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司马老贼 > 第6章 平皋张氏

司马老贼 第6章 平皋张氏

作者:土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1:10:36

建安十四年的初春,寒意仍锁着邺城,丞相府高墙内的气氛却比天气更显凝滞。赤壁的烽烟虽已散去,但其带来的震荡却如余波般持续扩散。曹操深居简出,政令愈发缜密苛细,府中僚属无不屏息凝神,生怕行差踏错。在这片无形的低压中,司马懿依旧如履薄冰地扮演着他的文学掾角色,每日与故纸堆为伍,将所有的锋芒与算计深深敛藏于那副病弱谦恭的皮囊之下。

然而,一场来自故乡河内的风波,正悄然向他靠近。

这日散值后,他回到城南赁住的僻静小院,还未及更衣,老仆司马福便呈上了一封火漆密封的家书。信是父亲司马防亲笔所书。

司马懿屏退左右,于灯下缓缓展开竹简。父亲的字迹一如既往的沉稳刚劲,但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不同于往日的急切。信的前半部分仍是例行的询问,关切他在邺城的身体状况(司马懿知道,父亲问的是他“病弱”伪装是否稳妥)、公务是否顺遂,再次叮嘱“慎独”、“藏拙”之理。然而,信至后半,笔锋一转,提及了一件关乎家族未来的要事——他的婚事。

父亲言道,河内温县司马氏与平皋张氏,世代交好,皆为河内着姓。张氏家主张汪,官至粟邑令,虽非显宦,但门风清正,在乡里威望素着。其女张春华,年已及笄,性情贤淑(信中特意强调“颇有决断,非寻常闺阁”),仪容端方。如今乱世纷扰,强宗大族尤需互为唇齿,共固根本。父亲与张汪皆有意促成两家秦晋之好,如此既可加深司马氏在河内乡党的联盟,亦能为在邺城孤身奋战的司马懿,提供一个稳固的妻族奥援,使其不至全然孤立无援。

信末,司马防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此乃家事,亦系族运。张氏女贤名在外,堪为良配。汝身处漩涡,更需贤内助稳定后方。家中已着手行‘纳采’之礼,汝在邺城,静候佳音便可。”

烛火跳跃,映着司马懿平静无波的脸庞。他放下竹简,指尖无意识地轻叩案面。

对于婚姻,他从未有过任何风花雪月的幻想。自七年前踏上那条伪装与隐忍之路起,他的人生便已与个人情感无关,一切抉择皆需以家族利益为秤砣。他冷静地剖析着这桩突如其来的联姻:

平皋张氏,确是河内郡中能与司马家匹配的名门。联姻无疑能进一步巩固司马家在河内的地位,形成更紧密的乡党联盟,这在乱世中至关重要。父亲考虑周详,自己在邺城势单力薄,若能与一地方实力派家族联姻,无形中便多了一层保障。张汪官声不错,其家风想必严谨,培养出的女儿,至少不会是无知蠢妇,扰他心神。信中特意提及“颇有决断”,这倒让司马懿生出几分探究之意。

利弊权衡,片刻之间已有决断。这确是一桩“合宜”的婚姻。于家族,于他个人眼下处境,皆是有利无弊。他提笔回信,言辞恭顺,表示一切但凭父亲做主,并感谢父亲为儿前程如此劳心费力。

几乎与此同时,河内温县,司马府中已是另一番景象。虽值乱世,但像司马家这等累世高门,于婚姻礼制上却丝毫不肯马虎。司马防亲自坐镇,主持各项仪程。

使者带着雁鹅为礼,前往平皋张府行“纳采”之礼,表明求婚之意。张汪早已与司马防默契于心,自是欣然应允。接着便是“问名”,互换庚帖,卜问吉凶(自然是吉)。“纳吉”之后,便是“纳征”,司马家备下丰厚的聘礼——帛五匹、鹿皮两张、以及象征意义的金帛钱币若干,虽不及太平年月奢靡,却也足够彰显司马氏的诚意与地位。张府亦回赠礼器玉璧,以示郑重。

这一套流程下来,虽因时局而略有从简,但古礼的核心环节一样未缺。温县与平皋的士族圈皆已知晓,司马家与张家即将联姻,两家势力藉此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这场联姻,如同一次无声的政治宣言,在河内郡的棋盘上,落下了重要一子。

而邺城这边,司马懿的生活似乎毫无变化。他依旧每日准时点卯,埋首于丞相府的卷宗之中,校勘、整理、归档,偶尔应对一下同僚无关痛痒的询问,所有心思都用于观察那暗流涌动的权力格局,尤其是那位愈发显得深不可测的五官中郎将。婚事于他,仿佛只是遥远故乡正在进行的一项寻常家族事务,激不起半点涟漪。他只是耐心等待着最终的安排。

数月后,各项礼仪完备。张春华在一支送亲队伍的护送下,抵达了邺城。婚礼并未大肆操办,只在司马懿赁住的小院内设了简单家宴,邀了几位在邺城的尚书台同僚(如陈群,他亦出身名门,与两家皆有渊源,自然在邀请之列)作为见证。一切都在一种低调而务实的气氛中完成。

喧嚣散尽,红烛高烧。

新房内,司马懿看着眼前端坐榻上、身着大红嫁衣、头顶盖头的新娘。他心中并无多少新郎应有的悸动,更多的是一种审视与评估。他走上前,用一柄玉如意,轻轻挑开了那方鲜红的盖头。

盖头下,露出一张女子的脸庞。并非倾国倾城的绝色,但肌肤白皙,鼻梁挺直,唇形薄而分明,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黑白分明,清澈而明亮,此刻正抬眸望向他,眼神里没有新嫁娘常见的羞涩与慌乱,反而带着一种沉静的、甚至是冷静的观察力,仿佛也在第一时间评估着眼前这位已成为她夫君的男人。

四目相对,片刻的寂静。

“夫人。”司马懿率先开口,语气平和,听不出太多情绪。

“夫君。”张春华微微颔首,声音清亮,吐字清晰,同样不见多少怯懦。

司马懿在她身旁坐下,沉默了片刻。他决定进行一次试探,这关乎他未来能否真正将后方托付于此人。

“如今世道纷乱,”他似是无意地提起,目光却留意着妻子的反应,“丞相虽雄踞北方,然四方未靖,府中事务亦是繁杂。懿才疏学浅,终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行差踏错,负了丞相期许,亦累及家族。”

这看似是丈夫在新婚之夜的寻常感慨,实则暗藏机锋,既点明了自身处境的微妙与危险,也试探对方是否只知闺阁绣花,不通外界风云。

张春华闻言,并未立刻回答。她微微垂眸,似在思索,随即再次抬眼看向司马懿,目光坦然却锐利。

“夫君,”她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度,“妾身乃一妇人,安敢妄议朝政大事,亦不懂丞相府中机要。”

她先谦逊一句,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异常果决:“然妾既嫁入司马氏门,便知与夫君、与家族荣辱一体,祸福同当。夫君身处邺城漩涡中心,凡事自当以家族安危为念,谨言慎行,步步为营。外界风浪,妾身无力分担,但在此内宅之中,凡所需之事,妾必竭尽全力,为夫君守稳后方,肃清内扰,勿使夫君有后顾之忧!”

她的话语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清晰地表露了她的立场、认知和决心。尤其“肃清内扰”四字,隐隐透出一股为达目的不惜手段的狠决意味,绝非普通弱质女流所能言。

司马懿心中蓦然一震!

他预想过各种可能,或许是温顺恭谨的贤淑女子,或许是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却万万没想到,父亲信中那句“颇有决断”之下,竟是如此一位见识超卓、性格刚毅果决的女子。她完全理解这桩婚姻的政治本质,并立刻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不是攀附的藤蔓,而是并肩的合伙人,是家族利益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负责稳住那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后方基地。

惊讶之后,涌上心头的是一股难以言喻的赞赏与……庆幸。他意识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更是一位拥有非凡魄力和清晰头脑的“贤内助”。这桩婚姻的价值,远超他最初的功利计算。

“夫人之言,深得我心。”司马懿的脸上,第一次在新婚之夜露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带着一丝轻松和认可的笑容,“得妻如此,是懿之幸,亦司马氏之幸。”

此后日子,司马懿的担忧彻底打消。张春华迅速以女主人的身份接管了这处小院的内外事务。她驭下极有章法,恩威并施,将原本有些散漫的几个仆役整治得服服帖帖,院内各项开支用度打理得井井有条,一丝不乱。她心思缜密,对来往人等多有留意,无形中为司马懿筑起了一道可靠的内宅屏障。

司马懿得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丞相府的公务与那更为凶险复杂的权力观察之中。他愈发觉得,这桩婚姻如同为他量身打造的一般。每当夜深人静,他于灯下披阅文书、思索局势时,张春华常在一旁安静地缝补衣物或阅读书卷(她竟也识文断字),两人虽交谈不多,但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和彼此能力认可的奇特默契,已在悄然滋生。

窗外邺城夜寒依旧,室内却因这盏孤灯和灯下这对各司其职、心思深沉的年轻夫妻,而透出一种沉稳坚实的气息。司马懿知道,他的邺城之路,因为平皋张氏女的到来,似乎变得更加稳妥了一些。一个新型的、建立在理智、利益与相互认可之上的夫妻同盟,就此悄然展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