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司马老贼 > 第26章 弃子

司马老贼 第26章 弃子

作者:土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1:10:36

正始七年春的洛阳,宫阙飞檐上未干的雨珠,在午后的惨白日光下闪着细碎的光。端门外青石板铺就的御道上,积水映出匆匆散去的百官身影。司马昭官袍微湿,立在自家那辆黑漆平顶马车前,正要登车,一个带着三分酒意、七分张扬的声音便从身后追了上来。

“子尚兄留步!”

司马昭转身,只见散骑侍郎李胜被何晏、邓飏几人簇拥着走来。李胜新除荥阳太守,一张白面皮因兴奋与酒力泛着红光,宽大的袍袖随着手势翻飞。

“子尚兄可听闻?”李胜嗓音洪亮,刻意让周遭散朝的官员都能听见,“倭国女王卑弥呼遣使渡海而来,陈说其国中动乱,卑弥弓呼自立,恳请天朝发兵助其平叛!大将军已当廷允诺,不日便将调拨舟师,扬威海外!这才是我大魏上国该有的气度啊!”他话锋一转,目光似笑非笑地钉在司马昭脸上,“听闻尊公太傅当年平定辽东时,也曾有意跨海征讨不臣?可惜……如今年事已高,只能安坐府中,颐养天年了。倒是清闲,呵呵,清闲得很哪。”

几声附和的笑响起,像针一样刺入司马昭的耳膜。

他感到袖中的手瞬间攥紧,指甲狠狠抵住掌心,一丝钝痛传来,勉强压住了胸腔里翻涌的血气。脸上却适时堆起谦逊甚至略带惶恐的笑意,拱手道:“公昭(李胜字)兄说的是。大将军神武,怀柔远人,非我等所能企及。家父确是年老体衰,不堪驱驰,能得享清静,已是陛下与大将军天恩浩荡。”他微微躬身,姿态放得极低。

李胜满意地捋了捋修剪整齐的短须,又与左右谈笑几句,方才志得意满地离去。

马车驶离端门,车轮碾过积水,发出单调的辘辘声。车厢内,司马昭脸上的笑容瞬间冰消雪融,变得铁青。他猛地抬手,将头顶那顶象征散骑常侍身份的银珰右貂进贤冠扯下,狠狠掼在铺着软茵的车厢底板上。冠冕弹跳了一下,撞在车壁,发出沉闷一响。

“跨海征倭……劳民伤财,只为粉饰他曹昭伯的权威!”他牙关紧咬,声音从齿缝间挤出,“并州匈奴左部帅刘豹屡屡寇掠太原、河东,边民苦不堪言,他视而不见!并州急报此刻怕还压在大将军府案头积灰!真乃……国之蠢贼!”

马车在太尉府邸侧门停下时,他的脸色已恢复平静,只是眼底深处沉淀着一片化不开的阴郁。他弯腰拾起冠冕,仔细拂去并不存在的灰尘,端正地戴回头上,这才掀帘下车,步履沉稳地走入府中。

穿过几重院落,回到自己与王元姬居住的“静兰苑”,挥退迎上来的侍女,他径直走入内室。王元姬正坐在窗下绣架前,对着光绷紧一幅未完成的寒梅图,闻声抬头,见他神色不对,便放下银针,轻声问道:“夫君今日散朝甚晚,可是朝中有事?”

司马昭脱下朝服,换上家常的深青色直裾,走到妻身旁坐下,将李胜之言略略转述,末了,重重一掌拍在案几上,震得茶盏叮当乱响:“竖子欺人太甚!”

王元姬默默将一盏温热的茶推到他手边。司马昭却没有喝,目光投向窗外渐沉的暮色,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元姬,我心中……实在不安。”

他顿了顿,仿佛需要积蓄勇气:“阿兄(司马师)他……近来行踪愈发诡秘。前日我偶然听闻他麾下那个叫陈幕的部属,在西市与人争执,言语间透出的狠戾之气,绝非善类。阿兄他……竟在私下阴蓄此等亡命之徒!一旦事泄,便是泼天大祸,灭顶之灾!我司马家累世清誉,诗礼传家,难道真要行此阴私险恶之道,将阖族性命悬于刀尖之上吗?”

他又想起昨日在花园偶遇嫂嫂夏侯徽,她独自坐在水榭边,望着池中残荷出神,眼角犹有未拭净的泪痕。那般凄楚模样,与记忆中那个明艳照人的夏侯家贵女判若两人。“还有夏侯嫂嫂……她与阿兄……母族夏侯氏与夫家如今势同水火,她身处其间,何其煎熬!权力之争,竟要碾碎骨肉亲情至此吗?”

最后,他想到了母亲张春华。今日清晨,母亲又亲手熬了参汤,让他送去父亲书房。却在廊下被柏灵筠拦住,那女子言语温婉,态度却坚决,只说太傅与蒋济大人商议要事,吩咐任何人不得打扰。他端着那盅渐渐失温的汤,看着母亲眼中瞬间黯淡下去的光,心中如同堵了一块寒冰。“父亲他……如今眼中,可还有母亲这数十年结发之情?”

他猛地抓住王元姬的手,那手冰凉。“元姬,我常夜半惊醒,汗透重衣。思及前朝霍光,何其显赫,身后家族夷灭;再看本朝……若他日……他日事有不成,或即便成了,后世史笔如铁,我司马氏岂非与王莽、董卓之流并列?‘叛臣’二字,如千钧重担,我怕……我怕担不起,更怕子孙后代永世不得翻身!”

室内烛火跳跃,映得他脸上阴影明灭不定。

王元姬反手握住他冰凉的手指,静静聆听着,直到他语声渐歇,只剩粗重的喘息。她沉默片刻,方柔声道:“夫君所虑,皆是正道,妾身明白。”她提起案上温着的执壶,为他重新斟满茶水,“然,妾闻江东陆逊,忠勤王事,辅佐太子,可谓竭智尽忠。然去岁吴国‘二宫之争’,他屡次上疏,触怒吴主,忧愤而亡。其子陆抗,如今在吴国亦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乱世之中,忠贞二字,有时反倒成了催命之符。”

她抬起眼,目光清澈而冷静,看着自己的夫君:“妾观当今时局,大将军一党,自正始以来,改制《戊辰诏书》以削中正之权,尽用私昵;奢靡无度,凿窟室,蓄声伎,府中用度堪比宫廷;更兼兴势之败,丧师辱国,却只知文过饰非。其人其行,已渐失朝野士民之心。父亲与兄长所为,虽手段……酷烈了些,然细想来,亦是无奈自保,乃至……为家族,在这危局之中,寻一线渺茫的生机。”

她轻轻叹了口气,语气愈发柔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世事如棋,非进即退。进一步或可海阔天空,退一步……恐是万丈深渊。妾知夫君心存仁念,顾惜名声,眷恋温情。然大势如此,犹如淮水东流,纵有千回百转,遇山阻石拦,亦终须归海。妾别无他求,只愿夫君行事,上不负家国社稷之托,下不愧天地良心之责,于这滔滔洪流之中,寻一个‘问心无愧’罢了。”

司马昭怔怔地听着,妻子的话语像一道微光,穿透了他心中厚重的迷雾。他不再说话,只是紧紧回握住她的手。

数日后午后,太傅府书房。

窗外细雨绵绵,敲打着芭蕉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室内,一缕檀香从博山炉中袅袅升起。司马懿半倚在胡床上,面容在缭绕的青烟后显得有些模糊。他指间夹着一枚温润的黑玉石棋子,久久未落。

司马昭坐在他对面,心神不宁。棋盘上,他执白,在右下角与黑棋激烈缠斗,虽然勉强做活一块,但外围尽失,局面已显局促。

“昭儿,”司马懿忽然开口,声音平缓,却让司马昭心头一跳,“你今日弈棋,过于计较边角得失,束手束脚,失了全局视野。”

他并未看儿子,目光仿佛穿透了棋盘,望向更远处。“西陲刚来的军报,蜀将姜维再次出石营,经董亭,南安太守陈泰正与之相持。姜维此人,惯会联结羌胡,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根基建在沙土之上。羌胡各部,利益纷杂,岂能真心为其所用?加之蜀道艰难,粮秣转运维艰。此等攻势,汹汹而来,实则为疥癣之疾,只需扼守要冲,坚壁清野,静待其粮尽兵疲,自可退敌。”

话音未落,司马懿手腕一沉,那枚黑子“啪”的一声脆响,决绝地落在了棋盘正中央的“天元”位之侧!这一落,全然不顾右下角那块尚在苦苦求活的黑棋大龙,转而于中腹构筑起一片磅礴浩瀚的势。

“看到了吗?”司马懿终于抬起眼,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如同古井寒潭,直直看向儿子,“边角数子,已成孤棋,陷入重围。若强行去救,则全局被动,处处受制;若果断弃之,则海阔天空,中腹顿成席卷之势。这,便是‘弃子争先’。”

他的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能剖开一切伪装,直刺司马昭内心最彷徨的角落:“治国、齐家、乃至……立身存续,亦是此理。些许虚名,一时之仁,乃至骨肉温情,在某些时候,皆可能是需要果断舍弃的‘边角孤子’。欲行大事,廓清寰宇,拯社稷于将倾,岂能一味顾念浮名与妇人之仁?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优柔寡断,乃取祸之道!”

司马昭浑身剧震,仿佛有一道冰冷的雷电从头顶劈入,贯穿四肢百骸。他死死盯着棋盘,那惊世骇俗的“弃子”之举,与父亲冰冷彻骨的话语交织在一起,将他连日来的屈辱、恐惧、疑虑瞬间击得粉碎。一股混合着绝望、明悟与决绝的寒流,从心底深处汹涌而出,迅速冻结了那些残存的柔软。

夜深人静,司马昭独自坐在“静兰苑”的书房里。案头,一盏孤灯如豆。他缓缓铺开一卷空白的竹简,取过狼毫笔,蘸饱了浓墨。

运笔沉稳,力透简背。

两个字赫然浮现——“韬晦”。

他放下笔,静静凝视着这两个字,目光深处,最后一点波澜也归于沉寂。当负责与司马师那边联络的家臣司马亮悄步进来,低声禀报“大公子麾下之人,近日与西市几个知晓内情的混混起了龃龉,恐怕……”时,司马昭只是眼皮微抬,沉默了片刻,然后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语气吩咐道:

“知道了。一切……依兄长之命处置。务必干净利落,勿留后患。”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断退路的冰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