中的震撼无以复加。他彻底明白了程昱价值中最残酷的一部分:他是一把淬满剧毒、见血封喉的刀,曹操握其柄,可斩一切荆棘,而所有的“毒”,都留在了程昱这截“刀身”之上。

这份认知,在不久后的一次朝议中得到了印证。议题是关于如何处置一批与河北袁氏残余势力有牵连的豫州士族。以新任尚书华歆等人为首,主张怀柔安抚,认为大战方息,宜显示丞相宽宏,以收天下士人之心。

双方争论不下时,程昱出列了。他身形瘦削,却如出鞘古剑,带着一股冷冽的杀气。

“华尚书之言,不过是妇人之仁!”他开口便毫不客气,声如金石,“如今天下未定,袁尚、袁熙窜逃辽东,此辈豫州士族,昔日与袁绍书信往来,暗通款曲,岂能因一时势穷来降,便深信不疑?首鼠两端,其心可诛!当下若不以重典严惩,籍没其逆产以充军资,将其首恶明正典刑,悬首示众,何以震慑宵小,何以儆效尤?岂可因虚名而遗腹心实祸!”

这番话如同冰雹砸落,将怀柔的气氛砸得粉碎。华歆等人面色难看至极,却一时被其气势所慑。

曹操高坐榻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听着双方辩论,良久,方才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仲德之言,未免过苛了。岂不闻‘攻心为上’?”

程昱梗着脖子,毫无退意:“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仁义当施于顺民,而非叛臣!”

曹操摆了摆手,似乎不愿再争,最终做出了裁决:首恶者依律处斩,但其家眷不予牵连;家产查抄充公,然需甄别清楚,不可滥夺;其余从犯,视情节轻重或流放或罚役。

看似采纳了怀柔派的意见,缓和了程昱的极端主张。但司马懿敏锐地注意到,那“查抄家产”、“甄别”的差事,曹操目光扫过众人,最后毫不犹豫地落在了程昱身上。

“仲德,此事仍由你督办。务必……秉公办理。”曹操的语气平淡,却重若千钧。

程昱面无表情,躬身领命:“昱,遵命。”

司马懿心中雪亮。曹操需要程昱这把刀去砍人,去得罪人,去干那些脏活累活,但又不能让他砍得太狠,以免彻底失去人心。程昱则心甘情愿地扮演这个角色,充当曹操意志最坚决、最冷酷的执行者,以及所有怨恨的标靶。

散朝后,司马懿看着程昱孤零零走向尚书台值房的背影,那背影在宏伟的殿宇间显得异常孤独,却又异常坚硬。他开始了自己的剖析:

程昱何以能如此屹立不倒? 其一,绝对的价值。他能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无论是搞来粮食还是推行严法,他能交出令人无可指摘的结果。这是硬实力。 其二,绝对的忠诚。他的所有行为,无论多么酷烈,都被清晰地界定为“为公”(即为了曹操),毫无私心杂念。他甚至通过“孤”来证明自己的忠诚——不结党,只依附于曹操一人。 其三,甘为孤臣。他主动选择了一条孤独、危险、招人怨恨的道路,成为了曹操手中最锋利也最不需要爱惜的“脏刀”和“镇石”。曹操用他,既放心,又顺手。

然而,司马懿绝不会选择这条路。 他看得无比清醒:程昱的一切都系于曹操一人对他的信任和需要之上。这种信任极其脆弱,一旦曹操认为他不再有用,或想转换政策、收买人心,程昱会第一个被抛弃,作为平息众怒的牺牲品。由于他得罪人太多,一旦失势,绝无缓冲,必将墙倒众人推,万劫不复。

司马懿追求的是司马家族的“长治久安”,而非个人一时的“不可或缺”。程昱的模式,是在峭壁边缘行走,赌性太大,不符合他“家族至上”的核心利益和“隐忍待机”的整体战略。他钦佩程昱的能力和决绝,但绝不愿,也绝不能成为程昱。

站在程昱这座“孤臣的峭壁”之前,司马懿感觉自己完成了一场漫长的毕业礼。荀彧、郭嘉、贾诩、程昱,这四位风格迥异的顶尖谋士,如同四道浓淡不一的阴影,共同为他勾勒出了权力世界的完整图谱与所有可能的生存路径。

他汲取着四家的养分,却绝不会被任何一家同化。他要拥有荀彧的格局(但更务实),郭嘉的锐利(但更藏锋),贾诩的隐忍(但更进取),程昱的实效(但更安全)。最终,这一切都融汇、锤炼,形成了他独一无二的“司马懿之道”:外示拙朴,内藏机锋;不争一时之长短,着眼长远之布局;依附强主而存身,亦谋他日之自主。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那位总是沉默坐在角落的五官中郎将。曹操身边的能臣猛将如云,但他们的光辉,皆依赖于曹操这一轮炽烈的太阳。

而太阳,终有迟暮之时。

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如何在当下的太阳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更在于,识别并投资于下一轮太阳。

司马懿微微吸了口气,将怀中冰冷的卷宗抱得更紧了些,迈步向宫外走去。他从这四位“老师”身上学到的一切,都将化作无声的养分,助他在这位未来的潜龙身边,更精准、更老辣地布下司马家族长远的棋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