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司马老贼 > 第38章 洛水为誓

司马老贼 第38章 洛水为誓

作者:土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1:10:36

武库厚重的门扇洞开,阴冷的空气中弥漫着铁锈与陈年桐油的气味。一排排架阁上,戈戟如林,弩箭成山,冰冷的金属光泽映照着司马懿毫无波澜的脸。司马师与司马昭垂手立于他身侧,甲胄上的血污尚未完全擦拭干净。尚书令司马孚则静立稍后一步,眉头微锁,关注着兄长的每一个指令。

“城内肃清,只是第一步。”司马懿的声音在空旷的库房里显得格外清晰,他枯瘦的手指划过架上一张摊开的洛阳舆图,最终重重按在城北洛水之上,“曹爽拥天子与数万禁军在外,他若狗急跳墙,回师猛扑,洛阳城墙再坚,也难免一场血战。”

他的指尖顺着洛水向南,点在了连接南北官道的咽喉——洛水浮桥。

“此地,才是决胜之所。”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两个儿子,最后落在司马孚身上,语气缓和了些许,“三弟。”

司马孚立刻上前一步:“二哥。”

司马懿微微颔首,带着对手足同胞才有的温情与信任的口吻道:“需即刻拟就一道呈送陛下的表文,陈明我等不得已之举,历数曹爽之罪,并申明我等只欲罢其兵权,以安社稷。此事关乎大义名分,交由你来执笔,我最是放心。”

“孚明白。”司马孚肃然应下,无需多言,他已领会兄长意图——此文既要义正辞严,亦需给曹爽留下看似可行的退路。

司马懿随即看向次子:“昭儿,你与蒋太尉(蒋济)、高司徒(高柔)留守城内。稳定百官,肃清曹爽余党,凡有异动者,可先斩后奏。”语气回归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孩儿领命!”司马昭肃然应道。

司马懿的目光转向长子,那双深陷的眼眸里终于闪过一丝属于猎手的锐光:“师儿,点齐中军精锐,随我移营洛水浮桥。要大张旗鼓,让全城,不,让可能窥探洛阳的每一双眼睛都看到,我司马懿,已扼住了曹爽的咽喉。”

“是!”司马师抱拳,玄甲铿锵,转身便去调兵。

巳时三刻,洛阳城内再次骚动起来。一队队黑衣玄甲的士兵,如同黑色的潮水,涌出武库,穿过尚显空旷的街道,径直奔向北城。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而整齐的雷鸣。沿途百姓门窗紧闭,只敢从缝隙中窥视这支刚刚血洗了武库、控制了京师的军队,以及那辆被精锐亲兵簇拥着的、载着太傅司马懿的安车。

车驾抵达洛水南岸。寒风自河面刮来,吹动司马懿花白的须发。他下了车,在一众将领的护卫下,踏上微微晃动的浮桥。桥下,洛水汤汤,流淌着千年不变的寒意。

他立于桥头,遥望北方高平陵的方向,身形在冬日苍白的阳光下显得瘦削,却又如磐石般稳固。

表文已由司马孚拟就,言辞恳切而犀利,字字句句立于礼法大义之上。司马懿亲自审定,每一桩罪状,每一次引述先帝与太后,都精准地指向大义名分。表成,他并未派遣寻常黄门侍郎,而是做出了更精心的安排——召来了侍中许允与尚书陈泰。

许允,高阳名士,与夏侯玄、李丰等“清流”交好,素来被视为曹爽一系可以信任的人物;陈泰,颍川陈氏之子,其父陈群乃文帝曹丕托孤重臣,本人与曹爽、司马氏两方皆有交情,身份超然。派此二人前往,正是要利用他们能被曹爽阵营接受的身份,增强劝降话语的可信度。

司马懿对二人面授机宜:“烦劳二位走一趟高平陵,宣示此表,面陈曹爽。告知他,太傅别无他事,只是削其兄弟兵权而已。只要他早自归罪,交出兵权,便可止息干戈,我司马懿保证,仅免其官职,绝无其他祸患。” 他刻意使用了“止免官,无他祸”、“太傅别无他事,只是削汝兄弟兵权而已”等清晰无比的承诺。

“下官明白,定当竭力劝说大将军。”许允与陈泰领命,持表文即刻出营,策马直奔高平陵。

看着二人绝尘而去的背影,司马懿对身侧的司马师低语,像是在解释,又像是在坚定自己的信念:“此二人前往,其言更易入曹爽之耳。要让陛下身边的将士,让天下人都看清楚,我等是奉诏讨逆,拨乱反正,且留有余地。曹爽见表,又闻此承诺,军心必乱!”

浮桥大营初具规模,哨塔林立,旌旗在河风中猎猎作响。司马懿正在帐中与司马师推演曹爽可能做出的反应,一名斥候疾步入内禀报。

“太傅,大将军府司马鲁芝、参军辛敞,夺开津阳门,率数十骑往北去了!”

司马师眉头一皱,手按上了剑柄。司马懿却只是摆了摆手,神色平静无波:“鲁芝、辛敞,乃忠义之士,各为其主罢了。些许疥癣之疾,无碍大局。”

然而,这份从容仅持续了片刻。司马懿的目光扫过舆图上代表各官府邸的标记,最终落在大司农官署的位置,眼神骤然一凝。

“不对……”他低声自语,随即抬头,语气变得急促而严肃,“师儿,速派一队得力人手,持我名帖,即刻前往大司农桓范府上!言辞要‘客气’,就言太傅有要事相商,请其过府一叙。但务必将他‘请’来,不容有失!”

他特意加重了“请”字的读音,司马师立刻心领神会——这是要软禁桓范,绝不能让这个足智多谋且掌管粮草调度的“智囊”有机会与曹爽会合。

“明白!我亲自安排可靠之人前去。”司马师领命,快步出帐调派。

帐内恢复了暂时的寂静,但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开始弥漫。司马懿不再安坐,他站起身,在案几旁缓缓踱步,目光时不时瞥向帐外,显然在等待派往桓府的消息。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流逝。终于,帐外传来急促而略显狼狈的脚步声。先前奉命前去“邀请”桓范的队率带着几名甲士回来了,他单膝跪地,脸上满是愧赧与惶恐:

“太傅!属下……属下失职!我等奉命到了桓府,确已见到大司农,并传达了太傅‘相请’之意。他当时并未推拒,只说要入内室更换朝服,属下不疑有他,便在厅中等候。谁知……谁知他竟从后门潜出,直奔平昌门方向去了!我等发现后立刻去追,却终究迟了一步!”

队率咽了口唾沫,艰难地继续说道:“属下等追至平昌门,质问守门司马司蕃。他起初还想搪塞,被属下按住才吐露实情……说桓范手持大司农印信,假称身负郭太后密诏,需立刻出城宣达,他不敢阻拦,已然放行……此刻,那桓范怕是已出去一个多时辰了!”

“什么?!”司马懿猛地转身,身下的胡床被他剧烈的动作带得发出“吱呀”一声刺耳的摩擦。他面前的案几也被撞得一晃,方才书写奏表余墨未干的笔“啪”地掉在地上,溅开一团刺目的污迹。

所有的镇定在这一刻粉碎。司马懿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方才的从容荡然无存,一股计划被打乱、性命可能受到威胁的惊怒直冲头顶。

“智囊泄矣!”他脱口而出,声音因震惊和愤怒而微微发颤,“桓范足智多谋,深谙军政,更掌钱粮之钥!若曹爽听其谋,挟天子迁都许昌,号令天下兵马……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

他几乎是吼着对刚刚闻讯赶回的司马师下令:“快!立刻另派精锐骑兵,选最快之马,循官道全力追赶!务必将其截回!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一队骑兵呼啸出营,沿着官道向北追去。但司马懿和司马师都清楚,桓范既已出城,又抢得了先机,追上的希望极其渺茫。

帐内的气氛骤然凝固。司马师看着父亲瞬间苍老了几分的侧脸,感受到了自政变发动以来最真切的危机。

短暂的震惊与愤怒过后,司马懿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深知,此刻一步走错,便是万丈深渊。

“速请蒋太尉、高司徒来我帐中议事!”他的声音恢复了平稳,但眼底的焦灼却难以尽掩。

片刻,蒋济与高柔匆匆赶到。两人脸上还带着留守城内、肃清反对者的疲惫与紧张。

当司马懿沉声告知桓范已成功出逃投奔曹爽的消息时,蒋济与高柔的脸色瞬间变得比帐外的雪地还要白,但他们的眼神在惊惧之外,还飞快地交换了一丝更为沉重的东西。

蒋济捻着胡须的手指微微颤抖,他深吸一口气,率先开口,语气却并非全是惶恐,反而带着一种试图稳住局面的劝慰:“太傅,事已至此,惊惧无益。依济观之,那曹昭伯(曹爽)素无决断,贪恋家室财物,正所谓‘驽马恋栈豆’,桓范虽有良谋,恐亦难为其所用。太傅或可稍安。”

司马懿目光如冰冷的探针,扫过二人脸上一闪而过的复杂神色。他何尝不知曹爽很可能不会采纳桓范之策?但事关家族命运,他不敢赌。

他从蒋济与高柔那强自镇定的表情下,敏锐地捕捉到了他们内心更深层的恐惧:他们固然怕曹爽反扑成功,大家一同覆灭;但他们似乎更怕曹爽失败后,驱走了豺狼,却迎来更难以对付的猛虎。若他司马懿借此机会独揽大权,甚至比曹爽更为专横,那他们这些“从龙之臣”,非但拿不回被曹爽夺去的权柄,恐怕连身家性命都要系于司马氏一念之间,届时天子处境只怕比现在更为不堪。

洞悉于此,司马懿心中冷笑,脸上却瞬间堆满了沉重与……一丝恰到好处的疲惫与虚弱。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声音也低沉沙哑了几分:

“蒋公所言,懿岂不知?然,事关国运,关乎我等身家性命,岂能寄望于对手之愚钝?”他话锋一转,目光诚恳地看向蒋济,“为免生灵涂炭,为安陛下之心,懿思得一策:可否请蒋公修书一封,与那曹爽?陈说利害,劝其罢兵归城。只要他交出兵权,往事便可一概不究。”

此言一出,蒋济与高柔俱是一怔。蒋济下意识地捻须的手指停住了,高柔则微微垂眸,避开司马懿的视线。帐内陷入一阵难言的沉默。写信劝降?这等于将他们二人彻底绑死在司马懿的战车上,再无转圜余地。而且,劝降的内容是什么?底线又在哪里?他们摸不清司马懿的真实意图。

看着二人支支吾吾、不肯接话的模样,司马懿心中了然。他缓缓站起身,步履比平日更显蹒跚,声音带着一种仿佛看透世事的苍凉:

“蒋公,高公,此处并无外人。懿知二位心中所虑,非止曹爽一人而已。”他一句话戳破了那层窗户纸,让蒋济和高柔身体皆是一僵。

司马懿继续表演,语气无比“真诚”:“二位是担心,去了一个曹大将军,又来一个更难相与的司马太傅吧?”他苦笑着摇头,甚至轻轻咳嗽了两声,“不瞒二位,懿此番……并非全然诈病。懿年事已高,精力早不如前,此番强行支撑,实因不忍见武、文二帝基业,毁于宵小之手!只要曹爽交权,肃清朝纲,懿之心愿已了。到时,自当上表陛下,辞去所有官职,返回温县老家,颐养天年。这辅佐陛下、匡扶社稷的重任……终究还是要拜托蒋公、高公二位这样的栋梁啊!”

这话半真半假,既点明了二人的顾虑,又将自己摆在了一个“为国操劳、无意权位”的悲情位置,更是以“告老还乡”的承诺来消除他们的戒心。

蒋济与高柔被说中心事,脸上顿时一阵青白,忙不迭地起身,连声道:“太傅言重了!”“我等绝无此意!太傅乃先帝托孤重臣,德高望重,辅佐陛下,非太傅不可!我等……我等只是从旁帮衬,岂敢有非分之想?”

司马懿摆摆手,打断他们的辩解,神情愈发“恳切”:“那么,二位方才犹豫,是为何故?莫非……是担心懿会对曹爽兄弟赶尽杀绝,不愿担此劝降的干系?”

蒋济见心思已被点破,索性顺着话头,硬着头皮道:“太傅明鉴。曹爽虽有过失,终究是宗室重臣,亦曾受先帝顾命。若……若其肯束手,但削其官职,使其以侯爵归第,保全性命,以示朝廷宽仁,或可安定天下宗室与旧臣之心……此乃济与高司徒一点浅见。”高柔在一旁连忙点头。

终于图穷匕见。司马懿心中冷笑,他要的就是这个“台阶”,这个能让蒋济心甘情愿写信的“条件”。他脸上瞬间焕发出一种被理解的感动,上前一步,紧紧抓住蒋济和高柔的手腕。

“原来如此!二位公忠体国,心存仁念,懿岂是不明事理之人?”他语气激动,拉着二人就向帐外走去,“走!随我来!”

他不容分说,将蒋济和高柔拉到洛水浮桥边。冬日午后的阳光照在河面上,泛起冰冷刺目的鳞光。司马懿松开他们,向前一步,指着脚下沉静而深不见底的河水,声音陡然拔高,清晰无比地划破寒风: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他神色庄严肃穆,甚至带着一丝神圣,“懿指洛水为誓,此番举动,只为社稷,非为私怨。但免官而已,岂有他意?若违此誓,天地鬼神共殛之!”

寒风卷过河面,吹动三人衣袍。蒋济看着司马懿那指天誓日的“诚恳”模样,听着那毒辣无比的誓言,再看向那仿佛能吞噬一切的洛水,心中的疑虑终于被打消了大半。他想起曹爽的庸碌,对比司马懿此刻的“坦荡”与“承诺”,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司马懿“只免官,不害命”的明确保证,这似乎足以向各方交代。

“太傅……何其至诚若此!”蒋济脸上动容,终于彻底下定了决心,“济,愿修此书!必陈说利害,劝那曹爽迷途知返,以免干戈再起,生灵涂炭!”

高柔也长舒一口气,躬身道:“柔,亦附议!”

司马懿紧紧握住蒋济的手,用力摇了摇,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欣慰”笑容:“有劳蒋公!此真乃为国家免动刀兵之大德!”

一场潜在的分裂危机,在洛水河畔,被一番精妙的表演和一纸空泛的誓言暂时弥合。蒋济的人格背书与这“洛水之誓”,成了司马懿手中最锋利的、也是最具迷惑性的武器。至于那誓言本身,在司马懿心中,或许轻得不如河面上掠过的一丝寒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