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司马老贼 > 第67章 江表孤鸣

司马老贼 第67章 江表孤鸣

作者:土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1:10:36

巢湖水面上的最后一丝硝烟,混着湿润的晨风,飘入了曹魏大营。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血腥气,以及一种压抑不住的亢奋。中军大帐内,虽已撤去宴席,但那股酒肉与胜利混杂的气息依旧盘桓不散。骁骑校尉张球,甲胄未解,正对着几位同僚比划着昨夜火船撞入吴军水寨的惊险,声若洪钟:“吴狗那些艨艟,看着唬人,火一起,跑得比兔子还快!”帐中响起一阵快意的哄笑。

年轻的皇帝曹睿端坐在上首,指间捏着一只空了的青铜酒樽,目光却落在帐壁悬挂的巨幅舆图上。他对将领们的喧闹报以淡淡的微笑,适时颔首,但笑意并未深入眼底。巢湖一炬,焚毁了诸葛瑾的战船,也点燃了他胸中久违的豪情,然而,那火焰燃烧过后,留下的并非灰烬,而是一种更为沉冷的东西。他的视线越过代表巢湖的那片湛蓝,滑向更西方的江夏,那里,还盘踞着一个更可怕的名字——陆逊。

“报——!”

一声急促的传报撕裂了帐内的轻松。两名满身泥泞、水汽未干的军士押着一个被反缚双手、衣衫褴褛的人疾步而入。为首者是巡哨队正赵峻,他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嘶哑:“陛下!末将在濡须口下游十里处的芦苇荡,擒获此人!他欲泗水潜渡,身手矫健,非普通细作!从他贴肉处搜出此物!”

赵峻高高捧起一截小小的竹管,封口的火漆已被刮去大半,但隐约可见一个模糊的印记。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小小的竹管上。曹睿放下酒樽,对身旁的中领军朱铄使了个眼色。朱铄会意,上前接过竹管,仔细检查无误后,才取出内里一卷被油布包裹的帛书,恭敬地呈给皇帝。

曹睿展开帛书,起初是惯常的浏览,随即,他的背脊不易察觉地挺直了。帐内只听得到他逐渐粗重的呼吸声。那帛书上的字迹清劲冷静,如同它的主人:

“……臣逊顿首:诸葛瑾兵败,事出突然,然未伤根本。今魏主亲至,锐气正盛,新城坚城,急切难下。臣愚见,当假意撤新城之围,伴作退兵。实则遣精兵潜行,溯汉水而上,断其陆路粮道与归路。陛下可督率水军主力,扼守沔口。待魏军粮尽兵疲,前后消息断绝,臣与陛下水陆夹击,可尽歼魏军于江汉之畔,曹睿必为陛下擒矣……”

“啪”的一声轻响,曹睿手边的酒樽被袖袍带倒,残酒汩汩流出,浸湿了案上精美的刺绣。他却浑然未觉。

一股寒意,比巢湖深水更刺骨,自尾椎陡然窜起,瞬间席卷全身。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大军在回师洛阳的途中,粮道被截,归路断绝,陆逊的水师如鬼魅般自江上袭来,而身后是严阵以待的吴军主力……一幅完美的歼灭战图景,几乎就在这帛书寥寥数语间勾勒成型。

“好一个陆伯言……”他低声自语,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真国士也……若非天意,朕几堕其彀中!”

他猛地抬头,眼中所有的迷茫和残存的骄躁已被彻底烧尽,只剩下帝王的冷冽与决断。“朱铄!”

“臣在!”

“即刻传令:江夏太守刘劭,加派斥候,广布烽燧,对江夏以西、以北所有水陆隘口,给朕像梳头一样梳一遍!严防吴军小股精锐渗透!告诉他,谨守营垒,无朕亲笔诏令,绝不可浪战!”

“传令满宠,巢湖水军,不得冒进,巩固防线,严密监视江东动向!”

一道道命令清晰传出,帐内诸将,包括方才还意气风发的张球,都收敛了笑容,神色肃然。他们虽不知帛书具体内容,但皇帝骤然转变的气势,足以说明他们面对的对手,远非诸葛瑾可比。

与此同时,远在江夏对面的陆逊大营,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雨将至。

诸葛瑾坐在下首,面色灰败,巢湖之败的细节如同耻辱的烙印,刻在他的眉宇间。“伯言,”他声音干涩,“我军新挫,暑气日盛,军中已见疫病。士气……不宜再战。况且,使者逾期未归,只怕……”

陆逊站在帐门处,望着外面被烈日炙烤得有些晃眼的校场,沉默着。他没有回应诸葛瑾关于使者命运的猜测,那已是大概率的事实。他的全盘谋划,那足以扭转战局、甚至改写历史的一击,很可能已暴露在对手面前。

“子瑜所言,退兵乃必然。”陆逊终于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丝毫情绪,“然,如何退,关乎三万将士性命,关乎江东颜面,更关乎未来数年江淮格局。”

他转过身,目光清亮地看着诸葛瑾:“魏主曹睿,非庸碌之辈。巢湖小胜,其志必骄,其将必躁。彼正张网以待,盼我等仓皇南逃,便可纵兵掩杀,收全功于江上。我若此时急退,便是将后背卖与虎狼,必遭噬脐之祸。”

“那……当如何?”

“示之以强,示之以静。”陆逊走到案前,提起笔,“彼料我必退,我偏要做出进兵之态。彼料我军心惶惶,我偏要安如磐石。唯有使其疑,使其惑,不敢轻动,我军方能全师而返。”

他不再多言,伏案疾书。片刻后,他将一道军令交给亲兵:“传令,自明日起,各营依此行事。”

翌日,吴军营寨出现了诡异的一幕。

就在前线斥候不断回报魏军调动频繁的同时,吴军主帅陆逊,竟带着几名亲随,在中军帐旁的空地上,辟出了一小块菜畦。他亲自挽起袖口,用木勺从桶中舀水,细致地浇灌着刚刚播下的豆种。动作从容不迫,仿佛置身于江南某处宁静的田园,而非杀机四伏的两军阵前。

又过一日,陆逊更是在校场设下箭靶,召集麾下诸将,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射箭比赛。银鞍白马,锦袍玉带,箭矢破空之声不绝。陆逊亲自下场,引弓如满月,连发三箭,皆中靶心,引得围观的军士阵阵喝彩。他笑着对身旁的将领韩当之子韩综说道:“胜败兵家常事,弓马之道却不可废。今日之戏,他日或可取敌酋之首级。”

消息传至魏营,张球等一众年轻将领按捺不住,再次齐聚御帐之前。

“陛下!”张球声如洪钟,“陆逊故作悠闲,实为怯战!此乃天赐良机,末将愿为前锋,踏平吴营,生擒陆逊!”

“是啊陛下,吴军败象已露,不过虚张声势!”

曹睿没有立刻回答。他再次登上了高高的望楼,极目远眺。吴军营寨旌旗招展,巡哨队伍行列严整,那小小的菜畦绿意盎然,校场上的呼喝声依稀可闻。这一切,都透着一股过分的“正常”。

他想起那封几乎决定了他命运的密信,想起陆逊那冷静到可怕的谋划。这样的人,会在败局已定时,还有闲情逸致种豆射箭?

他转过身,面对着一众求战心切的将领,缓缓摇头,声音沉稳而有力:“卿等只见其形,未见其神。陆逊非是怯战,而是在织一张更大的网。彼之举动,刻意为之,正是要诱我出击。传朕军令:各营紧守寨栅,加强戒备,没有朕的旨意,妄言出战者——以违抗军令论处!”

接下来的几日,成了双方意志与谋略的无声较量。

吴军的小股部队频繁到魏寨前骂战,声音嚣张,却一击即走。白昼,吴军调动频繁,尘土飞扬;夜晚,营中灶火比平日多了数成。诸葛瑾的水军则在江上摆出进攻阵型,战船游弋,鼓角相闻,做出誓要雪耻的姿态。

而魏军大营,如同磐石,任凭吴军如何挑衅,始终紧闭寨门,弓弩上弦,纹丝不动。

就在这诡异的对峙中,吴军开始了真正的行动。一队队士兵在夜色的掩护下,秩序井然地向江边预定的集合点撤退,辎重粮草被悄无声息地运上船只。整个过程,如同精心编排的舞蹈,无声而高效。

当最后一批断后的精锐登上战船,扬帆起航时,陆逊才在亲兵的护卫下,最后看了一眼江北那片广袤的土地和连绵的魏军营垒。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江水映在他深邃的眸子里,漾动着复杂难明的光。

翌日清晨,魏军哨探确认,吴营已空。

曹睿在众将簇拥下,策马进入那片只剩下残破栅栏和空灶的营地。他勒住马缰,环视四周,良久,才轻轻吐出一口气。

“陆逊用兵,”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身后每一个将领的耳中,“进退有度,形神兼备。攻如烈火,守如磐石,退……如鬼魅。朕今日始知,守江之难。”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经过沉淀的凝重,“东南有此人,未可卒图也。”

他没有下令追击,那已毫无意义。他传令犒赏三军,抚恤伤亡,同时做出了新的部署:升张球为扬烈将军,辅佐满宠镇守淮南诸军事。而他本人,则决定于三日后,启程返回洛阳。

江风猎猎,吹动皇帝玄色的披风。他望向烟波浩渺的长江,心中那份因巢湖之火而燃起的炽热雄心,已然冷却,沉淀为一种更为坚实、也更为深沉的东西。他知道,这场亲征结束了,但要成为如太祖武皇帝一般的雄主,未来还有无数的考验等待着自己。

而在那驶向江东的战船船头,陆逊迎着初升的朝阳,身影挺拔。江风灌满他的袍袖,身后是安然撤退的大军,前方是等待他的君王和未来无尽的博弈。这一次,他未能竞全功,但江东的元气,保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